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1篇
  免费   362篇
  国内免费   56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32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201篇
内科学   106篇
皮肤病学   227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262篇
外科学   316篇
综合类   666篇
预防医学   165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225篇
  5篇
中国医学   350篇
肿瘤学   5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169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手段,如:口服药物并配合理疗仪与治疗袜。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本方法,中医以健脾活血为主,西医以降低血液黏度并配合理疗仪与弹力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患侧小腿周径、大腿周径均比对照组有所改善,实验组患者全血还原黏度(与对照组相比,高切),红细胞沉降率和全血粘度(高切)显着改善。实验组术后满意度(76.67%)优于对照组术后满意度(60.00%)(P0.05)。结论与传统西医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2岁,农民。因胸背部疼痛2个月,在当地医院行理疗按摩及止痛药物治疗好转。1月前轻微外伤后感双下肢麻木无力,入我院就诊。病史中无低热、盗汗、乏力、纳差,亦无体表肿块出现,体重无显著变化。既往无结核及其他特殊病史。查体:T36.5℃,P80次/分,R20次/分,BP1  相似文献   
3.
4.
通过对西北地区军队医院文献信息资源的全面调查和统计分析,掌握各医院文献信息资源的现状及地理分布,提出了搞好文献资源建设的发展思路,处理好分工与协作的几个关系,并就医学文献数据库的开发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以及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息服务进行了论述。此外,还对兰州军区中外文生物医学期刊联合目录的编制及建立电子图书馆等工作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芦沙坦和苯那普利对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芦沙坦及苯那普利对老龄前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室肥厚及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的抑制作用。方法:将老龄前期SHR随机分为SHR对照组,苯那普利(10mg.kg^-1.d^-1)及芦沙坦(30mg.kg^-1.d^-1)治疗组,治疗期为3个月,每月测压一次,治疗结束后处死动物,测定心肌肥厚指标、血中及心肌中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AⅡ及MAPK。结果:苯那普利及芦沙治疗后血压、心肌肥厚指标、血中及心肌中内皮素(ET)及MAPK明显低于SHR相对照组(P<0.01),芦沙坦组血中及心肌中AⅡ无下降。结论:AⅡ、ET及MAPK参与了SHR的血压升高及心肌肥厚的形成。苯那普利及芦沙坦有抑制AⅡ、ET及MAPK的活性,从而达到降压及逆转心肌肥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附睾乳头状囊腺瘤五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附睾乳头状囊腺瘤为附睾肿瘤中的一种良性病变 ,临床较为少见。 1991至2 0 0 3年我院共收治 5例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本组 5例。年龄 2 6~ 55岁 ,平均 3 7岁。右侧 3例 ,左侧 1例 ,双侧 1例 ,均位于附睾头部。发病至就诊时间 5d~ 2年 ,平均 10个月。就诊原因主要为无意中发现肿块 ,3例伴有阴囊酸胀、下坠及不适感 ,另 2例为偶发就诊。触诊肿块质地囊性偏韧 ,表面光滑 ,有压痛。肿瘤直径 1.0~ 3 .5cm。超声表现为由许多小囊组成的实性包块。结果  5例均行肿瘤切除或附睾部分切除术 ,术中见肿瘤包膜均完整 ,边界清楚。病理诊断 :附…  相似文献   
7.
腔镜腹膜外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EERPE)早期结果表明围手术期并发症少,肿瘤学和功能学结果可与腹腔镜经腹腔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LRPE)比较,通过腹膜外进路避免了经腹手术潜在的腹腔内并发症,近5年来德国EERPE进展迅速,积累了丰富经验,多个医院已将其用作治疗局部局限性前列腺癌(LPCa)的首选手术,现介绍其近况、手术技术和效果,供国内开展此项手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大鼠维生素D受体(VDR)蛋白表达载体,测定并分析遗传性高钙尿性结石(GHS)大鼠VDRcDNA序列。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扩增含VDR蛋白编码基因序列,将扩增产物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Zero(+),对5只GHS大鼠和4只正常尿钙对照(NC)大鼠十二指肠VDRcDNA序列进行测序分析。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示PCR扩增产物碱基数目与目的片段大小一致。对重组质粒的分析表明,插入片段的序列与发表的VDR基因编码序列相同。5只GHS鼠和4只NC鼠肠VDR cDNA序列均有3个相同的位点不同于已公布的大鼠肠VDR cDNA序列:在256bp位点:C取代G;569bp位点:G代替A;1658位点:A替代G。另外,GHS鼠在1795bp位点发生改变,G取代A,而NC鼠则无改变。结论大鼠维生素D受体蛋白编码序列被成功地克隆至表达载pcDNA3.1/Zero(+)上。GHS大鼠基因编码区的序列组成同NC大鼠相一致,但GHS鼠1795bp位点的碱基改变未见于NC鼠。  相似文献   
9.
多发性骨折脱位在临床上诊断和治疗比较困难,容易造成漏诊,误诊。仍然有一些问题尚未很好的解决。现就我院1989年11月~1992年3月两年来收治的多发性骨折脱位病例,从预防,漏诊救治原则和并发症的防治,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远程医学教育系统的技术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卫星通讯技术、广播电视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远程医学教育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笔者详细论述了卫星通讯、有线电视、电信通讯、计算机网络等远程医学教育系统的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