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综合类   2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是指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水肿性病变累及黄斑部视网膜的病变。并由此带来高度的视力障碍 ,迄今为止 ,对于此病的治疗有 :口服碳酸酐酶抑制剂、高压氧疗法、黄斑部视网膜格子样光凝 ,但效果都是暂时的。最近出现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玻璃体切除术 ,以减轻水肿 ,提高视力。本文将就糖尿病黄斑水肿的原因及玻璃体手术的疗效机制进行介绍。一、糖尿病性水肿的原因黄斑水肿的原因 ,现认为主要是血管通透性亢进、血 -视网膜屏障破坏及血管内外静水压梯度的增大(图 1 )。图 1 血管通透性亢进和血 -视网膜屏障的破损 (① )及血管内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高频脉冲能量模式与扭动能量模式在不同核硬度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25例(133只眼),晶状体核硬度Ⅱ级34只眼,Ⅲ级48只眼,Ⅳ级51只眼(LOCS Ⅱ标准分级).按核级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高频脉冲、扭动能量模式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实际等效超声能量(total equivalent power,TEP),有效超声时间(effective phaco time,EPT),累计释放能量(cumulative dissipated energy,CDE);比较术后角膜内皮计数,角膜厚度,角膜水肿和前节反应状态.结果 Ⅱ级核处理:高频脉冲组EPT和CDE显著高于扭动组(P<0.05),其余各参数无显著差异.Ⅲ级核处理:高频脉冲组与扭动组EPT无显著差异,高频脉冲组CDE显著低于扭动组(13.38±2.85) vs (29.66±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级核处理:高频脉冲组与扭动组EPT无显著差异,高频脉冲组CDE显著低于扭动组(23.26±10.76)s vs(34.23±15.99)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脉冲能量在处理Ⅱ级和Ⅲ级核中,TEP、EPT、CDE无显著差异,扭动能量在处理Ⅲ级核,TEP、EPT、CDE均显著高于Ⅱ级核处理.两组患者术后1天及1周的角膜内皮丢失率和角膜水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1天,高频脉冲组的角膜厚度增加率显著低于扭动组(11.57±9.37)%vs (19.02±1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能量模式均能安全有效地处理各类硬度的晶体核.扭动能量处理软核效率高,具有超声时间短,累积释放能量低的特点.高频脉冲能量释放稳定,尤其在硬核中具有累积释放能量低,角膜内皮损伤小的优势.硬核、高龄或角膜内皮功能相对低下的患者选择高频脉冲模式可以增加手术安全性、提高早期康复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热、药分离的方式探讨明目解毒方熏蒸对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的作用途径。方法 9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熏蒸组、热熏蒸组和熏蒸液组5组,每组1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眼表划痕法给予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1)接种建立HSK模型。造模后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不予药物处理,中药熏蒸组采用明目解毒方每日熏蒸干预,热熏蒸组采用蒸馏水熏蒸,熏蒸液组采用明目解毒方熏蒸液滴眼。分别于造模前1 d和造模1 d、3 d、7 d,对各组实验兔的角膜病变程度进行评分。并在治疗1 d、3 d、7 d随机抽取每组6只眼,采用PCR法检测角膜组织中HSV-1的表达,ELISA法检测房水中IL-2和IFN-γ的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外周血中CD4、CD8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治疗3 d、7 d,中药熏蒸组、熏蒸液组和热熏蒸组的兔角膜HSV-1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各组间房水中IFN-γ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中药熏蒸组和热熏蒸组存在交互作用。治疗1 d、3 d、7 d,中药熏蒸组房水中IL-2含量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d、7 d熏蒸液组与模型组房水中IL-2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7 d中药熏蒸组较模型组外周血CD4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5)。结论明目解毒方熏蒸可通过热、药效应清除HSK角膜组织中的HSV-1病毒,并且影响局部免疫因子IL-2水平,上调外周血CD4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两例在植入时出现镊子夹痕的AcrySof Re-STORIOL患者。病例1进行了IOL置换,电镜扫描结果显示AcrySof ReSTORIOL衍射结构保持良好。病例2术后视力、对比敏感和波前相差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我们的结论是AcrySof ReSTORIOL光学区上的镊子夹痕不会导致视力下降。  相似文献   
5.
EGF体外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DMEM 100g/LFBS将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培养在T-25培养瓶内,划痕法检测EGF的促细胞迁移作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blot)方法检测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在20μg/LEGF作用下,其迁移距离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48h达到高峰;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在不同浓度EGF作用48h后,其迁移距离随着EGF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20μg/L时达到高峰;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在10μg/LEGF作用下,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在2h达到高峰;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在不同浓度EGF作用2h,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随着EGF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在10μg/LEGF作用下达到最大值。结论:EGF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具有促进其迁移的作用,β-catenin在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趋势说明其在晶状体上皮细胞迁移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硫辛酸在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中抗紫外线损伤的作用。方法对人LECs进行培养和传代,当细胞达80%以上融合时进行不同强度的紫外线照射,照射剂量分别为37、73、112mW/cm2。分别于紫外线照射前、照射中和照射后用0.5mmol/L硫辛酸孵育细胞2h作为实验组,不加硫辛酸的细胞作为对照组。照射后的LECs用常规方法继续培养48h后进行固定,质量分数0.4%龙胆紫染色,自然风干后进行吸光度(A)值测定,计算细胞存活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常培养的LECs24h完全贴壁,2~3d时70%以上的LECs达到融合。未用硫辛酸孵育的LECs组细胞连接疏松,细胞膜皱缩,可见部分漂浮细胞。硫辛酸孵育的LECs形态改变程度较轻。不同照射剂量的紫外线照射条件下各硫辛酸培养组LECs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group=23.27,P〈0.01;Fdose=1460.34,P〈0.01)。紫外线照射的不同时间添加硫辛酸各组中LECs的生存率明显高于不添加硫辛酸组(P〈0.05),而在紫外线照射剂量为半数致死量时其增强细胞存活率的作用最强。在照射剂量为半数致死量及1.5倍半数致死量时其细胞存活率依次为:照射后硫辛酸组〉照射前硫辛酸组〉照射中硫辛酸组〉对照组。结论硫辛酸可以提高紫外线照射后的人LECs的存活率。提示硫辛酸可以减轻紫外线对人LECs的光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1061例1061眼基层防盲复明白内障手术的围手术期情况,探讨手术前后的安全流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度我院1061例白内障防盲复明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总结和规范基层防盲复明白内障手术安全、顺利、高效完成的关键流程。结果:来院患者69批中筛查符合手术适应证的患者共1 061例。术前矫正视力低于手动/眼前者17.0%,<0.1者22.1%,0.1~0.3者59.0%,0.3以上者1.9%。过熟期或硬核267例(25.2%),白内障伴晶状体不全脱位2例(0.2%),既往青光眼滤过手术史13例(1.2%),既往玻璃体切割手术史3例(0.3%),陈旧性葡萄膜炎9例(0.8%),角膜内皮计数<2000个/cm2 44例(4.1%)。其中超声乳化手术完成1048例(98.8%),13例改行ECCE。主要手术并发症分别为:后囊破裂27例(2.5%),术后3d角膜水肿54例(5.1%),眼内炎0例,人工晶状体未植入1例(0.1%)。术后3mo复查,脱盲率达97.8%(裸眼视力>0.1),脱残率84.2%(矫正视力>0.3)。矫正视力>0.6者36.7%。手术患者中,眼后段疾病以高度近视眼底病变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最多,分别为3.7%和3.3%,其次为眼底出血、视神经萎缩等病变。各类心血管疾病的检出率必须同时给予心电监护者达7.3%。术前抗菌素使用、视功能预测、风险度评估、低价位染色剂和张力环的备用、超声乳化转囊外参考指标及破囊应急包为关键性的安全措施。结论:防盲复明患者眼部和全身条件复杂,合并眼底疾病比例高,手术难度相对较大。围手术期更应规范各项流程和施行合适有效的安全措施,有助于提高快速大量白内障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更好地实现以较小的医疗价格负担得到安全高效的手术治疗,最大程度提升患者的视觉质量,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不同撕囊口直径下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人工晶状体囊袋内稳定性差异。方法:选择双眼超高度近视拟行白内障患者14例,双眼先后均行Phaco+IOL植入术,随机选择一眼作为5 mm撕囊口直径观察组,对侧眼作为6 mm撕囊口直径观察组,娴熟手术医师完成白内障摘除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同型亲水丙烯酸非球面人工晶状体( MCX11),手术经过均顺利,所有入组患者术后次日经Image-pro plus6.0图像分析软件测量确认主要子午线囊口直径与目标撕囊直径不超过±0.2mm。术后1wk;1,3,6mo行散瞳后囊口形态、人工晶状体位置形态观察,屈光状态检查,前房深度测量,观察囊袋内人工晶状体的稳定性。结果:与术后1 wk相比,两组术后1 mo前囊口直径轻度缩小,两组间无显著差异。5 mm组在1~3 mo随访期内有轻度远视漂移,6mm组在术后1mo内有轻度远视漂移,1mo后则趋于稳定。屈光变化与前房深度变化同步。5 mm组3 mo随访期有3眼发生襻缘轻度变形。结论:超高度近视患者采用较小的撕囊口可能引起囊袋-IOL复合体的不均匀收缩或前后移位。术后1 mo屈光状态的进行性变化可早期提示人工晶状体稳定性的变化,及时进行干预可减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一、视力、屈光检查日本国内多使用以Landolt环或平假名等作为文字视标的视力表。最近对数视力表 (logMAR)逐渐被普及。这是因为小数视力表 (也称分数视力表 )视标的每行分级不是按等比级数设计的 ,不易比较手术前后视力的变化。而logMAR视力表因其视标大小是按等比级数缩小和扩大的 ,故能反映视力的等级变化 ,同时也很容易对视力进行统计处理。另外 ,对比敏感度、低对比视力表等视功能检查也开始被应用。屈光检查中 ,自 1 980年以来出现了自动验光仪。最近 ,瞳孔内的屈光度分布和全眼球的相差 (球面相差 )测定 ,也由于安装了球面相差传…  相似文献   
10.
王于蓝  陶津华  王敏  兰应霞  盛耀华 《眼科》2011,20(6):400-403
目的分析硬核白内障在接受复明手术人群中的分布特点、术中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视力预后。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上海爱尔眼科医院完成的市级白内障防盲复明项目中接受白内障手术的1061例白内障患者中,四级以上硬核白内障267例(267眼),其余794例非硬核白内障患者作为对照。方法对研究对象的术前眼部特点、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视力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其脱盲率和脱残率,并与本复明项目的非硬核白内障者进行比较,脱盲的标准为矫正视力>0.05;脱残的标准为矫正视力>0.3。主要指标临床特征、并发症、术后视力。结果 267例硬核白内障患者中,术前矫正视力低于眼前指数者124例(46.3%),≤0.1者89例(33.3%),0.1以上者54例(20.4%)。白内障伴晶状体不全脱位2例,既往青光眼滤过手术史6例(1.2%)。接受超声乳化手术254例(95.1%),13例综合考虑术前检查结果、术中具体情况改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主要手术并发症:后囊膜破裂14例(5.24%),发生率明显高于同批非硬核白内障患者(13/794例,1.64%)(χ2=10.33,P<0.01);术后1天角膜水肿35例(13.1%),显著高于同批非硬核白内障患者(19/794例,2.4%)(χ2=46.98,P<0.01)。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0.05者261例,脱盲率97.4%;矫正视力>0.3者234例,脱残率87.6%。其中72例(27.0%)矫正视力高于0.6,视力状态与术前相比存在显著差异(χ2=367.51,P<0.01)。结论本防盲复明项目中,硬核白内障的手术比例高,手术难度高于常规白内障手术。对术眼复杂状态的充分预测和估计、术中及时转换术式能提高大批量复明手术中硬核白内障的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