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男,56岁。突发胸闷、气促3个月,加重1个月。无咳嗽、咯血、畏寒、发热症状。专科检查:胸廓对称无畸形,左下肺叩诊呈实音,听诊呼吸音减低,左侧背部第11、12肋间可扪及一肿块,大小约3.0cm×9.5cm,边界欠清楚,质地较软,有压痛。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影像学检查:B超示左侧胸腔内混合性包块。正位胸片提示左侧胸腔内占位或胸腔积液(图1)。CT平扫示左侧胸腔内见一巨大肿块影,呈椭圆形,密度不均匀,与膈肌分界不清,左侧肋膈角消失,肿块大小约28cm×10cm,CT值22~41HU(图2)。CT诊断:左侧胸腔内恶性肿瘤。手术及病理所见:术中见肿瘤来源于左侧膈…  相似文献   
2.
胃肠道间质瘤的螺旋CT诊断与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世纪80年代以前认为消化道间叶性肿瘤大多数是平滑肌源性肿瘤,近年来,随着病理学的发展,尤其是免疫组织化学及超微结构研究的进展,国内外许多学者提出了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lnal stromal tumors,GIST)这一概念。GIST实为一组独立的起源于胃肠道壁的问叶性肿瘤,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颇为困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布加氏综合征(BCS)合并下腔静脉(IVC)血栓形成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及其疗效。方法本组9例,均行超声检查,其中7例行MRI检查、6例行DSA检查、3例行CT检查。有6例行介入治疗。结果超声诊断BCS合并IVC血栓形成9例,MRI和DSA诊断6例,CT诊断3例,其中DSA和超声检查最敏感、准确。6例介入治疗均成功,术后下腔静脉压力明显下降,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或缓解。无急性肺动脉栓塞、血管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影像学检查对BCS合并IVC血栓形成的诊断确切,介入治疗是BCS合并IVC血栓形成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16层CT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经临床证实的颌面部骨折的16层CT图像.图像后处理采用GE AW4.2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重建(VR).结果 16层CT图像清晰显示了69例颌面部骨折,其中复合骨折40例,单一上颌骨骨折4例,下颌骨骨折11例,颧骨颧弓骨折8例,鼻骨骨折6例.16层CTMPR、VR重建技术能立体、精确、直观、多方位地显示颌面部骨折的部位、范围、移位、凹陷程度等情况.结论 16层CT重建技术对颌面部骨折的诊断及手术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后气囊上液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病原学相关关系。方法:我院2003年2月~2006年7月行呼吸机治疗者中127例发生VAP,均用气囊封闭气管,对每例气囊上液与下呼吸道分泌物采样行细菌培养,分析病原学结果。结果:气囊上液与下呼吸道分泌物病原菌株呈正相关,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气囊上液细菌感染是引发气管插管患者VAP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中,重视清除气囊上液,可防止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欧远德  陈华平  朱启道 《吉林医学》2010,31(15):2247-2247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的围手术期处理问题。方法:对经手术治疗的133例老年性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及围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3例中治愈119例,好转11例,死亡3例,治愈率97.7%。术后并发症26例(19.5%)。其中切切口感染12例、切口裂开2例,胆瘘3例,肺部感染5例,应激性溃疡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结论:老年人对急诊胆囊手术一般都能耐受,早期手术及防治术后并发症可具有良好疗效,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及多层螺旋CT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采用CT及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对照组(32例)采用X线平片进行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在支气管扩张类型(肺段数)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及多层螺旋CT在支气管扩张的诊断上比X线平片检查更具有优越性,并且特异性高,对支气管扩张的范围、程度、部位及小叶中央型改变均具有较好的显示,诊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睡眠剥夺后类比推理认知功能改变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上的个体差异表现。方法对30例健康志愿者(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40岁)进行2次类比推理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分别于正常睡眠情况下和睡眠剥夺24小时后,扫描顺序是制衡的。扫描后根据参与者的行为学表现(反应时间与错误率)分别将其分成睡眠剥夺易损组及睡眠剥夺拮抗组,再回顾分析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上个体差异表现。数据处理由统计参数图及功能性神经影像分析软件完成。结果正常睡眠情况下,睡眠剥夺易损组的脑活动较睡眠剥夺拮抗组明显减少;睡眠剥夺后,易损组的脑活动显著减少,而睡眠剥夺拮抗组脑活动显著增加。结论不同人群对睡眠剥夺后的人脑反应不尽相同;磁共振成像可能成为睡眠剥夺易损性的一种预测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方法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瘫患儿功能网络的影响,为了解rTMS对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对1例脑瘫患儿进行为期一年的周期性rTMS治疗,刺激频率1Hz,每个治疗周期后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选取刺激额中回区域为种子点,分析种子点与全脑所有体素的功能连接情况,并将不同治疗阶段的功能网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额中回与全脑的功能连接性随治疗时间逐渐增强,连接区域逐渐增大,尤其是与运动皮层、小脑、楔前叶以及海马的连接范围及强度呈明显的动态变化。结论在前额叶区域对脑瘫患儿进行重复性经颅磁刺激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其大脑的功能连接情况,这些结果证明了rTMS对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迂曲与椎动脉颅内段优势动脉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1.5T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者。测量椎动脉颅内段管径及基底动脉的长度与管径,观察双侧椎动脉是否存在椎动脉优势及基底动脉有无迂曲,并对二者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①左侧椎动脉优势占19.09%(21/110),右侧椎动脉优势占7.27%(8/110)。②基底动脉无迂曲者占75.45%(83/110),有迂曲者占24.55%(27/110),其中向左凸型6.36%(7/110),向右凸型占18.18%(20/110)。③椎动脉颅内段优势动脉与基底动脉迂曲相关(r=0.61,P=0.000)。结论椎动脉颅内段存在优势动脉可引起基底动脉迂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