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便携式呼吸机在危重症患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1日~2019年6月1日在本院转运的危重症患者70例,根据转运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转运护理,对照组使用简易呼吸气囊转运,观察组使用便携式呼吸机转运;比较两组转运时期护理需要度、不良事件发生率、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SpO_2)。结果:转运中和转运后,观察组护理需要度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转运中和转运后,观察组心率(HR)、自主呼吸频率(SR)、收缩压(SBP)及SpO_2均优于对照组(P0.01);转运后,两组HR、SBP均优于转运中(P0.05),对照组SpO_2优于转运前(P0.05)。结论:便携式呼吸机在危重症患者的转运过程中,能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和SpO_2的稳定,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方便及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对40名钨尘作业1~19年的工人(男27名,女13名)和40名年龄、身高、体重相配的无接尘史的对照组工人(男24名,女16名)测试肺功能。结果表明:(1)两组VC/VC_(PR)、FEV_(1.0)%、MVV/MVV_(PR)、V_(50)/H、V_(25)/H、小气道功能异常率及可疑异常率均无显著性差异。(2)观察组男工钨尘作业工龄对V_(50)/H和V_(25)/H有负直线相关关系(前者r=-0.35,P<0.05,后者r=-0.49, P<0.05),但对小气道功能影响较轻微。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栽培防风中升麻素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及乙醇浸出物的含量,并进行质量比较。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4:6),检测波长254nm,流速0.8ml·min^-1;乙醇热浸法提出有效成分。结果:产于河北安国的防风含升麻素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和乙醇浸出物含量最高,分别为0.27%、0.26%和42.75%;产于甘肃兰州的含量最低,分别为0.12%、0.08%和22.15%。结论:河北安国、安徽亳州比较适宜防风栽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颈部良、恶性淋巴结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搜集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40例,其中恶性淋巴结24例(44枚),良性淋巴结16例(26枚),行DCE-MRI及STIR-EPI-DWI序列扫描,分析两种病变动态增强特征性参数及T-SI曲线类型的特性,分析DWI的信号表现及ADC值特点.结果 Ⅰ型、Ⅱ型及Ⅲ型T-SI曲线在颈部良、恶性淋巴结组间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若以Ⅰ型作为诊断恶性标准,Ⅱ型及Ⅲ型作为诊断良性标准,其敏感性为59.09%、特异性为92.31%、准确性为71.43%、阳性预测值为92.86%、阴性预测值为57.14%.若以Ⅰ型及Ⅱ型作为诊断恶性标准,Ⅲ型作为诊断良性标准,其敏感性为88.64%、特异性为57.69%、准确性为77.14%、阳性预测值为78%、阴性预测值为75%.恶性淋巴结平均至峰值时间较良性淋巴结短,恶性淋巴结最大上升斜率较良性淋巴结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淋巴在DWI图像上均表现为高信号,良性淋巴结的平均ADC值为(1.072±0.245)×10-3mm2/s,恶性淋巴结的平均ADC值为(0.875 ±0.240)×10-3mm2/s,良性淋巴结组的平均ADC值高于恶性淋巴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DCE-MRI和DWI,有助于颈部良、恶性淋巴结的鉴别,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黎晓萍 《吉林医学》2014,(20):4503-4503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与莫西沙星治疗老年重症吸入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老年重症吸入性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采用莫西沙星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以及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清除细菌概率为77.78%,观察组清除细菌概率为96.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重症吸入性肺炎患者采用莫西沙星进行治疗,疗效理想,安全有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庞兴寿  周颖  黎晓萍 《中国药业》2009,18(14):35-36
目的建立银黄注射液中绿原酸、黄芩苷和黄芩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18nm,流速为1.00mL/min,柱温为25℃。结果绿原酸、黄芩苷和黄芩素进样量分别在0.203。3.248μg,2.166~34.656μg,8.008×10^-3~160.16×10^-3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6.98%,97.74%,96.64%。结论HPLC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银黄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57岁。10天前进食1小时后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4小时后出现呕吐。近期体重下降约6.5 kg。有反复黑便史2年,1次/1~2个月。体检:消瘦,贫血貌,腹部体检未扪及明确包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ADC直方图分析在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癌(MSCC)与反应增生性淋巴结炎(RHL)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和/或病理确诊的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34例,其中MSCC 19例、RHL 15例,入院均行MR-DWI扫描,采用MaZda软件对ADC图像进行处理,统计病变淋巴结的直方图参数值并评价其在鉴别诊断中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因进行探讨,为临床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与分析本院收治的72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进行检查的72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引起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有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环境、自身免疫力、下呼吸道感染以及上呼吸道感染等。在生活环境、饮食习惯以及营养状况方面,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主要是在不同因素相互作用下所引发的,在临床治疗中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这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黎晓萍 《内科》2014,(2):186-188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症的发病情况以及相关的因素,以期为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疑似支气管扩张疾病患儿2 137例,对所有疑似病例进行临床确诊,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以及临床症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的2 137例疑似病例中,有65例确诊为支气管扩张病,检出率为3.0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慢性咳嗽时间、结核病病史、居住地以及小儿支原体肺炎病史等因素可能是支气管扩张症的相关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支气管扩张症发病的危险因素由大到小分别是:居住地(OR=20.950)、咳嗽时间(OR=6.716)、反复呼吸道感染(OR=2.808)、支原体肺炎(OR=2.561)。结论患儿支气管扩张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于疑似支气管扩张症患儿应注意临床检查,留意患儿的咳嗽时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