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4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5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针对大鼠海马兴奋性突触后电位长时程增强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电针对麻醉状态下正常和东莨菪碱引起的学习记忆减退模型大鼠海马突触EPSP长时程增强(LTP)的作用。方法 引导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突触后兴奋性电位群(EPSPs),强直刺激(HFS)大脑皮层前穿质区引起海马突触LTP反应;用东莨菪碱制备学习记忆障碍模型;观察电针大椎和肾俞穴对正常和模型大鼠海马LTP的影响。结果 电针对HFS诱发的海马突触LTP效应,其作用强于未电针组,部分参数和时段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维持时间长于后者;东莨菪碱i.p可显著抑制HFS诱发的海马突触LTP(P<0.01),电针能显著对抗这一抑制作用(P<0.01;P<0.05)。结论 电针对HFS引起的海马突触LTP有一定的易化作用,并对东莨菪碱引起的学习记忆障碍有显著的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2.
茵陈蒿汤加味对地鼠胆石症并发胃窦炎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分两组,通过喂饲致石饲料造成地鼠胆石症模型,一组不予治疗,另一组在造模同时用茵陈蒿汤加味灌胃。30天后,治疗组和模型组地鼠胆囊结石成石率分别为71.4%和100%(P<0.05);巨大结石比例为9.58%和15.28%(P<0.05)。治疗组成石指数小于1;模型组大于1。模型组88%的地鼠胃窦粘膜有明显炎性改变;治疗组仅17%,其余基本正常(P<0.01)。  相似文献   
3.
电针对大鼠丘脑背内侧核痛敏神经元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D是否参与电针和内脏痛信息的传递。方法:采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的方法,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和内脏痛对大鼠MD诱发放电的影响;电针对内脏痛刺激诱发的大鼠MD确放电的影响,并均以外踝为非穴位对照。结果:电针和内脏痛均可在MD引导出诱发放电;电针可明显抑制内脏痛诱发的MD痛放电,并具明显的穴位特异性。结论:MD不仅接受针刺信息的传递,也接受痛信息的传递,并且在针刺镇痛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揭示奥狄氏括约肌肌电活动与机械收缩的关系和复方茵陈蒿汤治疗胆石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同步记录技术,动态观察灌胃前后兔奥狄氏括约肌肌电活动及胆总管压力的变化。结果:胆总管压力波动与括约肌肌电发放在时程上一致,药后30~75min,括约肌肌电脉冲频数明显增加,其增值明显高于相应时间的给予等量水灌胃的对照组(P<0.05,60min,P<0.01),胆总管压力无相应的升高。结论:奥狄氏括约肌肌电活动与机械收缩相藕联,复方茵陈蒿汤通过兴奋括约肌肌电活动,增强括约肌的节律性舒缩,促进胆汁排放。  相似文献   
5.
针刺镇痛临床研究与应用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闫丽萍  马骋  李守栋  徐恒泽 《中国针灸》2004,24(12):869-871
目的:对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与应用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方法:从理论上就中西医学对痛和镇痛的认识以及当前针刺镇痛基础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以此为基础,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和科研实践,就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与应用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结论:随着针刺镇痛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临床研究和应用的水平必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背景:临床中发现失神经可导致骨折断端骨痂过度生长甚至在肌肉中出现异位骨化 ,这一现象提示神经因素对骨折愈合有影响。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胫骨骨折愈合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6/2006-03在解放军第二军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 材料:健康雄性3个月龄SD大鼠120只,体质量250~300 g,随机分为单纯左胫骨骨折组和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每组60只。注射用神经生长因子由厦门北大之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方法:两组大鼠制备单纯胫骨骨折,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肌注2 000 AU(1.4 g),1 次/ d,分别注射两侧腓肠肌,连续肌注2周。伤后第4周对2组大鼠骨折断端行断层CT,测量骨折断端最大横截面及计算骨痂灰度值,行生物力学3点折弯试验。 主要观察指标:①骨组织形态计量学、骨密度测定。②骨痂组织形态学的观察。③免疫组化法测定骨痂组织骨钙素的表达。④观察2组大鼠骨痂中成骨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⑤Western印迹检测Ⅰ、Ⅱ型胶原的表达。 结果: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3点折弯试验各项生物力学参数均优于单纯左胫骨骨折组(P < 0.05)。形态学及超微结构观察见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骨折愈合优于单纯左胫骨骨折组。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单纯左胫骨骨折组(P < 0.05);而单纯左胫骨骨折组骨痂Ⅱ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P < 0.05)。 结论:生物力学测试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和成骨细胞微观结构均说明神经生长因子对骨折断端的骨化有促进作用,其途径有可能在骨痂生长的不同时期通过调节Ⅰ、Ⅱ型胶原的量来调控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7.
背景大鼠皮下注射士的宁后电针解溪或昆仑穴,是否可诱发出脊髓跨节段的c-fos表达.目的通过电针对士的宁诱发大鼠脊髓背角c-fos基因表达情况,探讨针刺信息传递中脊髓兴奋性的作用.设计完全随机对照研究.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针灸学重点实验室.对象采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体质量200~230 g.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电针组,士的宁组,电针解溪组,士的宁解溪组,电针昆仑组和士的宁昆仑组等7组,每组8只.干预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假电针组臀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与士的宁等容量,下同)30 min后解溪穴插针不给电刺激;士的宁组臀部皮下注射士的宁(1.0 mg/kg,下同)30 min后解溪穴插针不给电刺激;电针解溪组注射生理盐水30 min后电针解溪穴;士的宁解溪组注射士的宁30 min后电针解溪穴;电针昆仑组注射生理盐水30 min后电针昆仑穴;士的宁昆仑组注射士的宁30 min后电针昆仑穴.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不同脊髓节段背角的c-fos表达.结果皮下注射士的宁可在大鼠脊髓L5诱发中等量的c-fos表达,而皮下注射士的宁后电针解溪或昆仑穴,不仅可使脊髓L5的c-fos表达增强,同时在T12和C8节段也可诱发c-fos表达;其标记最密集的区域主要在背角的Ⅱ,Ⅲ,Ⅳ层亦有少量分布.结论在脊髓兴奋性提高的条件下,针刺信息可能沿脊髓进行跨节段传递.提示脊髓兴奋性的改变可能是影响针刺信息传递的重要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8.
调督健脑针刺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调督健脑针刺法改善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及心身症状的疗效以及二者是否有相关性.方法 41例失眠症患者,采用调督健脑针刺法治疗.治疗前后均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九十项症状自评表(SCL-90)评分.结果 除催眠药的使用、恐怖因子外,PSQI、SCL-90各成分及总分治疗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CL-90总积分治疗前后的差值与PSQI总分治疗前后的差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4(P<0.05).结论 调督健脑针刺法能显著改善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心身症状,且心身症状的改善程度与睡眠质量的改善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电针对SNI大鼠痛敏及脊髓相应节段谷氨酸和P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痛觉过敏以及脊髓谷氨酸和P物质含量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手术组和电针组(n=10)。采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模型,电针"委中"和"环跳"穴,观察其对大鼠机械痛阈和热痛阈的影响,以OPA柱前衍生+HPLC荧光检测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脊髓相应节段谷氨酸和P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SNI手术可明显降低大鼠机械痛阈,并且其脊髓相应节段谷氨酸含量明显升高,P物质含量则明显降低;而电针干预后可显著降低大鼠脊髓相应节段谷氨酸的含量,升高P物质含量,并减轻SNI大鼠的机械痛敏状态,进而改善其痛行为。结论:电针干预神经病理性痛的脊髓机制之一可能与其有效的减少大鼠脊髓相应节段谷氨酸和P物质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过伸性颈椎颈髓损伤后三种手术入路疗效的比较。方法我们对2000年9月~2004年10月间收治的47例过伸性颈椎颈髓损伤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成三组:前路入路组、后路入路组、前后联合入路组,比较其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经6~12个月随访,比较三组间手术前、后的Frankel的分级变化和ASIA评分改变。三组术后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和前后联合入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均较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好,两两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前后联合入路减压最彻底,但其预后与单纯前路减压内固定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前路减压内固定是过伸性颈椎颈髓损伤首选的手术方式,后路是辅助的手术方法,而前后联合入路应谨慎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