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自2003年3月~2007年8月笔者对113例65岁以上的髋部骨折患者,其中股骨粗隆间骨折79例,股骨颈骨折24例,分别进行了DHS固定,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例DHS内固定患者术后出现脑血栓症状,经治疗好转,肢体功能恢复正常,由于重视了围手术期的治疗,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明显降低,均安全渡过在医院的治疗,痊愈出院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改良张力带与丝线环形缝合法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张力带治疗,对照组采用丝线环形缝合法内固定治疗。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膝关节活动度(ROM)评价标准,对两组进行膝关节主动活动度测定;术后6个月,对两组行关节功能远期评定。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3个月后膝关节活动度总有效率为90.7%,高于对照组的72.1%;6个月后远期临床总有效率为95.3%,高于对照组的76.7%(P均〈0.05)。结论改良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快,治疗效果优于丝线环扎内固定法。  相似文献   
3.
髌骨下极骨折占需要手术治疗髌骨骨折的9.3%~22.4%[1].髌骨下极骨折多为粉碎性骨折,骨折块相对较小,骨折块下不带或带有少许关节软骨面[2];下极应力相对集中,又属于髌腱的起点,因此手术方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临床医生应在复位及固定方式上注意其特殊性[3].现就髌骨下极骨折手术方式及疗效进行综述,对不同手术方式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髌骨下极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髌骨下极骨折块下不带或带有少许关节软骨面.因其多表现为粉碎性骨折,骨折块相对较小,此外下极应力相对集中,又属于髌腱的起点,是髌骨骨折中特殊的类型,因此手术方式的选择将直接关系到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临床医生应在复位及固定方式上需要注意其特殊性[1].对于无明显移位的髌骨骨折可采用石膏固定,对于移位明显的骨折或髌韧带损伤多需要手术治疗[2].克氏针张力带技术因手术简单、创伤小、效果确切,为临床常用.我们自2008年3月至2011年5月,手术治疗35例,均采用改良张力带固定,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较常见的一种骨折,创伤严重且并发症多,以往多选用牵引等保守治疗,虽最终也可获骨性愈合,但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关节强直等)甚至导致死亡,使其临床应用越来越少.手术内固定做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已被公认与接受,我院自1999年8月至2006年12月以来,采用多根钉、130°角钢板,加压动力髋螺钉(DHS)、重建交锁髓内钉四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26例,术后随访,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