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传统的肺通气/灌注(V/Q)平面显像、肺灌注断层显像与低剂量平扫CT相结合(肺Q SPECT/CT)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69例临床可疑肺栓塞患者,在对其行肺V/Q平面显像的同时,进行了肺Q SPECT/CT显像。以临床最终确诊结果为金标准,对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9例临床可疑肺栓塞患者,最终确诊43例,排除26例。肺Q SPECT/CT对肺栓塞诊断的灵敏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及与临床最终确诊结果的Kappa值均较肺V/Q平面显像高;肺Q SPECT/CT对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病例诊断的特异度较肺V/Q平面显像低。排除COPD病例的影响后,肺Q SPECT/CT的特异度明显提高,且高于肺V/Q平面显像的特异度。两种方法检出肺栓塞的一致性为85%(34/40),且两种方法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0,P<0.05)。结论肺Q SPECT/CT明显提高了对不伴有COPD的肺栓塞患者的诊断价值,用肺Q SPECT/CT取代肺V/Q平面显像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O157大肠杆菌在健康人、家畜和家禽中的存在情况和粪便中分离到的大肠杆菌的药物敏感性,为病原大肠杆菌耐药率增高寻找依据。方法:2000~2001年选健康成人、小孩和健康家畜、禽粪便标本620份,一部分直接划种于选择培养基,37℃培养24h;另一部分用EC肉汤培养基,37℃培养18h,以进行增菌,然后转种于CT-SMAC平板,37℃培养24h。然后进行血清学鉴定以判断是否为O157大肠杆菌。用低片法测定分离到的620株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AMP)、氨苄西林/舒巴坦(AMS)、庆大霉素(GEN)、环丙沙星(CIP)和氧氟沙星(OFX)的药物敏感性;用琼脂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不同来源标本分离的部分大肠杆菌对CIP和OFx的MIC值。结果:在健康猪、牛和鸡的粪便中均找到了O157大肠杆菌,检出率在1.5%左右,健康成人和小孩粪便中均未找到O157大肠杆菌;健康成人、小孩、家畜和家禽粪便中分离的大肠杆菌,β-内酰胺酶产生率较低,在6%~12%之间;分离的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在10%以下,且人和家畜、禽粪便分离的大肠杆菌的耐药率差别不大;从人粪便分离的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低,而从家畜、禽粪便分离的大肠杆菌的耐药率高。结论:在广东,O157大肠杆菌亦存在于部分家畜、禽肠道中,有造成食物污染的危险;人类和动物肠道中正常菌群的大肠杆菌B一内酰胺酶产生率低,对常用的抗生素亦有耐药的情况,但耐药率低;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人和家畜、禽粪便分离的大肠杆菌的耐药率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3.
肺动脉栓塞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经静脉回流最终嵌塞在肺动脉及其分支,导致组织血液供应受阻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CT和核医学技术是目前临床上诊断肺栓塞最常用的影像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这两种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综述CT及核医学技术在肺栓塞诊断上的进展,比较各种诊断方法的优势与不足,以期为临床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