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5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在健康的概念已经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同时要具备心理平衡以及足够的社会适应能力。世界卫生组织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我国称为“哑健康状态”。随着学习、工作及生活的压力增大,处在亚健康状态的人多起来,长此以往会影响到这类人群的生活质量,需要及时干预、调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目前临床常用的几种人工血浆代用品在术前进行快速输注(实验性输液)后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腰椎间盘摘除术的男性手术患者40例.全部病例均无贫血、出凝血功能障碍以及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无近期用非甾体抗炎药史.按不同液体将患者随机分为平衡液(L)、6%羟乙基淀粉(H)、血定安(G)和聚明胶肽(F)四组.按设计要求以0.3 ml/(kg·min)的输注速率输注完500ml液体.详细记录实验前(T0)、实验性输液10 min后(T1)及实验性输液结束即刻(T2)的MAP、HR和SpO2.分别于实验性输液前、实验性输液后测定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结果实验性输液期间,四组患者HR、MAP和SpO2保持稳定,均在正常范围内,T1、T2与T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实验性输液后PLT、FBG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和减少,除贺斯组外,其它三组与实验性输液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以平衡液组最为明显,其次是聚明胶肽组,血定安组和6%羟乙基淀粉组差不多;实验性输液后PT、ACT、APTT四组均有明显的延长,P<0.05,似乎平衡液组更明显.结论快速输注适量平衡液、羟乙基淀粉、血定安和聚明胶肽溶液,可影响凝血指标的测定值,但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容量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下手术具有创伤小、腹壁瘢痕小、对病人机体功能影响小、病人住院时间短、手术后病人各方面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更有利于病人手术后的早期化疗、放疗[1].随着腹腔镜器械的发展和技术的提高,腹腔镜技术己广泛应用各类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4.
肩关节周围炎综合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燕平 《现代医院》2003,3(3):38-38
<正> 肩关节周围炎是由于肩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因退行性改变、劳损等,引起的肩部及关节活动受限骨关节的无菌性炎症,包括粘连性关节炎、滑囊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及肩袖炎等疾病,对其治疗大多采用痛点注射或小针刀治疗。我院则采用痛点注射和手法松解综合治疗,临床疗效满意,现将其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0例,男83例,女67例。年龄52~60岁,初诊肩周炎确立,经X线照片排除颈椎病和其它疾病后,列  相似文献   
5.
颅内血肿的部位包括硬膜外、硬膜下和脑实质,是威胁病人生命的严重疾病。对这类疾病除保守治疗外,常行开颅血肿清除术,但由于该术式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效果不甚满意。90年代开始采用微创抽吸治疗颅内血肿。我院自1996年开始采用这项新技术治疗颅内血肿34例,获得满意效果,现将开展此项技术的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34例(男25,女9),年龄6~68岁。病种包括外伤性颅内血肿18例,硬膜下血肿6例,高血压颅内出血10例。2 手术方法根据CT定位,利用立体定向技术,以血肿中心为靶点,确定穿刺点给病人摆好体位,消毒辅巾以后,以1%普鲁卡因局部麻醉。…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比较手术患者在麻醉前或后留置导尿管对患者的生理干扰程度及尿道粘膜损伤情况 ,探讨无痛导尿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的中老年男性、ASAⅠ~Ⅱ级患者 30 0例。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 10 0例。选用 14号一次性乳胶气囊导尿管 ,A、B组在麻醉后、C组在麻醉前按常规方法行导尿留置尿管操作。监测并记录SBP、DBP、HR、SpO2 ;收集导尿前、导尿操作后 5min和 30min时段的尿液 10ml送检以评价尿道粘膜有无损伤 ,并按疼痛程度评定标准对B、C两组患者导尿操作过程中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定。结果 导尿操作期间A、B两组心率、血压无明显变化 ,疼痛评定结果均为 0级。C组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92 %出现轻度以上疼痛 ,且尿道粘膜损伤程度明显高于A、B两组。结论 手术患者无痛 (麻醉后 )导尿可减少导尿操作对患者的生理干扰和尿道粘膜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7.
1 控制感染1.1 隔离:粒细胞缺乏症患者,按要求应进隔离室或无菌室,在不具备这种条件的情况下,应加强病房的消毒,每日用紫外线照射一次,每次2小时,桌面、地面用2%的来苏水擦拭。医务人员查房、操作、观察病情均需带口罩,并禁止患有感冒的医务人员和家属进病房。1.2 严格掌握无菌操作:设专人护理,操作前用0.2%的84消毒液浸泡双手,肌肉注射及静脉穿刺过的针眼处,每日用碘酒、酒精消毒三次。1.3 加强皮肤护理:患者高热降温时出汗多,易发生皮肤感染。每日用温水擦浴一次,勤更换内衣,床单保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目前临床常用的几种人工血浆代用品在术前进行快速输注 (实验性输液 )后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腰椎间盘摘除术的男性手术患者 4 0例。全部病例均无贫血、出凝血功能障碍以及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 ,无近期用非甾体抗炎药史。按不同液体将患者随机分为平衡液 (L)、6 %羟乙基淀粉 (H)、血定安 (G)和聚明胶肽 (F)四组。按设计要求以 0 .3ml/ (kg·min)的输注速率输注完 5 0 0ml液体。详细记录实验前 (T0 )、实验性输液 10min后 (T1)及实验性输液结束即刻 (T2 )的MAP、HR和SpO2 。分别于实验性输液前、实验性输液后测定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结果 实验性输液期间 ,四组患者HR、MAP和SpO2 保持稳定 ,均在正常范围内 ,T1、T2 与T0 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实验性输液后PLT、FBG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和减少 ,除贺斯组外 ,其它三组与实验性输液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其中以平衡液组最为明显 ,其次是聚明胶肽组 ,血定安组和 6 %羟乙基淀粉组差不多 ;实验性输液后PT、ACT、APTT四组均有明显的延长 ,P <0 .0 5 ,似乎平衡液组更明显。结论 快速输注适量平衡液、羟乙基淀粉、血定安和聚明胶肽溶液 ,可影响凝血指标的测定值 ,但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  相似文献   
9.
细胞因子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缺血后表达多种细胞因子 ,如白细胞介素 1、白细胞介素 6、白细胞介素 8、白细胞介素 10以及肿瘤坏死因子等 ,这些细胞因子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着重介绍了上述细胞因子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及有关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方法的椎管内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50例剖宫产术病人,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130例)选L2~3间隙采用CSEA,腰穿成功后先注入075%布比卡因1ml加等量10%葡萄糖、3%麻黄碱混合液26~3ml。退出腰穿针硬膜外腔头向置管3cm,B组(120例)选L1~2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