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颅内表皮样囊肿的MRI影像学表现。方法 证实的 18例患者中 ,男 7例 ,女 11例 ,全部行MRI检查。结果 典型表现者 16例 ,占 88.9% ,T1WI表现为低信号 ,T2 WI表现为高信号 ;不典型表现者 2例 ,占 11.1% ,T1WI表现为欠均匀高信号 ,T2 WI表现为高信号。增强扫描 ,16例肿瘤不强化 ,2例边缘强化。结论 典型表皮样囊肿是T1WI呈低信号 ,且欠均质 ;非典型表皮样囊肿T1WI呈高信号 ,应注意此类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及MRI等影像检查方式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相关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临床怀疑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x线平片、CT及MRI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3例患者中x线平片检查确诊病变的7例共9侧;CT检查明确11例18侧骶髂关节病变;MRI检查23例患者均表现为异常,特别是X线平片及CT不能显示的骨髓水肿、滑膜病变、脂肪沉积、肌腱附着点炎、被摸炎及关节软骨破坏。结论MRI能发现X线平片及CT不能显示的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病变表现,为临床怀疑强直性脊柱炎病变相关性骶髂关节炎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调节低场强(0.3T)MRFSE重T2加权扫描参数,改进扫描角度,评估所获MRCP图像质量及对胆系梗阻疾病定性诊断的准确性.方法50例胆系梗阻患者分两种方法进行检查.全部病例先行常规MRI横轴位T1WI、T2WI扫描;20例为FSET2WI固定参数冠状位扫描;30例改变扫描角度,增强扫描层数,减少层间距,减少信号采集(NSA)次数,缩短扫描时间,其成像效果两组进行比较.结果经调节FSET2WI扫描参数后所获MRCP图像清晰,胆胰管显示边缘清楚,胰管显示率由20%提高到83.3%;定性诊断由88.9%提高到93.3%;梗阻定位诊断为100%.结论低场强MRCP可通过调节扫描参数,提高图像质量和梗阻性黄疸定性诊断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9岁。3d前无明显原因突感右颈部胀,始发现右颈部有一肿块,不痛不痒,未引起重视;第3天突然增大,右颈部胀感明显,进食时无咽痛及颈部痛,于2003年9月1日入院。既往身体健康。体检:体温、脉博、呼吸及血压正常,颈右侧大小的肿块,椭圆形,表面肤色正常,无淤血斑,  相似文献   
5.
分析20例脑内转移瘤临床及CT表现。多发16例,单发4例。平扫显示低、等或高密度肿块。增强后病灶有不同程度均匀或者不均匀(包括环状)强化,肿块大小、数目及边界均能较清楚显示。多数瘤周有明显脑水肿,脑水肿的轻重与临床症状的轻重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6.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是由于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引起十二指肠完全或不完全性梗阻,表现为慢性间断性上腹或脐部不适返酸、恶心、进食后呕吐、腹痛等一系列症状。由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压迫程度不同,症状各异,在临床检查中较易发生漏诊或误诊。本文回顾性研究55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X线特征,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 RI在强直性脊柱炎相关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临床怀疑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X线平片、C T及M R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3例患者中X线平片检查确诊的7例共9侧;C T检查明确11例18侧骶髂关节病变;M RI多序列检查23例患者中均表现为异常,特别是X线平片及C T不能显示的骨髓水肿、滑膜病变、脂肪沉积、肌腱附着点炎、被膜炎及关节软骨破坏。结论 M RI多序列联合应用能发现X线平片及C T 不能显示的AS的早期病变表现,为临床怀疑AS病变相关性骶髂关节炎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24岁.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呕吐2月余,加重2周为主诉入院.体检: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主体位,神志清,精神差;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胀,肝脾肋下未触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实验室检查:WBC 12.9×109/L,RBC 3.89×1012/L,电解质:k+3.73mmol/L,Na+127.6mmol/L,Cl-89.4mmol/L,Ca2+ 2.7mmol /L.  相似文献   
9.
患者 女,45岁.发现血压升高伴间歇性头晕2~3年就诊,血压为190/130mmHg,外院脾切除病史7年,具体经过不祥,其余实验室检查正常.影像表现:CT平扫示右侧膈下右肾上极与肝脏之间见一软组织密度占位,约2.2cm×1.8cm×3.1cm大小,边界清晰,密度均匀,与周围结构分界清晰,增强扫描各期强化均匀,动脉期略高于肝脏,其他各期均同肝脏强化程度相似.CT拟诊:考虑腹膜后良性占位,神经源性肿瘤可能.手术经过:全麻下行腹腔镜下手术,与右肾上极处纵行打开肾周筋膜,于肝右后叶背侧,膈肌角处发现占位,表面光滑,与腹膜关系紧密,连同部分腹膜一并切除,手术顺利,送标本病理检查(图1~5).病理结果:(右侧腹膜后)正常脾脏组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充分认识病毒性脑炎多样性的临床及影像表现,提高对本病诊断的正确性。方法CT检查12例,MRI检查2例,CT和MRI均检查6例,增强检查9例。结果CT表现以大小范围不等片状低密度为主,多分布于额、颞、顶皮质、皮质下区及侧脑室周围白质区,常为多发。单侧发病范围较大时,有明显占位效应。MRI表现长T1长T2信号,与同时做CT检查比较,MRI显示病变更清楚。增强扫描病变以无明显强化为主。结论CT、MRI影像表现与临床紧密结合,能为病毒巨脑炎的正确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