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重组表达可以缓释的抗炎因子白介素4(Interleukin 4,IL-4)。方法 根据小鼠IL-4的氨基酸序列,并基于大肠杆菌密码子偏爱性合成IL-4的基因,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将胶原蛋白结合域(collagen binding domain, CBD)的编码序列和组氨酸标签序列连接到IL-4基因上,运用无缝克隆技术将上述重组基因插入pET-30a(+)载体。重组蛋白通过组氨酸标签进行纯化,纯化的蛋白被用于诱导M0巨噬细胞分化成M2巨噬细胞,同时检测M2巨噬细胞相关基因表达以及对白介素10(Interleukin 10, IL10)的分泌。与Ⅰ型胶原蛋白的联用验证胶原蛋白对重组因子的吸附和缓释功能。结果 带有CBD序列和组氨酸纯化标签的IL-4通过镍柱纯化,具有与商业化IL-4相似的生物活性。功能实验证实其能够被胶原蛋白吸附,并能脱离胶原蛋白缓释。结论 通过大肠杆菌表达纯化获得了能够缓释的抗炎因子IL-4.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内源性CD133+干细胞及脑损伤后获得干性的细胞对出血性脑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建立CD133+细胞谱系示踪小鼠(CD133-Cre-ERT2;CAG-loxP-STOP-loxP-ZsGreen)。将24只CD133+细胞示踪小鼠随机分为出血组与假手术组,每组12只,其中出血组再随机分为损伤后1、3、7、14d组,每组3只。将30μL自体尾静脉血立体定位注射至小鼠纹状体,在损伤后1、3、7、14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并统计损伤后1、3、7、14d损伤侧及对侧相应位置PDGFRβ+、GFAP+细胞数量,以及损伤侧与对侧SVZ区DCX+与DCX+/ZsGreen+细胞数量;采用PDGFRβ和Nestin抗体、Ki67和GFAP抗体组合免疫荧光法观察损伤侧纹状体周细胞干性获得以及新生星形胶质细胞的情况。结果 损伤后1、3、7、14d时损伤侧纹状体星形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对照侧相应位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损伤侧纹状体星形胶质细胞数量随时间增加而进一步增加;而损伤后两侧周细胞的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数量不随时间的增加而变化;损伤后7d出血侧SVZ区有10.35%±3.01%DCX+细胞与ZsGreen信号共定位,出血侧SVZ区的DCX+细胞及DCX+/Zsgreen+细胞在损伤后7d时数量最多且明显多于对照侧(P<0.05),而损伤后1、3、14d时DCX+与DCX+/ZsGreen+两种细胞数量较低。损伤灶周有少量GFAP+/Ki67+细胞与ZsGreen信号共定位,同时灶周一些PDGFRβ+细胞与Nestin信号共定位。结论 内源性CD133+细胞在脑出血损伤后能向成神经细胞、星形胶质细胞方向分化,参与神经修复;且出血侧纹状体星形胶质细胞大量增殖,部分血管周细胞获得干性,对神经系统修复产生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放疗工作环境辐射对塑料闪烁体探测器Exradin W1进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计划绝对剂量验证的影响。方法:将立体验证模体(SDVP)的电子计算机断层(CT)影像扫描后导入计划系统,利用自制档铅分别在屏蔽或不屏蔽光电组件的条件下进行3 cm×3 cm至20 cm × 20 cm的方形梯度射野照射、虚拟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