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CTA、TOF-MRA、3D-DSA在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6例疑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CTA、TOF-MRI、3D-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以及在显示动脉瘤细节上的优劣性。结果利用CTA方法检出颅内动脉瘤34个,TOF-MRA方法检出颅内动脉瘤30个,3D-DSA方法检出颅内动脉瘤36个。3种方法对颅内动脉瘤的检查准确率分别为94.44%、83.33%、100%。 TOF-MRA方法对动脉瘤检出的准确率明显低于CTA方法与3D-DSA方法(P〈0.05)。在动脉瘤细节及瘤颈显示方面3D-DSA方法明显优于3D-CTA、TOF-MRA方法(P〈0.05)。结论3D-DS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以及显示动脉瘤的几何形态、瘤颈情况和周围血管上具有优势。 TOF法MRA安全、无创、无辐射、无需造影剂,可作为动脉瘤筛查手段的首先方法,CTA扫描成像时间快可作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排除动脉瘤首先方法及可作动脉瘤夹闭后随访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CT引导下经皮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25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随访2~6月,完全缓解6例(17.14%),部分缓解24例(68.58%),病变稳定2例(5.71%),进展3例(8.57%),未出现放射相关副作用。结论CT引导下经皮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具有创伤少、并发症少、疗效肯定、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丝沉香的化学成分,本研究采用硅胶、葡聚糖凝胶LH-20、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柱层析技术从丝沉香的乙醇提取物分离得到26个化合物,运用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β-谷甾酮(1)、24a-乙基-3a-胆甾醇(2)、麦角-4,6,8(14),22-四烯-3-酮(3)、丝石竹皂苷元(4)、常春藤皂苷元(5)、17aH-tr...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I)扩散加权成像(DWT)在诊断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放疗后复发患者36例和放疗后坏死患者24例,均接受常规MRI检查和DWI检查,分析DWI表现,并对两组患者的表观扩散系数(ADC)进行比较.结果 放疗后复发组在DWI多表现为高信号,而放疗后坏死组多表现为低信号;放疗后复发组和坏死组ADC平均值分别为(0.87±0.13)×10-3mm2/s和(1.12±0.18)×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2,p<0.001).结论 DW1对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常规MRI序列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预置球囊阻断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57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腹主动脉预置球囊阻断术的患者为研究组(n=22),未行腹主动脉预置球囊阻断术的患者为对照组(n=35).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4例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后复发患者进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术后观察手术并发症,术后2月开始进行影像学评估疗效。结果 14例患者均一次性完成~(125)I粒子植入,术后并发症主要为穿刺道出血、气胸等,给予对症处理痊愈。术后2月、4月、6月、12月评估,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1%、42.9%、64.3%、78.6%;1年生存率为85.7%。结论 ~(125)I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后复发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A在消化道出血诊疗中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经临床确诊的消化道出血患者资料,包括术前、术后CTA检查及DSA资料,同时记录介入栓塞术总时间、曝光时间、造影次数及总射线剂量。入组病例中30例为实验组(术前行CTA),余30例为对照组(术前未行CTA),两组术后1天均行CTA,将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入组患者年龄中位数、男女比例及体重中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介入栓塞术总时间(65±12)min、曝光时间(218±22)s、造影次数(4±1)次、总射线剂量(468±35)m Gy分别较对照组(81±15)min、(309±36)s、(6±2)次、(587±48)m Gy减少,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60例患者介入栓塞术后CTA检查,发现3例仍有消化道出血,再次行介入栓塞术后复查CTA提示出血停止。所有患者术后随访过程中未见明确出血征象。结论急性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在介入栓塞治疗前行CTA检查可以评估出血位置、出血流量、血管走行,对手术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有效缩短介入栓塞术总时间、曝光时间、减少造影次数及射线剂量;介入栓塞后复查CTA能够评估术后疗效,及时发现出血病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树突状细胞(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生物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9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均给予TACE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DC-CIK生物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免疫功能、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近期有效率和临床获益率分别为46.7%和84.4%,对照组患者的近期有效率和临床获益率分别为22.2%和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D3+、CD4+、CD4 +/CD8+及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TACE联合DC-CIK生物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可显著提高患者近期疗效,增强免疫功能,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