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2篇
综合类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胶原酶溶解术的近、中、远期疗效。分析机制、适应证等与疗效的关系。方法:按统一的适应证选择标准、治疗方法,对行胶原酶溶解术、资料完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佳适应证l279例进行复诊、书信、电话等方式随访观察,随访时间和例数分别为:0.5~1年(近期)105例,2~4年(中期)593例,6~8年(远期)58l例,按统一的疗效标准评价胶原酶溶解术的近、中、远期疗效。结果:最佳适应证近期、中期、远期优良率分别为96.1%、85.4%、84.8%。结论:在诊断明确、最佳适应证范围内、规范操作的前提下,胶原酶溶解术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兔肝VX2移植癌模型的病理学和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目的 采用三种不同植瘤方式建立稳定的介入实验研究兔VX2 移植性肝癌模型。方法  6 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 3组 ,每组 2 0只。第一组 ,将VX2 瘤细胞 (约 5× 10 7个 )经肝动脉灌注入兔的肝脏 ;第二组 ,将VX2 瘤细胞 (约 5× 10 7个 )经剖腹途径接种于兔的肝左叶 ;第 3组 ,将瘤组织块 (约含 10 6~ 10 8个瘤细胞 )经剖腹途径植入兔肝左叶。对三组进行比较观察 :①不同方式植瘤的成活率 ;②肝内肿瘤体积变化和肿瘤生长率 ;③大体及镜下 (光镜和电镜 )瘤组织形态特征 ;④成熟模型的DSA表现。结果 ①三组植瘤成活率分别为 7/ 2 0、10 / 2 0、19/ 2 0 ,第三组植瘤成活率最高 (Ρ <0 .0 5 ) ,其瘤体呈指数性生长 ;②病理学及CT表明该瘤在肝组织中呈浸润式生长 ,其性状与移植于兔其它部位的VX2 鳞状细胞癌特征相似 ;③DSA影像示移植性肝肿瘤具有丰富的血供。结论 成功建立了兔VX2 移植性肝癌模型 ,瘤组织块种植方式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方法 ,为肝癌介入治疗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大型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兔Vx-2移植性肝癌模型的建立及其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目的 用 3种不同植瘤方式建立稳定的兔Vx 2移植性肝癌模型 ,分析移植性肝肿瘤的DSA影像特征。方法  6 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 3组 ,每组 2 0只。第 1组 ,将Vx 2瘤细胞 (约 5× 10 7个 )经肝动脉灌注入兔的肝脏 ;第 2组 ,将Vx 2瘤细胞 (约 5× 10 7个 )经剖腹途径接种于兔的肝左叶 ;第3组 ,将瘤组织块 (约含 10 6~ 10 8个瘤细胞 )经剖腹途径植入兔肝左叶。之后 ,对 3组兔比较观察 :1.不同方式植瘤的成活率 ;2 .肝内肿瘤体积变化和肿瘤生长率 ;3.大体及镜下 (光镜和电镜 )瘤组织形态特征 ;4 .成熟模型的DSA表现。结果  1.3组植瘤成活率分别为 7/ 2 0、10 / 2 0、19/ 2 0 ,第 3组植瘤成活率最高 (P <0 .0 5 ) ,其瘤体呈指数性生长 ;2 .病理学及CT表明该瘤在肝组织中呈浸润式生长 ,其性状与移植于兔其它部位的Vx 2鳞状细胞癌特征相似 ;3.DSA影像示移植性肝肿瘤具有丰富的血供。结论 成功建立了兔Vx 2移植性肝癌模型 ,瘤组织块种植方式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方法 ,为肝癌介入治疗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大型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胶原酶溶解术的近、中、远期疗效,分析机制、适应证等与疗效的关系. 方法 按统一的适应证选择标准、治疗方法,对行胶原酶溶解术、资料完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佳适应证 1 279例进行复诊、书信、电话等方式随访观察,随访时间和例数分别为 0.5~ 1年(近期) 105例, 2~ 4年(中期) 593例, 6~ 8年(远期) 581例,按统一的疗效标准评价胶原酶溶解术的近、中、远期疗效. 结果 最佳适应证近期、中期、远期优良率分别为 96.1%、 85.4%、 84.8%. 结论 在诊断明确、最佳适应证范围内、规范操作的前提下,胶原酶溶解术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兔肾VX2移植癌模型的病理学和DSA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从瘤细胞液和瘤块两种植瘤方式中建立兔肾VX2 移植癌模型 ,并分析其病理学基础和DSA影像特征 ,为介入实验研究提供大型动物肾肿瘤模型。方法  3 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两组 ,每组 15只。第一组 ,B超引导下将VX2 瘤细胞 (约 5× 10 7个 /ml)经皮注入左肾下极 ;第二组 ,B超引导下将瘤组织块 (约含 10 6~ 10 8个瘤细胞 )经皮注入左肾下极。之后 ,对两组进行比较观察 :①不同方式植瘤的成活率 ;②肾内肿瘤体积变化和肿瘤生长率 ;③大体及镜下 (光镜和电镜 )瘤组织形态特征 ;④成熟模型的肾动脉DSA表现。结果 ①两组植瘤成活率分别为 4/15、11/15 ,第二组植瘤成活率最高 (Ρ <0 .0 5 ) ,其瘤体呈指数性生长 ;②病理学表明该瘤在肾组织中呈浸润式生长 ,其性状与移植于兔肝的VX2 鳞状细胞癌特征相似 ;③DSA影像示移植性肾肿瘤具有丰富的血供 ,呈实体瘤表现。结论 成功建立了兔肾VX2 移植性癌模型 ,瘤块种植方式成功率明显高于细胞液注入法 ,为实体瘤介入治疗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容易复制的大型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兔大腿VX2模型在介入性热化疗实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兔大腿VX2 模型在介入性热化疗实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 2 0只新西兰大白兔一侧大腿上建立VX2 肿瘤模型 ,经股动脉顺行插管 ,DSA证实肿瘤供血动脉后 ,分 2组 (每组 10只 ) ,分别给予 60℃热盐水 10 0ml连续灌注、60℃热盐水10 0ml间歇性灌注。灌注过程中 ,测量两 60℃热灌注组肿瘤组织内 43℃~ 45℃持续时间。结果  2 0只新西兰大白兔一侧大腿均建立起VX2 肿瘤模型 ,成功率 10 0 % ;插管成功率 10 0 %。 43℃~ 45℃持续时间 (min) :60℃间歇性灌注组 2 0 .0 0 0± 1.5 71,60℃连续灌注组 6.10 0± 0 .674,60℃间歇性灌注组为 60℃连续灌注组的 3倍。结论 在介入性热化疗实验中 ,兔大腿VX2 模型是一个成功率高、操作简便易行的肿瘤模型。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观察肝癌患者介入性热化疗栓塞前后红细胞的免疫性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郭峰法”检测 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红细胞 C3bRR和红细胞 ICR的含量 ,及其在肝动脉热化疗栓塞后的变化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肝癌组治疗前红细胞 C3bRR明显减少 ,红细胞 ICR明显增加 ,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治疗后红细胞 C3bRR升高、红细胞 ICR下降 ,治疗前后比较亦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检测肝癌患者红细胞的免疫性有助于肝癌的诊断 ,对其疗效和预后的评估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1~ 4 ] 。年龄5 0岁左右未闭经的妇女中发病率高达 40 %以上[1 ,2 ,5] 。它是子宫非急性异常出血最常见的原因[1~ 8] 。随着肌瘤体积增大 ,引起下腹部疼痛、腰骶部不适、腹胀、尿频、肾盂积水、性交疼痛、不孕等[1~ 9] 。长期、大量出血引起缺铁性贫血[2 ,4 ,6 ,8] 。传统治疗方法 [手术、冷冻、激光及内分泌 (激素 )等 ]由于存在着各自的缺陷不足 ,临床应用受到限制[2 ,6~ 8] 。子宫动脉栓塞 (UAE)治疗子宫肌瘤最初由Ravina等[4 ,1 0 ] 于1995年报道 ,此后 ,该技术得到了广泛开展[2…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兔肝VX-2移植瘤模型,比较阿霉素间歇性热灌注与连续性热灌注2种方法对兔呼吸、心率、体温及VX-2肿瘤内阿霉素浓度的影响,验证间歇性热灌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30只新西兰大白兔后腿上建立VX-2肿瘤模型,并随机分为1,2,3组(随机分组见正文),每组10只.经股动脉插管,计算机数字减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造影证实为肿瘤供血动脉后,分别给予常温100 mL盐水加阿霉素(ADM)灌注、60℃热盐水100 mL加阿霉素连续灌注、60℃热盐水100 mL加阿霉素间歇性灌注.灌注过程中,测量第2,3组60℃热灌注组肿瘤组织内43~45℃持续时间;灌注后即时检测各组兔呼吸(次/分)、心率(次/分)、体温(℃)及肿瘤组织内阿霉素浓度.结果常温灌注组阿霉素质量浓度为(7.1±2.2)mg/L,60℃连续灌注组为(17.2±1.6)mg/L,60℃间歇性灌注组为(16.5±3.4)mg/L.3组间阿霉素质量浓度有显著差异(F=48.95,P=0.000),60℃间歇灌注组阿霉素质量浓度与60℃连续灌注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60℃间歇性灌注组43~45℃持续时间为(24.3±2.4)min,60℃连续灌注组为(22.5±1.4)min,60℃间歇性灌注组43~45℃持续时间与60℃连续灌注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4.20,P>0.05).3组间呼吸、心率、体温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值分别为14.58,33.07,10.00,P均<0.01),间歇灌注组与常温灌注组兔的呼吸、心率、体温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与连续性热灌注相比,经动脉间歇性热灌注化疗方法是一种更有效而安全的介入性热化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