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模拟昼夜节律的镇静方案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撤除镇静后昼夜节律的形成、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停留时间等方面是否具有优势.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120例收入ICU的机械通气患者用信封法完全随机分为昼夜节律组(CR)、每日中断组(DI)、持续输注组(CS)、按需镇静组(DS)4组,每组30例,因DS组不良反应多,入组10例后去除该组,最终入组患者共90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镇静药物剂量、每日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持续时间、ICU停留时间、并发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需置入胸引管的气压伤)和不良反应(患者意外拔管、再次插管、气管切开、死亡),并测定生化指标,10:00和22:00各记录1次在岗护士人数.结果 CR、DI、CS3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体重、APACHEⅡ评分、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S组镇静药物总剂量(mg:5466.7±620.4)、平均镇静药物剂量(mg·h-1·kg-1:2.19±0.61)均明显高于CR组(4344.5±816.0、1.00±0.51 )、DI组(4154.3±649.4、1.23±0.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R组与DI组无差异.CR组每日清醒时间(h:4.40±1.30)较DI组(0.59±0.26)、CS组(0.15±0.02)均明显延长(均P<0.05).各组并发症的发生未见统计学差异;DI组不良反应的发生(2例次)较CR组(1例)、CS组(0例)明显增加(P=0.0477).撤除镇静后,CR组昼夜节律正常者较CS组明显增加(19比9,P=0.0339).CR、DI、CS 3组间白天在岗护士人数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65、1.41、1.14,均P<0.01),夜间则无差异.各组生化指标未见差异.结论 模拟昼夜节律的镇静方案有助于ICU机械通气患者脱离镇静后昼夜节律的形成,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不延长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停留时间,具有一定临床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右美托咪定(DMED)对重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生命体征、气管插管时间、机械通气(MV)时间、睡眠等方面的镇静作用。方法 2011年1月至2011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附属第一医院ICU收治的OSAS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丙泊酚组(P组)、咪唑安定组(M组),每组20例,分别采取相应的药物进行镇静。患者安睡可唤醒并配合时撤除机械通气,术后6h酌情拔除气管插管。记录每小时及拔管前后心率(HR)、呼吸频率、血压(SBP)和带气管插管时间、MV时间,记录患者对带管期间睡眠的评价。结果给予镇静药物后10min、拔管前,D组较P、M组HR下降(P<0.05或P<0.01),拔管后D组较P组HR降低(P<0.01)。给药10min P组和M组较D组的呼吸频率也明显下降(P<0.01)。与P组和M组比较,D组SBP在给药后10min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给药后2h则明显降低(P<0.05),拔管前D组SBP较P组明显下降(P<0.01)。各组气管插管时间无明显差异。D组MV时间较P、M组均有所下降(P<0.01)。患者对带气管插管期间的睡眠评价,以D组最为满意(P<0.05)。结论 DMED用于OSAS患者术后镇静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增加睡眠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1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65岁,主因“右大腿被砸伤致肿痛畸形6h.昏迷2h”于2005年5月30日来我院就诊。青壮年时曾患矽肺.目前无呼吸功能减退,可健步登上20层楼,无其余病史。  相似文献   
4.
创伤后脓毒症患者凝血紊乱及其与MODS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创伤后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与多器官损伤(MODS)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按照脓毒症诊断标准,将创伤后患者分为脓毒症和非脓毒症组,每组40例,一经确诊即抽血检查凝血四项、D-二聚体浓度、血小板计数及白细胞计数,并对脓毒症组患者进行MODS评分.结果 与非脓毒症组比较,脓毒症组的APTT、PT显著延长,D-二聚体浓度、白细胞计数显著增高,纤维蛋白原浓度、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P<0.05).脓毒症组的MODS评分与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浓度显著相关性(P<0.01),与APTT、PT、纤维蛋白原浓度、白细胞、年龄等指标无相关性.结论 创伤后脓毒症患者存在凝血系统功能紊乱,其中D-二聚体浓度、血小板计数与脓毒症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盲肠结扎穿孔(CLP)大鼠MHC-Ⅱ+/CD14+的变化趋势及其与动物死亡的关系,探讨MHC-Ⅱ+/CD14+对脓毒症大鼠免疫功能监测及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 采用大鼠经典CLP脓毒症模型,40只实验动物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盲肠穿孔1孔组(P1组)和盲肠穿孔2孔组(P2组).S、P1...  相似文献   
6.
严重脓毒症疗效差,死亡率高,是当代重症医学的焦点和难点问题.随着对脓毒症炎症和免疫病理生理过程认识的深入,其治疗经历了单纯抗炎治疗、拮抗炎性细胞因子、综合免疫调理治疗多个阶段.综合免疫调理治疗比单一因素治疗显示出较好的效果,为未来脓毒症治疗带来更多希望.  相似文献   
7.
失血性休克复苏治疗进展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传统的复苏方法和目标对于出血尚未被有效控制的失血性休克可能是有害的。存在的证据支持对该类伤员采取低度干预的策略,直到进行决定性手术。对复苏液体的选择仍然存在争议,晶体液和胶体液联合使用看来更合理,并能够被多数医生所接受。应该注意,新的复苏策略不适用于合并某些类型创伤的休克,如合并创伤性脑损伤的休克。另外,新复苏策略对预后的长期影响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军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已在全军各大医院全面展开,军队医院作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如何适应医改,引进竞争机制,降低成本,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更好的为广大官兵服务,这是目前军队各大医院经济工作者应探讨的课题。笔者认为,非营利性医院不等于不营利和不参与社会竞争。医院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参与社会竞争,目前军队医院的医疗体制限制了医院发展和参与社会竞争,为了打破这种尴尬局面,军队医院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