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悬吊防护屏规格及摆放位置对介入手术中第一及第二术者辐射防护效果,为选择悬吊防护屏最佳辐射防护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第一及第二术者站位,从地面20 cm至180 cm处,每隔20 cm放置一个个人计量仪。投照体位选择正位与左侧位。悬吊防护屏为铅玻璃(简称玻璃式)与铅玻璃下接铅橡胶皮(简称混搭式)两种。防护屏摆位分别为靠近术者、远离术者、在术者左侧及贴近球管4种。测量2种投照体位下,不同防护屏规格与摆位在第一及第二术者位9个高度的实时辐射剂量率,计算剂量屏蔽率。结果两种防护屏防护效果接近,以玻璃式略优。对于第一术者,正位投照时以近术者摆位的防护效果最佳,侧位投照则以术者左侧摆位的防护效果最好;对于第二术者,正及侧位投照均以近术者摆位防护效果最优。在最佳摆位情况下:正位投照时第一术者在120 cm高度、侧位投照时第一及第二术者各高度仍可检测到较高的辐射剂量率;第一与第二术者总体接受的辐射剂量接近;第一术者的剂量屏蔽率除正位120 cm高度稍低(玻璃式为60.11%,混搭式为39.89%)外,其余各点均高达93%以上,第二术者剂量屏蔽率为57%~97%;侧位屏蔽率整体略高于正位屏蔽率。结论两种防护屏防护效果接近,均能取得较好的防护效果,但正位投照时第一术者的120 cm高度及侧位投照时两位术者的各高度辐射剂量率仍相对较高,需加强对120 cm高度的辐射防护,并尽量少用侧位投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测量冠状动脉造影8个投照体位在有与无床旁防护装置防护下术者所受辐射剂量,为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减少术者辐射暴露提供参考。方法 在第一及第二术者站位,距地面20至180 cm处,每隔20 cm放置一个实时剂量测量仪。采用冠状动脉造影8个体位投照,测量在有与无床旁防护装置防护下,术者在不同投照体位的不同高度接受辐射剂量情况。结果 在第一术者位,除1.2 m高度仍可测到较高剂量(剂量率0.35~4.78 mSv/h,屏蔽率27.67%~89.33%),其余各点屏蔽率均在91%以上。左前斜尾位、左前斜位、左前斜头位辐射剂量较高。第二术者位屏蔽率较第一术者位低,剂量峰值可出现在0.8、1.0及1.4 m高度(剂量率0.27~1.86 mSv/h,屏蔽率30.34%~92.13%)。右前斜尾位、左前斜尾位、正头位、左前斜位辐射剂量较高。结论 床旁防护装置防护下,术者在左前斜尾位、左前斜位、左前斜头位、右前斜尾位的辐射暴露较高,应尽量少采用上述投照体位长时间曝光。同时应加强0.8~1.4 m高度的辐射防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悬吊防护屏规格及摆放位置对介入手术中第一及第二术者辐射防护效果,为选择悬吊防护屏最佳辐射防护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第一及第二术者站位,从地面20 cm至180 cm处,每隔20 cm放置一个个人计量仪。投照体位选择正位与左侧位。悬吊防护屏为铅玻璃(简称玻璃式)与铅玻璃下接铅橡胶皮(简称混搭式)两种。防护屏摆位分别为靠近术者、远离术者、在术者左侧及贴近球管4种。测量2种投照体位下,不同防护屏规格与摆位在第一及第二术者位9个高度的实时辐射剂量率,计算剂量屏蔽率。结果两种防护屏防护效果接近,以玻璃式略优。对于第一术者,正位投照时以近术者摆位的防护效果最佳,侧位投照则以术者左侧摆位的防护效果最好;对于第二术者,正及侧位投照均以近术者摆位防护效果最优。在最佳摆位情况下:正位投照时第一术者在120 cm高度、侧位投照时第一及第二术者各高度仍可检测到较高的辐射剂量率;第一与第二术者总体接受的辐射剂量接近;第一术者的剂量屏蔽率除正位120 cm高度稍低(玻璃式为60.11%,混搭式为39.89%)外,其余各点均高达93%以上,第二术者剂量屏蔽率为57%~97%;侧位屏蔽率整体略高于正位屏蔽率。结论两种防护屏防护效果接近,均能取得较好的防护效果,但正位投照时第一术者的120 cm高度及侧位投照时2位术者的各高度辐射剂量率仍相对较高,需加强对120 cm高度的辐射防护,并尽量少用侧位投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全模型迭代重建(IMR)、高级混合迭代重建(iDose4)及滤波反投影(FBP)重建 算法在不同管电压条件下冠状动脉CT 成像中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小型猪5 只,每只猪均进行 120、100 及80 kV 管电压并分别作为A、B、C 组。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256 层螺旋CT 扫描,并将原始 数据进行FBP、iDose4 及IMR 重建算法,比较各组重建图像客观指标(包括噪声、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及左 主干开口处主动脉CT 值),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 不同管电压条件下IMR 重建较iDose4、FBP 重建噪声小(P <0.05),iDose4 较FBP 噪声大(P <0.05);不同重建方法同一组内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 <0.05),且80 kV 条件下IMR 重建图像噪声较120 kV 条件下的iDose4、FBP 低(P <0.05)。C 组 辐射剂量仅为A 组的33.68%。结论 在冠状动脉CT 成像中,IMR 较iDose4 和FBP 显著提高图像质量,用 80 kV 低电压扫描结合IMR 重建方法既降低了辐射剂量,又提高了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应用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经产后女性盆底结构的近期影响。方法选取115例经产妇(经阴道分娩组70例,剖宫产组45例)于产后6~8周行盆底实时三维超声检查,观察与测量以下指标:静息状态下膀胱颈位置及肛提肌裂孔面积、最大Valsalva动作下的膀胱颈移动度(BND)、尿道内口有无形成漏斗状、膀胱有无膨出及肛提肌裂孔面积,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经阴道分娩组的膀胱颈移动度、膀胱膨出率、两种状态下的肛提肌面积均高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在膀胱颈位置及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三维超声能够有效观察产后女性盆底结构,阴道分娩对女性盆底结构的近期影响大于选择性剖宫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