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2例明确诊断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行内镜抗反流黏膜切除术,术前、术后进行咽喉反流症状指数评分、反流体征评分、咽部pH监测、胃镜检查。对比术前、术后结果,上述评价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广东地区散发克罗恩病患者β防御素2启动子区基因突变进行筛查,探讨该基因在克罗恩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克罗恩病组为2002-01/2006-10于南方医院消化科确诊的克罗恩病患者45例,对照组为门诊健康志愿者50例。签定知情同意书后分别取静脉血5mL,提取基因组DNA,并根据设计好的引物序列及PCR反应条件进行目的片段的扩增,阴性对照使用蒸馏水代替DNA。扩增成功的目的基因片段用DNA纯化试剂盒进行纯化,并由上海英俊公司完成测序工作。利用DNAMAN软件将患者测序结果与正常对照结果进行比对,并与基因库数据对照(http://www.ncbi.nlm.nih.gov/BLAST/),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根据结果分析其与克罗恩病患者病变特点的相关性。结果:①纳入的45例克罗恩病患者与50例健康志愿者在性别和年龄上无统计学意义,并全部进入实验分析。②45例克罗恩病患者中有4例在β防御素2启动子区第-233(G→C)位发现基因突变,密码子由AGG变成AGC,编码氨基酸由精氨酸变成丝氨酸,而50例对照组未发现此改变,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4,P<0.05)。③4例突变的患者病变均位于小肠(χ2=10.81,P<0.01)且病情较重。结论:在克罗恩患者中存在着β防御素2启动子区基因突变携带者,与患者发病年龄、病变部位、病变程度明显相关,有必要对其功能进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奥曲肽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技术的改进和普及,使越来越多的患者免于手术也得到了很好的治疗,并明显降低了并发症。但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的发生率却无明显变化,成为目前ERCP术后最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在众多前瞻性的报道中,PEP的发生率为1%~14%。PEP不但患者痛苦、增加住院时间、费用,而且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如何预防及控制PEP的发生是临床医生广泛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克罗恩病CARD15/NOD2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发现与中国人克罗恩病(CD)发病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其与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 临床资料完整的CD、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各30例.提取人血白细胞基因组DNA,PCR扩增NOD2基因第4、8、11外显子,纯化后直接测序.结果 5例CD患者有SNP改变,其中2例为P268S,1例为R459R,2例为P268S和R459R,而在UC患者和健康人中各检测到1例R459R.所有研究对象未发现R702W、G908R及3020insC改变.CD有4例P268S,与UC和健康体检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37,P<0.05).4例P268S CD患者病变均在回肠(χ^2=9.231,P=0.01),发病年龄小于20岁(χ^2=10.769,P<0.01),并发肠腔狭窄而需手术(χ^2=7.972,P<0.01),2例有P268S和R459R的患者病情较重,多次复发.结论 P268S可能是CARD15/NOD2基因中与中国人CD相关的SNP,与患者发病年龄、病变部位及肠腔狭窄明显相关,与患者性别及病变严重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5.
类器官是应用体外3D培养技术建立的结构和功能上类似于器官的小型组织,具有组织自我更新及可长期培养的特点。近年来,肿瘤类器官模型作为一种新的模型,在肿瘤发生机制、药物筛选、精准医疗、器官移植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重点讨论类器官在胰腺癌研究中的构建及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扩大根尖狭窄区治疗方法在根尖周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3例根尖周炎病例进行扩大根尖狭窄区的治疗,并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扩大根尖狭窄区方法治疗的近期有效率为98%,远期有效率为91%。结论:扩大根尖狭窄区治疗方法在根尖周炎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肝性脑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为临床肝性脑病的诊治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从笔者医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8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筛选出38例肝性脑病患者及42例肝硬化非肝性脑病患者,另选取40例同期在笔者医院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对3组受试者肠道菌群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肝性脑病组患者乳杆菌属及肠球菌属菌落数均显著低于非肝性脑病组及健康对照组,酵母样真菌属菌落数显著多于非肝性脑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肝性脑病组患者菌群菌落数酵母样真菌属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杆菌属及肠球菌属均显著少于健康对照组(P<0.05)。肝性脑病组患者双歧杆菌显著少于非肝性脑病组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大肠杆菌显著多于非肝性脑病组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肝性脑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性脑病的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其可能是引起肝性脑病的重要因素,调节肠道菌群,保持肠道微生态平衡是治疗肝性脑病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8.
P268S突变型NOD2/CARD15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体外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NOD2/CARD15基因序列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欧美人群的克罗恩病(CD)明显相关.其中R702W、G908R和3020insC3个SNP位点与CD的相关性尤为显著。而13本、韩国以及我国香港和浙江地区的研究均未发现上述3个SNP的改变,但最近研究发现了可能与中国人CD相关的P268S突变。目的:构建P268S突变型NOD2/CARD15真核表达载体和体外转染体系,为研究突变型NOD2/CARD15的功能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应用定点诱变技术构建P268S突变型NOD2/CARD15真核表达载体,以阳离子脂质体介导体外转染技术瞬时转染人胚肾细胞HEK293T.以蛋白质印迹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EK293T细胞NOD2/CARD15的表达。结果:经克隆、酶切、测序证实获得P268S突变型NOD2/CARD15基因,突变载体转入HEK293T细胞后,NOD2/CARD15有效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P268S突变型NOD2/CARD15真核表达载体,阳离子脂质体是人胚肾细胞有效的体外转染体系。  相似文献   
9.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l disease,IB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反应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  相似文献   
10.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全球性多发病、常见病,该病的发病率占总人口的10%-12%,是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替丁类药物作为治疗该病的重要药物,受到很多人的关注,甚至有人将替丁类药物的应用,称为“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第一次革命”,由此可以看出它的地位。秋冬季节是消化性溃疡的高发季节,为了让广大溃疡病患者正确合理使用替丁类药物,我们特策划本期专家评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