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1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器官移植技术是20世纪人类医学发展史的重要里程碑,自南非医生 barnard 于1967年成功进行世界首例人类原位心脏移植手术以来,随着手术的标准化、离体心脏保存技术的进步、经静脉心内膜活检技术的开展和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使得心脏移植手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心脏作为人体单一器官其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有学者称心脏移植手术依然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疾病“金标准”[1]。随着越来越多的边缘器官的应用和保存方法的改进,采用机械灌注保存供体器官也越来越引发关注,虽然目前尚不明确这种方法是否完全优于传统冷藏保存。本文旨在阐明离体心脏器官保存液和保存方式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Chemerin是2007年新发现的脂肪因子,chemerin及其受体CMKLR1在组织中广泛分布,在白色脂肪组织中高表达,以自分泌/旁分泌的方式发挥生物学作用.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炎症和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中,局部和(或)循环chemerin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Chemerin在炎症反应、调节脂肪细胞分化和代谢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表达水平与糖代谢异常、肥胖、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对chemerin在细胞和动物模型中的生物学功能进行讨论分析,以进一步了解chemerin与人类健康和疾病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分析我院3例胰腺纤维钙化性糖尿病(FCPD)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复习国内报道的50例FCPD患者资料,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2008至2012年间我院收治的3例FCPD患者及国内报道的50例患者从性别比例、发病年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我院及国内共53例FCPD患者中男37例,女16例,确诊年龄27-60岁,较集中分布于四川(18例)、广西(18例)和广东(12例),散在分布于海南(1例)、贵州(1例)、湖南(1例)、浙江(1例)和内蒙古(1例)。食用木薯者11例,有饮酒史者4例。1例患者被误诊为1型糖尿病达5年,10例患者被误诊为2型糖尿病分别达2~6年。33例患者有腹痛症状,19例患者有脂肪泻。分别通过x线片(11例)、B超(30例)、CT(35例)、磁共振成像(1例)和手术病理(1例)证实存在胰管结石和(或)胰腺纤维化。绝大部分患者(52例)均体形消瘦,入院时随机血糖为14.0~30.8mmol/L,胰岛素及C肽明显降低,仅有2例患者出现酮症。51例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2例患者应用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结论(1)FCPD的经典临床症状为腹痛、脂肪泻和糖尿病,但症状往往不典型而易漏诊。(2)对于体形消瘦、血糖高、胰岛储备功能差、无酮症倾向者要想到FCPD的可能,x线、B超、CT或磁共振成像发现胰管结石和胰腺纤维化为本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该文观察老年高血压及非高血压人群糖代谢异常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1999-2009年在解放军总医院体检的60岁以上老年人,除外基线时已确诊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应用于主动脉弓和复杂先心病手术,停循环为手术提供无血视野,降温到一定程度以保护脏器。DHCA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较高,而不同程度的低温停循环对脑造成的影响与机制目前还未完全明确。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深低温停循环组(15-20℃)、中低温停循环组(20-25℃)、浅低温停循环组(25-30℃)和假手术组,术后收集血样、脑组织,并分离海马组织。HE染色后评估神经元损伤情况。免疫组化观察各组HIF-1α的表达与分布。Elisa法测定血浆S100β浓度。Western blot检测各组海马组织凋亡相关蛋白Casepase3、Bax和Bcl-2表达量。结果 HE染色观察3组低温停循环组海马CA1区均有损伤表现,但组间无明显差异。HIF-1α阳性表达率、Casepase3、Bax和Bcl-2表达量,以及血浆S100β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不同程度的低温后停循环带来大鼠脑组织损伤,但严重程度并不和温度呈线性关系,这表明低温对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有着较为复杂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老年T2DM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因素。方法 1996~2009年对一组年龄≥60岁老年T2DM患者进行多层面的糖尿病优化管理,分为60岁以前患病(O-DM)组和60岁以后患病(N-DM)组,评估血糖控制情况,分析影响因素。结果随访13年,最终纳入研究对象共350例,其中O-DM组136例,N-DM组214例。总体HbA1c<6.5%占51.4%,HbA1c<7.0%占76.6%。N-DM组和O-DM组HbA1c<6.5%各占63.1%和33.1%,HbA1c<7.0%各占86.0%和61.8%(P均<0.01)。O-DM组多种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治疗者(82.3%)多于N-DM组(36.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长(OR:1.03,P=0.044,95%CI:1.001~1.068)、降糖治疗方式升级(OR:2.61,P=0.000,95%CI:1.837~3.716)是老年T2DM患者血糖控制差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通过优化管理可使老年T2DM患者良好控制血糖。N-DM组血糖控制优于O-DM组,糖尿病病程及降糖治疗方式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50岁以上男性骨密度(BMD)的变化特征及骨质疏松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年度查体50岁以上男性的一般资料及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的BMD,根据年龄和WHO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将受试者分组,比较组间BMD特点、不同测量部位骨质疏松及低骨量检出率。结果全髋及股骨颈BMD随增龄而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线性相关分析显示全髋及股骨颈BMD与年龄呈负相关(r=-0.36,r=-0.30;P0.05),腰椎BMD与年龄呈正相关(r=0.14,P0.05)。该人群骨质疏松总检出率为10.08%,低骨量检出率为43.21%;骨质疏松及低骨量检出率均随增龄而增加(P0.01);股骨颈部位骨质疏松及低骨量检出率与总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股骨颈部位骨质疏松、低骨量检出率低于股骨颈部位总检出率。70岁以上者骨质疏松及低骨量检出率显著高于70岁以下者(14.88%比1.99%;47.75%比35.56%,P0.01)。结论 50岁以上男性全髋及股骨颈BMD随增龄而下降。骨质疏松及低骨量检出率随增龄而增加。股骨颈部位骨质疏松及低骨量检出率与总检出率接近,测量双侧股骨颈BMD有助于提高骨质疏松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小剂量艾司氯胺酮用于困难气道患者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插管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11月我院360例择期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插管的困难气道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A组、观察B组,每组120例,分别给予环甲膜穿刺丁卡因、环甲膜穿刺丁卡因+0.5 mg/kg艾司氯胺酮、环甲膜穿刺丁卡因+1 mg/kg艾司氯胺酮,观察比较三组插管情况、血流动力学、镇静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A组、B组插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插管成功率、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A组与观察B组的丁卡因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三组T1、T2、T3、T4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均观察B组<观察A组<对照组(P<0.05)。术后1 h、术后6 h、术后12 h的Ramsay评分比较,均观察B组>观察A组>对照组(P<0.05)。术后1 h、术后6 h、术后12 h的VAS评分比较,均观察B组<观察A组<对照组(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观察B组明显高于观察A组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住院期间大于60岁的老年人群发生严重高血糖的情况及预后。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德大于60岁老年患者发生空腹或随机静脉血糖≥20.0mmol/L病例,分析发生此严重高血糖的原因、处置情况及预后。结果 两年间共检出住院期间发生的严重高血糖100例(130例次)。其中糖尿病患者69例(90例次,占69.2%),非糖尿病患者31例(40例次,占30.8%),91%的患者住在非内分泌专科。导致高血糖的主要诱因有合并感染和急性病症。发生严重高血糖后3个月内死亡率54.0%(54例),糖尿病组(35例,64.8%)和非糖尿病组(19例,61.2%)死亡率相似(P>0.05),多器官功能衰竭是主要死亡原因。27例患者并发高渗状态,死亡19例(70.4%),显著高于未并发高渗状态患者死亡率(47.9%,P<0.05)。发生严重高血糖后1天纠正高血糖较2天以上纠正高血糖死亡率明显降低(39.1% vs 80.6%,P<0.01)。治疗后血糖仍≥16.7mmol/L死亡率为100.0%。结论 并发高渗状态和多器官衰竭明显增加死亡率。发生严重高血糖后治疗及时(1天)、控制血糖<16.7mmol/L有助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