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7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P504S、p63、34βE12在前列腺腺癌中的表达和诊断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30例前列腺癌(PCa)、4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6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和29例前列腺上皮内瘤变(PIN)组织中P504S、p63、34βE12的表达。结果:28例PCa阳性表达P504S,1例灶性阳性,5例PIN灶性阳性表达P504S;P504S在PCa组阳性明显高于BPH、AAH、和PIN组(P〈0.01),灶性阳性表达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1例PCa灶性阳性表达p63和34βE12,49例BPH、4例AAH和26例PIN为p63和34βE12阳性,2例AAH和3例PIN为灶性阳性,PCa组p63和34βE12阳性表达明显低于其他病变组(P〈0.01),灶性阳性表达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504S是前列腺癌敏感而特异性的标记物,合理利用P504S、p63、34βE12的检测,可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和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正临床资料患者,女,91岁。主因右侧颞部皮肤多发性皮损伴巨大赘生物3年,于2012年1月16日就诊。3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右颞部皮肤出现数个突出皮肤表面的灰褐色扁平斑块,黄豆大小,其中一处斑块逐渐增大,表面坚硬,逐渐发展成兽角状。无自觉症状,未治疗。既往体健,局部无外伤史。体格检查:全身系统检查未见异常,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皮肤科检查:右颞部可见一灰褐色、粗糙的圆锥形赘生物,向下弯曲呈兽角状,基底直径约2.3 cm、  相似文献   
3.
4.
<正>患者,男,84岁。因进行性排尿困难2年,加重1个月,于2012年4月12日入院。入院前未曾服用药物治疗,B超检查提示前列腺增生,剩余尿450ml。查体:腹部检查无异常,左侧睾丸稍大,质地软,表面光滑,精索无增粗、无压痛,对侧睾丸及附件未见异常。直肠指检:前列腺两侧叶增大,质地偏硬,界限尚清。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血清PSA5 000μg/L;腹部B超示肝脏未见异常;X线胸片示两肺纹理增多,两上肺陈旧性肺  相似文献   
5.
丁佩芬  益莉娜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12):2419-2420
患者男,75岁,以阵发性下腹部疼痛,腹胀,排便排气减少两月为主诉人院。肠镜检查提示:乙状结肠肠腔狭窄。病理诊断腺癌。于2008年7月27日拟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收入我院。入院检查:血常规:WBC3.0×10^9/L,N56.1%,Hb86g/L,PIJT246×10^9/L。术中所见:腹腔内广泛致密粘连,乙状结肠扪及肿块3cm×5cm大小,质硬,已累及浆膜层,浸润至末端回肠,致近端小肠扩张,水肿,管壁增厚。术后乙状结肠和小肠送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p53、CK20在膀胱尿路上皮癌(BU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分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118例BUC、21例良性病变组织中p53、CK20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与BUC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 BUC组织中的p53阳性率为88.1%,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织的61.9%,在高级别BU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 + +)明显高于低级别BUC(P〈0.05);CK20在BU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8.8%,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织的0.0%,在高级别BU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 +~+ + +)明显高于低级别BUC.结论 p53、CK20在BUC组织中呈阳性表达,且BUC的分级越高,阳性表达越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504S、p63、34βE12在前列腺腺癌中的表达和诊断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30例前列腺癌(PCa)、4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6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和29例前列腺上皮内瘤变(PIN)组织中P504S、p63、34βE12的表达.结果:28例PCa阳性表达P504S,1例灶性阳性,5例PIN灶性阳性表达P504S;P504S在PCa组阳性明显高于BPH、AAH、和PIN组(P<0.01),灶性阳性表达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1例PCa灶性阳性表达p63和34βE12,49例BPH、4例AAH和26例PIN为p63和34βE12阳性,2例AAH和3例PIN为灶性阳性,PCa组p63和34βE12阳性表达明显低于其他病变组(P<0.01),灶性阳性表达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504S是前列腺癌敏感而特异性的标记物,合理利用P504S、p63、34βE12的检测,可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和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和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在胆囊壁黏膜中的定植与胆囊结石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对结石性胆囊炎和非结石性胆囊切除患者的胆囊组织和胆汁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检测幽门螺杆菌特异性DNA片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抗体蛋白IgG、并对两组胆囊黏膜标本行幽门螺杆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染色检测.结果:采用ELISA方法检测结石组和非结石组中H.pylori抗体蛋白,结石组中48.44%阳性,非结石组43.75%阳性,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采用PCR方法检测结石组和非结石组胆囊黏膜和胆汁标本中H.pylori特异性DNA片段,胆囊黏膜中结石组25例阳性(39.06%),非结石组2例阳性(12.50%),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4);而胆汁中结石组59.38%阳性,非结石组56.25%阳性,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对两组胆囊黏膜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石组有19例阳性,在胆囊黏膜腺腔中可见棒状、弯曲杆状或球形的菌体,呈棕黄色或棕褐色.而非结石组仅有1例检出.结论:胆道中H.pylori感染在胆囊结石形成的过程中不起主要作用,而H.pylori在胆囊黏膜的定植则参与胆囊结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雌激素和三苯氧胺对乳腺癌细胞Akt表达的影响。作者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上述两种药物作用下Akt的表达。结果示,三苯氧胺作用后Akt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雌激素组,以后者的表达为最低。 提示: Akt 的激活状态可能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中产生耐受的重要机制之一,其有可能作为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本研究试图分析乳腺癌Akt的表达状况,并了解与其它有关生物学标记物的关系,为乳腺癌的治疗探索新的方法提供初步的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110例有随访资料的浸润性乳腺癌中pAkt和Akt的表达情况.结果 乳腺癌pAkt和Akt2的阳性定位于肿瘤细胞的胞质或胞核.其pAkt和Akt2的阳性率分别为50%(55/110)和35.5%(39/110).Akt2阳性的患者死亡率高于阴性患者,而pAkt阳性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及死亡率均高于阴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1).pAkt和Akt2均与患者的c-erbB-2的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但二者与乳腺癌的癌基因p53、凋亡相关基因bcl-2、ER及PR的表达和肿瘤的组织学分级及患者年龄均无相关性.结论 Akt的表达与c-erbB-2的过表达以及与患者较差的预后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关联性,提示Akt的表达情况可能作为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也表明尤其当患者出现对内分泌治疗抵抗时,摧毁PKB/Akt这一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是否将更有利于乳腺癌的治疗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