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4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妇产科败血症多发生于严重的产褥感染或感染性流产的病例,是妇产科临床少见而病情极为严重的急性细菌性感染。  相似文献   
2.
浅谈文化能力与人文素质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云云  龚孝淑 《护理研究》2004,18(7):1131-1132
从文化能力概念的发展,提出文化能力与人文素质之间具有理论基础及内涵的一致性,体现了人文关怀.探讨了适合我国护士的文化能力理论及测评方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制量表以评估护理专业大学生文化敏感性.方法 在分析借鉴有关国内外文献基础上,形成量表原始项目,通过逻辑分析判断法及进行269例样本的试测,对量表进行修正与检验,最后形成完整量表.结果 量表由文化意识、文化理解、文化互动、教育背景三方面内容组成,共计4l项条目.量表的α系数达到0.849381,因子分析中项目的 因子载荷量在0.398~0.785之间,均大于0.3.结论 本量表具备一定的信效度,可作为大学生文化敏感性的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4.
目的验证功能独立性评测(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对颅脑损伤康复病人功能状态评测的有效性,同时探讨FIM对护理工作量的预测作用.方法根据FIM制定的考察项目在病人入院后72h内和出院前1周进行打分,根据FIM的项目将护理工作分为6类,记录24h内各种护理工作的时间.结果随着FIM对病人运动和认知功能评分的升高,病人-护士接触时间减少;给药、提供治疗、宣教所用的时间与FIM评分显著相关.结论护理工作量和FIM评分之间的相关性表明了FIM的有效性,通过FIM评分可以预测护理工作需要量.  相似文献   
5.
留置尿管相关性泌尿系感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留置尿管相关性泌尿系感染的研究进展邹新娟,龚孝淑自1883年首次有人报道尿道插管与发热病的关系以来,导尿所致泌尿系感染的研究至今已有一百多年。随着医疗的发展、导尿术的普遍应用,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所报道,目前,导尿及留置导尿引起的尿路感染占医院内感染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气管内吸引术 (endotrachealsuctioning ,ETS)对兔急性脑内血肿致颅内高压状态下脑氧代谢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实验动物麻醉后行气管切开插管 ,呼吸机辅助呼吸 ,并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 (n =10 )和颅内高压组 (n =10 ) ,利用微泵注射自体血法建立兔急性脑内血肿模型。行开放式气管内吸引术 ,吸引负压 10 .0kPa ,吸引时程 10s。分别于吸引前、中、后 15min内动态监测ICP、MAP、CPP变化 ,同时运用颈内静脉插管技术及外周血气分析观察SjvO2 、CEO2 、AVDO2 变化。结果两组动物ETS后ICP均有短暂升高 (P <0 .0 5 ) ,而MAP基本不变。颅内高压组ETS后即时SjvO2 下降至 76 .9± 5 .3% (P <0 .0 1) ,CEO2 、AVDO2 明显上升 (P <0 .0 1) ,CPP下降 (P <0 .0 5 )。结论颅内高压状态下进行开放式气管内吸引术可引起脑缺血、缺氧反应 ,而短暂的ICP升高并无特异性。因此 ,在ETS时需重视脑氧继发性损害 ,SjvO2 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脑缺血、缺氧。  相似文献   
7.
留置导尿相关部位细菌污染和外阴消毒效果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4  
本文通过116例留置导尿病人348份标本细菌培养,结果表明主要致病菌是内源性肠道菌群,肺炎克雷伯杆菌和醋酸钙不动杆菌检出增多,应予以重视;感染主要途径是导尿管腔外途径;主要环节是细菌在尿道口的污染和定植。通过实验室杀菌试验观察到,常用外阴消毒剂对检出主要致病菌有良好的杀菌效果,但不能有效保护尿道口  相似文献   
8.
脑创伤及亚低温对大鼠肠道吸收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通过胃造瘘 -脑创伤模型 ,采用15氮 -甘氨酸 (15N -GLY)肠道示踪法 ,研究脑创伤及亚低温干预后肠道吸收功能的改变。结果 :①常温脑创伤组伤后一周内肠道吸收功能明显下降 ,伤后当天最低 ,血浆15N -GLYAPE为1.0 3%± 0 .1% ,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②亚低温干预后肠道吸收功能呈现与常温脑伤组相似的改变趋势 ,伤后当天血浆15N -GLYAPE为 0 .86 %± 0 .13% ,比常温脑伤组更低 (P <0 .0 5 )。结论 :脑创伤可使肠道吸收功能明显降低 ,亚低温可进一步抑制肠道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低温对颅脑损伤大鼠脾免疫活性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液压颅脑损伤后随机分为低温 2 7℃组、低温 33℃组和常温 37℃组 ,另设未致伤假手术常温正常对照组。分别采用3H TdR掺入法及乳酸脱氢酶同功酶 (LDH)释放法检测不同温度组颅脑损伤大鼠脾脏T、B淋巴细胞增殖转化功能和自然杀伤 (NK)细胞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 颅脑损伤常温 37℃组大鼠脾T淋巴细胞转化率 [(4 5 .6± 5 .6 )× 10 3/min]及NK细胞活性 [(17.19± 3 .83) % ]降低 ,在此基础上 ,2 7℃组T、B淋巴细胞转化率 [分别为 (4 4.0± 4.5 )× 10 3/min和 (2 5 .4± 3 .6 )× 10 3/min]及NK细胞活性 [(13 .2 1± 4.6 2 ) % ]进一步降低 ,33℃组B淋巴细胞转化率 [(2 5 .0± 4.9)× 10 3/min]降低。结论  2 7℃低温对颅脑损伤大鼠脾脏T、B淋巴细胞功能及NK细胞活性有进一步损害作用。 33℃亚低温可以抑制颅脑损伤大鼠脾脏B淋巴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0.
低温对实验性颅脑损伤大鼠T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量基础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亚低温能显著减轻颅脑损伤后的神经功能障碍并促进其恢复、提高生存率[1],但对于低温是否影响颅脑损伤病人的免疫力、增加感染的问题,一直缺乏可靠的实验论证。本研究旨在证明低温对颅脑损伤大鼠T细胞免疫的影响,通过分组动物实验,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