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metformin)对体外培养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在位内膜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7月于河北医科大学附属邢台市人民医院妇科就诊的50例EMS患者的在位子宫内膜为研究对象,并纳入研究组(均经腹腔镜或开腹手术确诊)。选择同期在本院因宫颈病变、子宫纵隔、卵巢畸胎瘤、单纯卵巢囊肿行手术治疗的88例患者的子宫内膜为对照组(均排除EMS)。两组患者的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细胞模型,以不同浓度(1μmol/L、10μmol/L、100μmol/L、1 000μmol/L)二甲双胍干预24h、48h、72h,通过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检测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对EMS在位内膜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改变及细胞凋亡情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检测其对Bcl-2、Bax表达水平的影响。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邢台市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受试对象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对对照组患者的正常在位内膜细胞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二甲双胍干预48h、72h后,EMS患者的在位内膜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P〈0.05),以二甲双胍浓度为1 000μmol/L时最为明显(P〈0.01),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二甲双胍干预后EMS患者在位内膜细胞G1期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二甲双胍浓度为10μmol/L、100μmol/L、1 000μmol/L时,EMS在位内膜细胞的Bcl-2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降低,Bax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可显著抑制EMS在位内膜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阻滞细胞周期进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垂体后叶素和甲氨蝶呤(MTX)用于腹腔镜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未破裂输卵管妊娠患者136例,分观察组(腹腔镜开窗取胚术+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和MTX)及对照组(腹腔镜开窗取胚术)各68例,观察两组临床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术中出血减少,手术时间缩短;β-HCG值术后下降快;持续异位妊娠(PEP)发生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垂体后叶素和MTX用于异位妊娠腹腔镜保守手术可减少术中出血及预防术后PEP.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妊娠37周后高龄初产妇的分娩方式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8年1-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妊娠37周后分娩的高龄初次分娩孕妇,收集孕妇年龄、孕次、不良孕产史、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孕周、分娩方式、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率等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46例分娩中, 303例(40.62%)选择剖宫产终止妊娠,443例(59.38%)阴道试产。阴道试产中,75例(16.93%)中转剖宫产,368例(83.07%)经阴道分娩,其中38例(10.32%)产钳助产。阴道试产中,35~37岁和≥38岁年龄段,中转剖宫产率分别是17.24%和15.15%(P=0.870),产钳助产率分别是7.43%和15.15%(P=0.021)。择期剖宫产、阴道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阴道分娩组中胎儿窘迫发生率分别为5.30%、40.00%和21.47%,P=0.000。结论 38岁以上的高龄初产妇阴道试产并不增高中转剖宫产的概率;阴道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的胎儿窘迫率虽然增高,但是新生儿窒息并未增加;由此可见,高龄初产妇经过产前充分评估,无阴道试产禁忌情况下,多数均能经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对体外培养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在位内膜细胞的影响,探讨来曲唑在EMs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细胞模型,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和流式细胞术观察各浓度来曲唑对EMs在位内膜的影响.结果 10-7、104、10-9、10-10mmol/L来曲唑刺激后EMs在位内膜细胞增殖指数分别为(14.42±0.41)%、(15.62±0.26)%、(15.46±0.44)%、(20.32±0.26)%,均小于阴性对照的(26.26±0.25)%(P<0.05).来曲唑对EMs在位内膜细胞增殖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大而增大,随时间延长而增强,呈时间-剂量依赖性.结论 来曲唑具有抑制EMs在位内膜细胞增殖的作用,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对体外培养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在位内膜细胞的影响,探讨来曲唑在EMs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细胞模型,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和流式细胞术观察各浓度来曲唑对EMs在位内膜的影响.结果 10-7、104、10-9、10-10mmol/L来曲唑刺激后EMs在位内膜细胞增殖指数分别为(14.42±0.41)%、(15.62±0.26)%、(15.46±0.44)%、(20.32±0.26)%,均小于阴性对照的(26.26±0.25)%(P<0.05).来曲唑对EMs在位内膜细胞增殖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大而增大,随时间延长而增强,呈时间-剂量依赖性.结论 来曲唑具有抑制EMs在位内膜细胞增殖的作用,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来曲唑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来我院诊治的1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亮丙瑞林3.75 mg)和观察组(来曲唑2.5 mg联合二甲双胍500 mg),每组各60例,治疗后6个月,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复发率以及治疗前后痛经及盆腔触痛VAS评分、癌胚抗原125(CA125)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96.7%vs.86.7%),复发率显著降低(25.0%vs.43.3%),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降低[(0.2±0.1)分vs.(0.7±0.3)分],CA125水平显著降低[(15.3±8.7)U/ml vs.(27.4±10.1)U/ml],P<0.05。结论来曲唑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能够更好地减轻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痛经症状,降低CA125水平及复发率,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