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颅脑CT在脑梗塞患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梗塞病例纳入研究,依据检查方法差异分为A组(n=40)与B组(n=40),A组患者行DSA检查,B组行颅脑CT检查,并按照检查结果给予治疗,比较2组血管图像质量、病灶检出情况、短期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变化,并观察DSA在脑梗塞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结果2组颅内血管图像质量分级、基底动脉与后交通动脉图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颈内动脉岩段、颈内动脉虹吸段图像评分、治疗24h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2组2mm梗死病灶检出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2mm梗死病灶检出率25.00%,明显高于B组7.50%(P0.05);A组40例患者中,DSA提示右侧颈内动脉终末段闭塞12例(30%),取栓后闭塞再通,无残余狭窄;右额颞叶、基底节区脑梗塞14例(35%);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9例(22.50%),脉溶栓后再通;左侧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以远闭塞3例(7.50%),溶栓后小脑后下动脉显影较前好转。结论相对于颅脑CT,DSA血管成像质量较好,可以更准确检出脑梗塞患者病灶情况,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20排CT在胸腹主动脉夹层影像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洛阳市中心医院接受诊治并被确诊为胸腹主动脉夹层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诊断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B、C三组,A组30例患者实施320排CT检查,B组30例患者实施多普勒超声检查,C组30例患者实施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三种诊断方式的检查用时以及对胸腹主动脉夹层影像诊断的准确率。结果:A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为100 %,DeBakey分型准确,检查平均用时(23.57±1.45)min;B组30例患者中,胸部超声诊断准确率为63.33 %,食道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0.00 %,两者结合诊断准确率为100.00 %,DeBakey分型准确,检查平均用时(24.26±7.21)min;C组30例患者诊断准确率为100 %,在DeBakey分型方面,1例Ⅰ型被误诊为Ⅱ型,检查平均用时(37.57±1.01)min。结论:对胸腹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320排CT诊断,诊断准确率高,且分型准确,耗时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MSCT)与磁共振(MRI)应用于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影像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63例(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MSCT及MRI检查,比较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以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MRI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检出率高于MSCT(χ2=3.82,P=0.039);MSCT与MRI检查对于Ⅱ级、Ⅳ级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的检查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对于Ⅲ级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的检出率低于MSCT(P<0.05);MRI检查对于I级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的检出率高于MSCT(P<0.05)。2种检查方法对于关节面下骨质囊变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对于关节面侵蚀、关节面增生硬化的检出率低于MSCT(P<0.05);MRI检查对于关节软骨肿胀的检出率高于MSCT (P<0.05)。结论 MRI检查方法对于AS骶髂关节病变的检出率较高,应作为早期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于部分病变显示不清者,需结合CT检查进行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三维重建联合带钩钢丝(Hookwire)定位在ⅠA期肺癌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4例孤立性肺结节(S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分为恶性SPN组(60例)和良性SPN组(34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病灶影像学特征,记录患者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Hookwire定位操作和VATS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良恶性SPN病灶血管集束征、空泡征及左右肺分布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SPN边界不规则、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内部钙化灶和肺上叶比例均高于良性SPN病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ookwire定位针首次定位成功率为98.94%(93/94),二次定位成功率为100%。术中发现定位针脱落2例(2.13%),VATS楔形切除手术成功率为98.94%,1例因胸膜粘连严重转行微创开胸手术。VATS楔形切除手术时间为(20.75±8.22)min,术中出血量(26.58±9.43)ml,术后住院时间(5.45±2.16)d。定位操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02%(16/94)和4.26%(4/94)。结论CT三维重建联合Hookwire定位较好地解决了ⅠA期肺癌精准定位切除的问题,但也存在定位针脱落等风险,仍需进一步研究论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在诊断肝炎、肝纤维化、重度肝纤维化、早期肝硬化中应用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肝炎患者、轻度肝纤维化患者、重度肝纤维化患者、早期肝硬化患者资料各30例,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者30例作为参照组。所有人员实行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比较五组肝动脉灌注量(HAP)、全肝总灌注量(TLP)、门静脉灌注量(PVP)、达峰时间(TT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结果各组间HAP、TLP、PVP、TTP、HP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炎、轻度肝纤维化、重度肝纤维化、早期肝硬化与TLP、PVP呈负相关,与HAP呈正相关。结论不同阶段肝纤维化、肝炎、肝硬化诊断中,应用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呈现出不同血流灌注特点,可用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肺炎患者结节或肿块的CT图像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0例疑为肺结核合并肺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炎的CT图像特征。结果 CT平扫对肺结核合并肺炎的诊准确率为77.42%,CT增强扫描的诊断准确率为96.77%,CT增强扫描对肺结核合并肺炎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CT平扫。肺癌患者肿物的分叶征、毛刺征、棘状突起、胸膜凹陷征检出率显著高于肺结核合并肺炎病例。肺结核合并肺炎病例与肺癌病例的钙化、斑片条索影、空泡影、结节影、空腔或空洞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肺结核合并肺炎与肺癌病例病灶的强化均匀、周边强化、广泛强化率比较均有明显差异。结论肺结核合并肺炎患者结节或肿块在CT扫查下呈高密度影,容易与肺癌相混淆,实施增强扫描可有效将肺结核合并肺炎与肺癌鉴别开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20排CT静脉造影(CTV)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对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DSA及CTV证实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56例,对比直接法CTV不同图像后处理方法对下肢深静脉栓子的检出率。结果:56例中,CTV结合DSA共确诊栓子128处,MPR及CPR正确显示124处(96.88%)、VR正确显示95处(74.22%)、MIP正确显示86处(67.19%),MPR及CPR对栓子诊断准确率高于其他2种后处理图像(χ~2=26.57和38.27,均P0.05),VR与MIP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3,P0.05)。结论:320排CT直接法CTV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