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综合类   6篇
中国医学   26篇
  2010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太极拳推手是太极拳健身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两人徒手粘连相搭互相缠绕伸缩做圆形屈伸粘随的运动,深受武术健身者喜爱。自杨式太极拳盛行于世,将此训练方法叫做推手普传于世,延续至今。实际上它是我国武  相似文献   
2.
癌症的发生来自于生活中的各种不良因素,肿瘤的治疗就在于阻断这些不良因素的消极影响。本文介绍了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由人们自我操作的方法,目的在于调动患者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极大限度地扼制癌症的发展。肿瘤想像疗法,简便易学,患者可以通过自学掌握,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近视眼是当今青少年最易患的疾病之一,并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所以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在此,我们选用几种简便易行的气功、压穴、点按手法,供读者使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日本的中医药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比人们所预料的要大得多。究其原因而言,是日本采取了符合自己国情的研究对策,走了一条有利于自己迅速发展的道路。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消化吸收,学以致用日本中医药界在与中国中医界脱离联系几十年之后,为了弥补自己在中医学古典理论及传统方法、民间经验等方面的不足,不断增加与中国中医学界的学术交流。一方面多次举办中日双方共同参加的学术讨论活动,派出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另一方面,大量引进中医著作,邀请中医专家去日本讲学。他们尤其注意对中医学理论、经验进行消化吸收,一旦掌握,即予以运用。利用方剂温脾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在日本获得巨大成功,即是这一方面的极好事例。而这则经验最早是来自中国国内的一本内科学著作中关于治  相似文献   
5.
《四部医典》(藏语简称《据悉》)是藏医学的经典著作,成书于公元八世纪末,为古代藏医医圣宇妥,元丹贡布宁玛作,书中介绍了八世纪以前的藏医学成就,其中关于灸法的闸述颇为详尽,给我们今天探讨古代藏医灸法的特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据《吐蕃王朝世系明鉴》木刻版记载,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时,带有大批书籍和百工技艺人员(包括中医),其中有“医方  相似文献   
6.
《寿亲养老新书》是我国古代现存最早的关于老年养生保健的专书,由宋·陈直及元·邹铉编,撰元代以前有关内容而成,其中有大量关于老年人自我保健的方法及实例,是老年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养生指导著作。今仅就其中三种简易调气,按摩方法作一介绍: 一、擦肾俞穴法主治老人天寒小便颇数,一日数十次者。方法:“临卧时坐于床,垂足,解衣,闭气,舌柱上腭,目视顶,仍提缩谷道(即肛门),以手磨擦两肾俞穴(肾俞穴——在第十四椎下,两傍旁开一寸五分处),各一百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这个新时代,知识和智力已成为社会的重要财富,脑力劳动者受到空前的重视,因而脑力劳动强度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如何有效的健脑养脑,将是一个二十一世纪具有代表性的问  相似文献   
8.
近视眼是当今青少年最易患的疾病之一,并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所以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在此,我们选用几种简便易行的气功、压穴、点按手法,供读者使用。  相似文献   
9.
古往今来中医学家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 1.“仙授”类。如《史记·扁鹊仓公传》中记载:扁鹊的成长是得到了一位“殆非常人”的长桑君的传授,而《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则指出该书中的蔺道人伤科经验是受神仙传授的,两者都带有神秘的色彩,其实这些“仙授”都是(讠乇)词,若没有自己的艰辛努力,“仙授”也是无济于事的。 2.“梦授”类。如宋金时期的著名医学家张子和学习医学到了入迷的程度。一天,他做梦看见有人用大斧劈开了他的胸膛,并将古医经典放入其中。从此以后,他便熟悉医经,  相似文献   
10.
元代《饮膳正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营养学专著,也是一部集元代外来饮膳药物大成的著作,关于其中的少数民族药物的产地一直未有全面的阐述,笔者愿意在此提出自己学习的浅见,与同道进行交流,并希望继续就此问题加以讨论。 (一) 回回豆,《饮膳正要》注曰:出西域。西域,在西汉时专指天山南路诸国。到了隋唐时范围有所扩大。裴矩撰《西域国记》,北道至拂菻,中道至波斯,南道至波罗门,几将亚洲完全包括,到了元明时期,又将欧洲、非洲的一部分包括在内,范围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