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治疗盘状半月板的应用价值与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4月~2012年3月收治的82例盘状半月板患者实施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与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经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后,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表进行6~24月随访,平均随访12.5个月,取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其中优57例,良22例,可2例,差1例,术后优良率达96.6%。结论采用关节镜下治疗盘状半月板,具有手术创伤小、效果好、术后恢复快、副作用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关于鼠、兔等小动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较多,而对大动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较少。实验拟了解体外培养的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以便于组织工程研究使用。 方法:实验于2006-01/2007-01在天津市天津医院完成。①实验材料:天津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的健康中国山羊,10月龄,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抽取羊骨髓5 mL,梯度离心制备单个有核细胞,并接种于无菌的50 mL塑料培养瓶中,培养体系为含体积分数为0.10 FBS的DMEM。利用多孔培养板对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细胞生长曲线测定。选用抗CD44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化学方法对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表型鉴定。 结果:①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黏附贴壁、呈纺锤状,并有多个突起。②一般细胞接种密度下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三代细胞生长周期基本一致,均为接种培养后前二三天,生长较缓慢,为生长迟滞期。3 d后细胞生长加速,有一快速增长过程,达到对数生长期,于七八天时,细胞数达最高值,为生长平台期,其后生长速度减缓。③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后显示所培养细胞的细胞膜抗原CD44有阳性表达。 结论: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强的遗传稳定性和增殖能力,培养的细胞不是骨髓造血干/祖细胞,而是一群均一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独特的增殖和表型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胸腰椎椎体骨折患者行微创经皮与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在2017年2月到2018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胸腰椎椎体骨折患者中选取56例,依据计算机表法分组,各28例。对参照组胸腰椎椎体骨折患者采取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实验组胸腰椎椎体骨折患者采取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分析2组胸腰椎椎体骨折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功能障碍指数评分、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以及矢状位指数等。结果:相比于参照组,实验组胸腰椎椎体骨折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较优,实验组胸腰椎椎体骨折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矢状位指数高于参照组,后凸Cobb角低于参照组,实验组胸腰椎椎体骨折患者的功能障碍指数评分、VAS评分相比于参照组较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胸腰椎椎体骨折患者行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优于行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其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疼痛感较轻,手术时间较短,临床应用价值较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选择性治疗外踝骨折的手术方法,适应证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3-2010-04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113例成人外踝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旋后-外旋型67例,旋前-外旋型22例,旋前-外展型19例,旋后-内收型5例。采用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率,采用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推荐的足踝评分系统评估踝关节功能。结果平均随访27个月(6~7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7~16周。按AOFAS足踝评分系统评分,平均为94分(78~100分),优107例,可6例,优良率为94.7%。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是一种可用于治疗外踝骨折的微创术式,具有骨折愈合快,骨折愈合率高,踝关节功能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MINI)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04年3月~2009年8月收治的98例非粉碎性内外踝双骨折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内固定方法不同分为MINI组和ORIF组,MINI组53例,男性42例,女性11例;年龄23~59岁,平均37.5岁;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4年3月~2009年8月收治的98例非粉碎型内外踝双骨折根据内固定方法不同分为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闭合复位组)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切开复位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后外踝有无疼痛及术后1年AOFAS足踝评分。结果闭合复位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及骨折愈合后外踝出现疼痛发生率明显优于切开复位组(P<0.05)。闭合复位组51例术后随访16~81个月,平均29.7月,骨折全部愈合;切开复位组42例随访17~80个月,平均28.3月,4例出现切口红肿、皮缘坏死,经换药后切口愈合,无深部感染发生,1例出现骨折不愈合。结论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具有出血少、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骨折愈合后外踝疼痛发生率低的优点,并能获得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等同的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关于鼠、兔等小动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较多,而对大动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较少.实验拟了解体外培养的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以便于组织工程研究使用.方法:实验于2006-01/2007-01在天津市天津医院完成.①实验材料:天津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的健康中国山羊,10月龄,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抽取羊骨髓5 mL,梯度离心制备单个有核细胞,并接种于无菌的50 mL塑料培养瓶中,培养体系为含体积分数为0.10 FBS的DMEM.利用多孔培养板对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细胞生长曲线测定.选用抗CD44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化学方法对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表型鉴定.结果:①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黏附贴壁、呈纺锤状,并有多个突起.②一般细胞接种密度下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三代细胞生长周期基本一致,均为接种培养后前二三天,生长较缓慢,为生长迟滞期.3 d后细胞生长加速,有一快速增长过程,达到对数生长期,于七八天时,细胞数达最高值,为生长平台期,其后生长速度减缓.③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后显示所培养细胞的细胞膜抗原CD44有阳性表达.结论: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强的遗传稳定性和增殖能力,培养的细胞不是骨髓造血干/祖细胞,而是一群均一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独特的增殖和表型特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