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4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87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肝腺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影像学(US、CT、MRI及DSA)诊断肝腺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肝腺瘤的影像学表现,其中11例行US和CT检查(有1例行CT灌注成像,CTP),5例行MRI扫描,4例行DSA检查,并与手术病理所见对照。结果11例肝腺瘤均为单发肿块,无肝硬化背景,直径2.0~10.0cm。影像学表现:US检查,10例呈稍低或不均匀稍强回声,边界清晰,6例见低回声晕,彩色多普勒显示肿块内有较丰富的血流;CT检查,10例为稍低或等密度,8/10例动脉期全瘤明显强化,门脉期轻度强化,延迟期呈等密度,1例平扫和延迟期呈等密度,动脉期中度强化,门脉期轻度强化,误诊为血管瘤。1/11例CT灌注成像(CTP)检查,肝动脉灌注量(HAP)=1.08ml/(min.ml),门静脉灌注量(PVP)=0.19ml/(min.ml),肝动脉灌注指数(HPI)=0.85,各参数值与肝癌均有明显不同;MRI检查,5例肝腺瘤均能显示完整包膜,T1WI上2例稍高于肝脏信号,1例呈等信号,2例为稍低信号,T2WI上5例均表现为以稍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脂肪抑制像(STIR)1例呈略低信号,4例信号与T2WI相似,行增强扫描的4例病灶动脉期显著强化,门脉期强化减退,平衡期呈等信号。DSA检查,3/4例病灶见粗细不均的异常血管影,实质期可见肿瘤染色表现。结论肝腺瘤的US和DSA表现均缺乏特异性,CT、MRI则具有一定的特点。CTP对肝腺瘤可能具有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髓外硬膜下神经鞘膜瘤与脊膜瘤的MRI诊断(附3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髓外硬膜内神经鞘膜瘤及脊膜瘤的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本文回顾分析一附院1995~1997年间经MRI诊断,手术病理证实为髓外硬膜内神经鞘膜瘤24例及脊膜瘤7例共31例的MRI及临床表现;结果:MRI对髓外膜内肿瘤的定位准确率达100%。T1WI低信号,尤其是T2WI不均匀高信号,GdDTPA强化明显而不均匀,肿瘤沿扩大的椎间孔突出到椎旁呈哑铃状是神经鞘膜瘤的特征,而脊膜瘤的MRI表现常为T1WI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信号较均匀,且发病部位、好发年龄及性别有一定特点,但两者的临床及MRI表现尚有一定的重叠率。结论:椎管内髓外硬膜下神经鞘膜瘤与脊膜瘤的术前诊断,MRI具有准确的定位和较高的定性能力,如结合患者的姓别、发病年龄、发病部位等综合分析,将更能提高两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3.
小肝癌的病理与螺旋CT诊断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原发性肝癌(primaryhepatocellularcarcinoma,PH CC)在我国是居第3位的恶性肿瘤,每年患者达11万之多,预后甚差[1]。肝癌的早期诊断,是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的重要手段,也是影像学面临的重大课题。直径>3cm的病灶,各种影像学技术的检出敏感性均很高,无统计学差异。而对于小肝癌(SHCC),特别是微小肝癌(MHCC)的检出仍有一定困难,其检出敏感性有一定差异。以往文献报道术中超声、CT动脉门脉造影(CTAP)和碘油CT的敏感性最高,但均为创伤性检查,临床应用有严格指征。1989年螺旋CT机问世,其连续快速扫描和容积数据采集成像技术的应用,特别是近…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肝脏螺旋CT多期扫描中造影剂的不同注射速度对正常肝脏强化的影响,选择最佳的多期扫描延迟时间.方法:正常肝脏60例随机分为3组,先进行全肝平扫,然后以不同速度(2,3及4s)从肘静脉注入60%泛影葡胺100ml后15s,选择第一肝门层面开始扫描,以后每隔5s在同一层面扫描一次,共扫描3min.分别测量各组腹主动脉、门静脉和肝实质增强前、后不同时间的CT值,其中腹主动脉选取中心部位测量,门静脉选取门静脉主干中心部位测量,肝实质则选三个点(左叶一点,右叶前、后段各一点),然后取平均值.观察3组增强效果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各组主动脉、门静脉和肝实质增强效果以3ml/s与4ml/s组为优,4ml/s组略高于3ml/s组,统计学处理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2ml/s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2ml/s组主动脉、门静脉及肝实质到达峰值的时间分别为45,70,70,120s开始进入平衡期;3ml/s和4ml/s组均为21,62,62,120s开始进入平衡期.结论:在造影剂总量相同时,适合肝脏螺旋CT多期扫描的造影剂注射速度是3ml/s;最佳的肝脏螺旋CT多期扫描延迟时间为动脉期20s,门静脉期60s,平衡期180s.  相似文献   
5.
50例垂体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垂体蛟斩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2月至1997年12月间5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垂体瘤的MRI表现。结果 巨腺瘤40例,微腺瘤10例。95%的巨腺瘤在T1加权像上为低、等信号,T2加权上94.58%呈上等高信号;微腺瘤在T1加权像上多为低、等信号、T2加权上为中等高信号。MRI诊断50例均与手术相符。结论 MRI是诊断垂体瘤比较理想的工具。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钆塞酸二钠(Gd-EOB-DTPA)肝脏MRI增强扫描各期相图像的质量,寻找Gd-EOB-DTPA增强扫描呼吸伪影出现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期行Gd-EOB-DTPA MRI增强扫描的患者共250例,由2位放射专业医师采用双盲法对各个期相的图像质量进行评分.结果 动脉早期出现严重呼吸伪影的比例明显高于动脉晚期、门脉期、延迟期及肝胆特异期(比例分别为21.6%、8.8%、5.6%、2.4%和1.2%).动脉早期与动脉晚期(x2=15.89,P=0.000)、门脉期(x2=27.23,P=0.000)、延迟期(x2 =43.64,P=0.000)及肝胆特异期(x2=51.50,P=0.000)呼吸伪影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动脉晚期与延迟期(x2=9.685,P=0.02)及肝胆特异期(x2=15.20,P=0.000)呼吸伪影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动脉早期、动脉晚期、门脉期、延迟期及肝胆特异期图像质量的分值分别为3.28±1.09、3.65±0.91、3.86±0.85、4.06±0.79和4.19±0.77.在图像质量分值的比较中,动脉早期明显低于其余各期,动脉晚期明显低于延迟期及肝胆特异期,门脉期明显低于肝胆特异期(P均=0.000).结论 MRI Gd-EOB-DTPA增强扫描动脉早期最易出现呼吸伪影,且伪影的程度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MEGA-PRESS波谱编辑序列结合LCModel软件检测帕金森病(PD)患者双侧纹状体γ-氨基丁酸(GABA)浓度的价值.方法 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45例PD患者和47例正常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均行MEGA-PRESS波谱编辑序列扫描,获取GABA/Cr值;再应用LCModel软件获取GABA浓度.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PD组双侧纹状体GABA平均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GABA/Cr值均值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183).(2)PD患者症状严重侧的同侧、对侧纹状体GABA/Cr值及GABA浓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 PD组双侧纹状体GABA浓度均值与临床病程、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分无显著相关性(r=0.108,0.031;P-0.438,0.823).结论 MEGA-PRESS序列结合LCModel软件可以较准确、客观检测PD患者纹状体GABA浓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MR灌注成像(PWI)在脑星形细胞肿瘤术前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脑星形细胞肿瘤病人行MR PWI,低级别星形细胞瘤9例,间变型星形细胞瘤12例,胶质母细胞瘤7例.依次行常规MRI及MR PWI,首先得到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并合成相对脑血流容积(rCBV)图,计算出最大rCBV比率.结果三组最大rCBV比率分别为(3.23±0.97), (5.23±0.33),(6.09±0.70),三组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MR PWI能有效地在术前评价星形细胞肿瘤的病理级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选择性激励技术(PROSET)序列对腰脊神经根显示及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用3.0T超高场MRI仪,对健康对照组70例及病例组43例行腰椎MRI常规序列(T1WI、T2WI)、PROSET序列及磁共振脊髓造影(MRM)序列扫描,PROSET用"肥皂泡"软件行神经根曲面容积重组,MRM行MIP重组。由2位教授级MRI诊断医师分析和比较3种方法显示腰脊神经根长度及病变的影像表现,评价PROSET的应用价值。结果:2位MRI诊断医师达成一致意见的结果,即PROSET显示腰脊神经根长度达节后段,MRM未显示节后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SET与常规MRI诊断腰椎间盘突出(LD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ROSET显示神经根鞘受压移位、神经根病变及与神经根关系的全貌。"Soap Bubble"后处理PROSET图像在一帧图像上显示神经根走形全貌。结论:PROSET序列能诊断神经根病变,且图像质量优于MRM,是常规MRI的重要补充;"Soap Bubble"后处理图像可提供直观的解剖形态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由呼吸导航全心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CMRA)心率对成像效果的影响。方法:对28例正常者,用自由呼吸导航触发3D-TFE序列行全心冠状动脉成像,用"Soap Bubble"软件进行冠状动脉曲面重建;以显示冠状动脉的节段数及图像质量为评价指标,分析比较不同心率对成像效果的影响。结果:28例中显示冠状动脉112支208段。不同心率冠状动脉显示节段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心率〈70次/min时各支冠状动脉主干近、中、远段均可良好显示。图像质量一级17例,二级5例,三级3例,四级2例,五级1例。不同心率的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心率〈70次/min时图像质量较好。结论:自由呼吸导航全心CMRA的成像效果与心率有关,心率慢时,冠状动脉各支、段显示较完整,图像质量也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