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1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一氧化氮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一氧化氮(NO)的变化及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糖尿病1月(DM1),糖尿病3月(DM3)和糖尿病5月(DM5)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链佐菌素(STZ)诱发糖尿病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视网膜组织VEGF的表达情况,并检测各组视网膜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和NO含量变化。结果:3个月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表达增强,NOS活性增强,NO含量增高,5个月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表达进一步增强,而NOS活性开始减弱,NO含量减少,结论: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的过度表达和NOS活性,NO含量的变化在DR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血压视网膜病变扫病机制及卡托普利防治高血压视网膜的治疗机制。方法 应用光镜定量酶组织化学方法对正常京都在鼠(正常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高血压组)和卡托普利终身用药治疗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用药组)的视网膜组织的Ca^2+-ATP酶的分布和活性进行定量观察。结果 Ca^2+-ATP酶在正常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主要分布在杆锥细胞层内节,外核层和节细胞神经纤维层,上述三层Ca^2+-ATP酶活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亚低温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视网膜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含量的影响,探讨亚低温防治缺血再灌注视网膜损伤的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亚低温缺血再灌注组。采用提高眼压法造成视网膜缺血后,恢复眼压形成血流再灌注。于缺血1h再灌注1h、缺血1h再灌注2h、缺血2h再灌注1h、缺血2h再灌注2h时测定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TPA的含量。结果:缺血再灌注组的大鼠视网膜组织TPA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亚低温缺血再灌注组的大鼠视网膜组织TPA含量低于缺血再灌注组。结论:缺血再灌注视网膜损伤与视网膜组织TPA含量升高有关,亚低温可通过降低视网膜TPA含量而减轻缺血再灌注视网膜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缺血-再灌注对大鼠视网膜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影响及其与视网膜水肿的关系。方法 采用提高眼压法造成视网膜缺血后,恢复眼压形成血流再灌注。实验分正常对照组、缺血 1h再灌注 1h组、缺血 1h再灌注 2h组、缺血 2h再灌注 1h组和缺血 2h再灌注 2h组。每组各取 10例测试视网膜组织TPA的活性和含水量。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视网膜组织TPA的活性和含水量随缺血和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升高(P<0 01)。 结论 缺血-再灌注可引起视网膜组织TPA的活性升高和视网膜水肿,是视网膜组织结构和功能损伤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有研究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SCI能明显改善脊髓的神经功能[1-2].我们应用常规电镜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荧光标记方法,观察Mscs移植治疗对损伤脊髓少突胶质细胞超微结构和髓磷脂碱性蛋白(MBP)、髓鞘蛋白前脂蛋白(PLP)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观察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炎症反应对静脉移植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存活和迁移的影响,探讨BMSCs移植的最佳时间.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CI后0h、6h、12h、24 h、3 d、5 d和7d组,每组5只,不同时间点取脊髓组织,行HE染色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测定;另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CI后0h,6 h、12 h、24 h、3 d、5 d和7d移植组,每组5只,移植后7 d取脊髓组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不同移植时间点SCI处BMSCs的存活和迁移情况.结果 SCI后6 h,中性粒细胞开始浸润,MPO活性开始表达;SCI后24 h,中性粒细胞大量浸润,MPO活件表达达到峰值;SCI后3 d.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MPO活性表达开始减弱;SCI后7 d,SCI区有胶质细胞增生和空洞形成.SCI后0 h、6 h、12 h、24 h移植组,SCI处BMSCs的存活数量较少,但迁移距离较长;SCl后3 d移植组,SCI处BMSCs的存活数量较多,且迁移距离较长;SCI后5 d和7 d移植组,SCI处BMSCs的存活数量较少,且迁移距离较短.结论 SCI后3 d是静脉移植BMSCs治疗大鼠SCI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7.
川芎嗪联合氨胍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一氧化氮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川芎嗪联合氨胍对糖尿病肾脏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链脲佐菌素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川芎嗪治疗组、氨胍治疗组和川芎嗪联合氨胍治疗组,于第12周测定各组大鼠肾组织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和一氧化氮含量。结果:川芎嗪联合氨胍治疗纪、川芎嗪治疗组、氨胍治疗组大鼠肾组织NOS活性显高于模型组(P<0.01),NO的含量增加(P<0.01)。川芎嗪治疗组、氨胍治疗组NOS活性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NO的合量降低(P<0.01);川芎嗪合氨基胍治疗组与正常组相比无差异。结论:川芎嗪联合氨基胍能够增强糖尿病大鼠肾组织NOS活性,增加NO的含量,从而对糖尿病性肾病起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综述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治疗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新进展。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MSCs生物学特性、移植治疗SCI的实验研究、移行机制、治疗机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结果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MSCs移植治疗SCI已有很大进展,移植治疗后,移植细胞能向损伤部位移行,并能分化为神经样细胞和分泌神经营养物质,具有促进损伤脊髓修复和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但也存在许多问题。结论MSCs移植治疗SCI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9.
中医藏象学说的整体性,已早为人们所熟知,但各脏腑协调互用与心理活动的关系,迄今专题系统探讨的人不多。我们认为,在心的统辖下,五脏六腑和奇恒之府通过神、魂、魄、意、志的作用,共同完成人的认识活动和意向活动,可以定义为“心理整体观”。五官、五体、脏腑、经络、精、气、津、液、血、脉等共同构成的系统结构,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就此,本文予以试论,望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模型的系统观点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西医的生物医学模型所处的统治地位开始动摇。然而,医学心理学的发展不仅未曾降低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