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1.
目的 分析Aegisy和OptEase滤器未取出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指导临床更好地使用此类滤器。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常州第二人民医院接受Aegisy和OptEase滤器置入治疗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出未取出滤器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回归分析结果构建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性和准确性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共纳入826例患者,其中取出组522例,未取出组304例,取出率为6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否行介入治疗、骨折、活动性恶性肿瘤、长期卧床、住院期间ICU入住史、抗凝禁忌证、下腔静脉(IVC)血栓形成、肺栓塞(PE)既往史、滤器置入-出院间隔是否≥14 d等是滤器未取出的危险因素。将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中的危险因素作为预测因子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准确性和区分度良好,一致性指数为0.861(95%CI=0.776~0.905)。结论 基于年龄、DVT是否行介入治疗、骨折、活动性恶性肿瘤、长期卧床、住院期间ICU入住史、抗凝禁忌证、IVC血栓形成、PE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糖尿病足溃疡(DFU)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PTA治疗的39例DFU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均同时接受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治疗,分析PTA手术成功率,术后1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踝肱指数(ABI)变化、不良反应及15 d和30 d的溃疡创面收缩率。 结果39例患者均存在患肢膝下动脉及其靶动脉的严重狭窄及节段性闭塞,对靶动脉进行PTA治疗,35例患者接受了单纯PTA治疗,4例合并股动脉狭窄的患者接受了PTA联合支架植入治疗。PTA成功率为92.3%(36/39例),36例患者Angiographosome体系的术终可见缺血区的血管染色阳性,3例患者PTA失败,未能有效开通靶动脉,Angiographosome体系的术终可见缺血区的血管染色阴性。有3例患者出现穿刺部位皮下血肿,未予特殊处理,逐渐消退。PTA术后1周VAS评分由术前的(8.8 ± 0.7)分下降至(5.3 ± 0.5)分(P < 0.05),患肢ABI从术前的0.37 ± 0.08上升至0.42 ± 0.09(P < 0.05)。39例患者均进行了随访,36例进行PTA成功的患者在术后15 d和30 d时溃疡创面收缩率均明显高于PTA失败的患者(35.5% vs 5.1%和84.7% vs 6.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PTA治疗DFU安全有效,可以为DFU患者提供一种可选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临床资料 患者52 岁,男.因"左侧腰痛半月"入院,患者半月前因左侧输尿管结石在外院行3 次体外冲击波碎石(具体治疗方案、治疗适应证等信息不详).此次入院后行腹部CT 检查,发现左侧输尿管部位结石,左侧腰大肌前方低密度灶(图1),考虑输尿管损伤,伴局部尿液渗漏,输尿管可能并未完全离断.  相似文献   
4.
门静脉癌栓(PvTT)是肝细胞性肝癌(HCC)患者常见的肿瘤晚期征象,预后差.目前,PVTT的分型方法有日本的VP分型和东方肝胆分型(程氏分型),两者在PVTT分型方面有一定的区别.患者的预后与PVTT的类型存在相关性:Ⅰ0型PVTT患者预后最好,而Ⅳ型PVTT患者预后最差;不同类型的PVTT限制了治疗方式的选择,应根据PVTT的类型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最大程度地控制肿瘤,使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生物3D打印技术制备的芍药苷-海藻酸钠(SA)-明胶皮肤支架的体外生物相容性。 方法 通过生物3D打印技术制备质量百分比分别为0、1、3、5、10%的芍药苷-SA-明胶皮肤支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其表面形态结构,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芍药苷累积释放浓度。将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与其共培养3 d,行Live/Dead染色,观察支架表面细胞存活和生长状态,检测1、2、3 d时细胞增殖、羟脯氨酸和白细胞介素(IL)-6表达水平。 结果 SEM显示5组皮肤支架均呈多孔网状立体结构,孔隙均匀。3%组皮肤支架表面较其他4组光滑。药物累积释放量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增加,10 %皮肤支架组在各时点的释放均高于其他4组。Live/Dead染色显示细胞在5组皮肤支架表面均能较好地黏附,生长良好,SEM显示3%组皮肤支架活细胞数多于其他4组。3%组皮肤支架的细胞增殖率、羟脯氨酸分泌水平显著高于其他4组(均P<0.05),IL-6表达水平显著低于0和1%组(P<0.01),但高于10%组(P<0.01)。 结论 3%芍药苷-SA-明胶皮肤支架实现了生物效应与细胞毒性的平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胶原蛋白分泌效应,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发生,有望为糖尿病足溃疡创面修复提供一种可降解的生物皮肤支架。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下腔静脉血栓的安全性和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CDT治疗的下腔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 结果21例患者均经静脉造影诊断为下腔静脉血栓,同时伴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向上延续导致的下腔静脉血栓18例,下腔静脉滤器导致的下腔静脉血栓3例。21例患者均在下腔静脉滤器的保护下成功进行CDT治疗,其中7例患者伴有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给予髂静脉支架治疗。随访3~48个月,1例肿瘤患者CDT术后2周再次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给予加强抗凝治疗后好转,其他患者无血栓复发,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和下腔静脉滤器均会导致下腔静脉血栓。在下腔静脉滤器的保护下,CDT治疗下腔静脉血栓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