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卫生法是调整人们在卫生活动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和总和 ,包括与卫生有关的所有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规范性文件等 ,由国家制定和认可 ,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施 [1 ] 。药疗护士操作原则中的三查七对制度就是这样一种护理常规 [2 ]。有研究表明 ,有近一半的护理差错事故是由于不严格执行这一制度造成的 [3 ] 。因而 ,严格规范地执行这一护理常规 ,是降低差错发生率的有效保证。那么 ,这一制度如何在 CT科应用呢 ?我们进行了探索。1 三查七对制度在 CT科执行的必要性CT科工作看似比护理、医疗工作较为简单 ,病人持 CT检…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CNSV)的MRI表现与特征,探讨f 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病理或临床证实的15例CNSV病例的MRI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机分布多发病灶13例,幕上单发病灶2例。T1WI等或稍低信号13例,混杂信号2例;T2WI稍高或者高信号12例,混杂信号3例;全部病灶T2-FLAIR为高信号。DWI高信号病灶9例(6例夹杂点状低信号),等信号病灶3例,低信号灶3例。10例SWI扫描患者中均见渗出性微出血低信号,其中病灶侧静脉扩张6例,对侧静脉扩张1例。灌注成像8例,其中7例为略低灌注,1例灌注增高。增强扫描以斑片状、脑回样强化为主,2例T2WI高信号病灶未见强化,血管壁增厚伴明显强化9例,5例脑膜动脉强化,4例病灶周围软脑膜强化。11例TOF-MRA血管成像中,5例血管呈串珠样改变,1例大脑中动脉闭塞呈"Moya-Moya"病改变,5例血管未见异常。2例DSA均见血管呈串珠样改变,其中包含1例TOF-MRA阴性病例。CNSV确诊前MRI复查,7例出现新发病灶,6例原发病灶有进展,2例变化不大。13例CNSV经过激素冲击等对症治疗后复查MRI,11例原有病灶明显缩小或者吸收,1例见新发病灶,1例变化不明显。结论 CNSV具有特征性MRI表现,MRI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及指导活检取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横行致密带征象在MSCT诊断胸腰椎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胸腰椎MSCT检查证实的隐匿性骨折22例患者26个椎体的影像资料回顾性分析,分成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仅观察常规横轴位软组织窗/骨窗图像。实验组:仅观察MPR重组软组织窗/骨窗图像,双盲法分别认证统计各骨折征象(骨折线、骨小梁中断、骨皮质中断、骨小梁集聚、骨皮质皱褶、横行致密带、软组织肿胀)。结果首诊MSCT检查,对照组10个(38%)椎体骨折,4个(15%)椎体见骨折线,3个(11%)椎体见骨皮质中断,8个(31%)椎体见骨小梁聚集。实验组26个(100%)椎体骨折,4个(15%)椎体见骨折线,1个(4%)椎体见骨小梁中断,4个(15%)椎体见骨皮质中断,2个(7%)椎体见骨皮质皱褶,26个(100%)椎体见横行致密带,其中15个(58%)椎体见唯一的横行致密带征象。首诊实验组隐匿性骨折诊断正确率为100%,对照组隐匿性骨折正确率为38%。结论横行致密带征象是MSCT诊断胸腰椎隐匿性骨折的重要征象之一,可以是单纯性骨小梁微骨折的唯一征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现有骨密度测量方法优劣的比较,探讨骨密度测量的发展方向。方法回顾了过去20年中骨密度测量方法的发展与变迁。结果骨密度测量的发展史表明,骨密度测量是骨质疏松诊治的基础,然而,仅仅测量骨密度对于评估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性,对于判断疗效是远远不够的。“DXA检测骨密度准确度高、精确性好”是值得商榷的。DXA不能区分皮质骨与松质骨、其面密度测量的误差、增龄退变对测量的影响及对骨结构观察的限度在QCT测量中可以迎刃而解。结论应大力加强QCT检测骨密度的研究,最终使其取代DXA成为骨质疏松诊断的新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脊髓震荡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脊髓震荡损伤17例作为研究组(A组),32例非脊髓震荡髓损伤的脊髓损伤病例作为对照组(B组);选取与A、B组年龄、部位相匹配的49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C组)。所有病例行MR平扫和DTI扫描,测量A组和B组脊髓损伤节段平均FA值和平均ADC值,测量C组(与前2组相同节段脊髓)平均FA值和平均ADC值,并分析A组与C组、A组与B组组间差异。结果 B组平均ADC值为(1301.35±221.15)×10-6mm2/s,平均FA值为(377.12±67.31)×10-3;C组平均ADC值为(827.63±218.54)×10-6mm2/s,平均FA值为(540.03±38.14)×10-3。A组平均ADC值(1103.25±49.65)×10-6mm2/s,较C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B组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A组平均FA值(423.53±58.42)×10-3,较C组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较B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I对脊髓震荡伤有较高的敏感性,对脊髓损伤的分级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对腰椎附件发育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6例经X线平片和CT检查确诊的腰椎发育异常的病例。结果全部病例经1~2次X线平片检查均无阳性发现或仅见骨质增生改变;CT均可发现附件发育异常.如:椎板裂6例,横突不对称1例,关节突异常肥大2例,关节突呈“双突”畸形2例,双侧小关节不对称5例。结论CT是诊断腰椎附件发育异常的较好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的MPR重组图像中横行致密带在诊断胸腰椎屈曲压缩型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患者胸腰椎的MPR重组图像及21例1-12个月后复查的MPR重组图像的横行致密带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屈曲压缩型骨折42例共累及60个椎体:横行致密带为唯一征象13个椎体;横行致密带并骨皮质皱折8个椎体;横行致密带、骨皮质皱折并骨折线12个椎体;横行致密带并骨折线25个椎体;无横行致密带的骨折2个椎体。21例34个椎体1-12月后复查见:致密带增厚、致密19个椎体,其中首次漏诊2个;致密带吸收碎裂、骨折线模糊14个椎体;致密带无变化1个椎体。结论横行致密带是多层螺旋CT诊断胸腰椎屈曲压缩型骨折的重要征象之一;在无明确外伤史或轻微屈曲压缩型骨折的早期诊断及鉴别新旧胸腰椎屈曲压缩型骨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为医疗纠纷及法医鉴定工作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容积重建(VR)技术显示脊柱骨性椎间孔形态学类型及病理性改变的作用。方法:对1602例脊柱行螺旋扫描容积重建骨性椎间孔内、外孔面VR图像。其中,颈椎628例,胸椎304例,腰椎570例。结果:1602例患者共11800个椎间孔,其中,颈椎椎间孔4158个,胸椎椎间孔3722个,腰椎3920个。椎间孔的形态:椭圆形4512个,圆形3686个,葫芦形3352个,不规则形250个。椎间孔的病理性改变:骨性椎间孔狭窄766个,其中,椎体后缘骨质增生468个,椎小关节增生386个,混合性增生524个,椎体滑脱48个; 椎间孔增大12个。结论:骨性椎间孔VR图像能整体、细腻、逼真地再现椎间孔的形态学改变,特别是在显示胸椎椎间孔方面填补了影像学检查的空白。椎间孔VR图像是目前显示骨性椎间孔最好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人工推注与高压注射器注射CT增强致造影剂外渗的差异分析,指导医护人员预防造影剂外渗及对外渗后的处理,避免或减少外渗对患者带来的痛苦。方法对外周静脉人工推注或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各20000例致造影剂外渗的128例的推注过程、外溢程度进行分析。结果造影剂外溢128例中人工推注发生66例,均为轻度外溢;高压注射器推注发生62例,其中轻度外溢46例,中度外溢12例,重度外溢4例。结论使用高压注射器推注,由于人机分离,不能及时观察注射情况,造成造影剂中、重度外溢几率明显高于人工推注;用静脉套管针及双管高压注射器推注,能有效减少CT增强时造影剂外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慢性盆腔炎的CT表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CT对慢性盆腔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236例经CT检查的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与CT征象。结果;CT表现为盆血管影增多151例(占64.1%);卵巢增大、密度不均或形成小脓肿108例(占45.8%);盆腔积液91例(占38.6%);宫旁炎性包块、软组织影增厚52例(占22%);子宫表面粗造40例(占16.9%);输卵管增粗或脓肿24例(占10.2%);子宫增大22例(占9.3%);盆腔结节状钙化7例(占%)。结论:(1)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表现与CT征象密切相关,CT可为本病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2)本病的CT征象多样,缺乏特异性,多以2种或2种以上的征象同时出现,本组184例(占78%)。(3)本病的主要CT征象为盆腔血管影增多、附件增粗或增大、盆腔积液及宫旁炎性包块。(4)本病CT检查前应常规清洁肠道、阳性造影剂保留灌肠、保持膀胱充盈、填塞阴道并常规行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