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张力因素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发展过程中,血管收缩因素血浆内皮素(ET—1)、血栓烷A_2(TXA_2)和血管舒张因素前列腺环素(PGI_2)及T/P变化特点,并探讨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将66例DVT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3组,并设正常对照组。应用放免法测定血浆ET—1、血栓烷B_2(TXB_2)和6—酮—前列腺素F_(1α)(6—keto—PGF_(1α))浓度。结果:DVT各证型组的ET—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DVT各组TXB_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其中湿热下注型、血瘀湿重型差异有显著性(P<0.01)。湿热下注型、血瘀型6—keto—PGF_(1α)水平低于对照组,其中血瘀型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瘀湿重型高于湿热下注型、血瘀型,差异有显著性(P <0.05)。DVT各组T/P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表明DVT存在血管张力因素的变化,血管收缩强于血管舒张,这与中医辨证分型有密切内在关联,不同的辨证分型有不同的改变特点。湿热下注型血管张力因素变化最明显,血瘀型次之,血瘀湿重型则明显好于前两者。  相似文献   
2.
应用平衡疗法对某些与免疫有关的疾病如银屑病、支气管哮喘、虹膜睫状体炎、习惯性感冒、过敏性鼻炎、系统性红斑性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等13种疾病共287例病人进行治疗观察,结果均取得满意疗效。为了探讨该疗法的作用机制,特对“华夏一号”软膏进行了药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药有显著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吞噬率提高一倍,吞噬指数提高2.47倍,t检验差异非常显著(P<0.001)。该药可以提高血清溶菌酶含量,增长率为32%左右,统计学分析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以天花粉蛋白的特异性致敏试验及0.1%组织胺溶液非特异性致敏试验表明该药具有显著的抗过敏作用,对于特异性过敏的效果强,统计学上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对于组织胺引起的皮肤反应,对抗作用较弱,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P<0.05)。临床和实验表明,平衡疗法具有明显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免疫调控作用。另外,本文还初步探讨了平衡医学在药学及治疗方法学方面的一些理论。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 ,40岁。左小腿粗肿 2年 ,在当地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但治疗效果不佳 ,来我院治疗。查体 :左小腿浅静脉扩张 ,腓肠肌饱满紧韧感 ,有压痛 ,可触及 7cm× 5 cm× 4cm大小的包块 ,边界不清 ,皮温不高 ,可闻及血管搏动性杂音 ,胫前凹陷性水肿。彩色多普勒检查 :使用 EUB- 5 15彩色多普勒仪 (探头频率7.5 MHz) ,患者取仰卧和俯卧位 ,自腹股沟至小腿逐步扫查。显示 :左股总、隐股、大隐、静脉均管壁光滑 ,探头加压血管可以压闭 ,无实性回声 ,血流充盈管腔 ,小腿胫腓骨后方探及一个约 5 .2 cm× 6 .5 cm大小的混杂回声肿物 ,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螺旋CT引导下自动活检枪经皮肺穿刺术在肺部肿块及结节病变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对47例常规方法不能确诊的肺部肿块及结节患者,利用弹簧自动活检枪经皮穿刺肺组织活检,获取组织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 47例均获得满意标本,取材成功率为100%,45例病理确诊并手术证实,病理确诊率为95.7%;气胸发生率仅为10.5%。结论 CT引导下自动活检枪经皮肺穿刺,是一种取材方便、病理准确性高、并发症少、损伤小的一项技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正常妇女子宫45例,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 35例,均进行横断面、矢状面常规MRI扫描及不同b值下(b=500、800、1 000 s/mm2)横断面及矢状位扩散加权成像,分别测量正常子宫体3层结构和子宫内膜癌病灶的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膀胱的信号强度比(signal intensity ratio,SIR),并进行比较.结果 正常子宫三层结构的T2WI图像信号强度有差异,内膜层信号度最高,结合带最低;在DWI图像上内膜信号强度分别高于结合带和外带,结合带和外带的差异肉眼不易分辨.正常对照组子宫同一层组织在不同b值下所得ADC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体内膜与结合带ADC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宫体内膜与肌层、结合带与肌层ADC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扩散图像中肿瘤SNR随着b值增加而逐渐下降.b=500 s/mm2时,正常子宫内膜与子宫内膜癌ADC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b=800、1 000 mm2/s时,正常子宫内膜ADC分别为(1.541±0.148)×10-3mm2/s和(1.530±0.119)×10-3mm2/s,均高于EC病灶的(0.984±0.162) ×10-3mm2/s和(0.775±0.153)×10-3 mm2/s,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919,P<0.01).但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和中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的ADC值之间在不同b值间无统计学意义(P>0.1).结论 b=800 s/mm2和1 000 s/mm2是子宫内膜癌成像的较佳b值.ADC值对鉴别正常子宫体内膜与子宫内膜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对于鉴别不同分化程度的子宫内膜样腺癌仍有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