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目的 探究山楂黄酮对微波辐射大鼠睾丸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 5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辐射模型组和低剂量40mg/(Kg·d)、中剂量60 mg/(Kg·d)、高剂量80 mg/(Kg·d)给药组.辐射模型组和给药组大鼠给予200 mW/cm2微博辐照6 min,辐射给药组按各剂量给予山楂黄酮,连续7 d.7 d后处死大鼠,检测大鼠睾丸组织中碱性磷酸酶(ALP)、谷胺酰转移酶(γ-GT)、caspase-3酶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睾丸中ALP活性极显著下降(P<0.01),γ-GT和caspase-3活性极显著增高(P<0.01);与辐射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睾丸组织损伤有一定恢复现象,ALP活性显著增高(P<0.05或P<0.01),γ-GT活性显著下降(P<0.05或P<0.01),caspase-3活性极显著下降(P<0.01).结论 山楂黄酮对微波辐射引起的睾丸组织损伤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究山楂黄酮对微波辐射造成大鼠肾脏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5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辐射模型组和低剂量40 mg/kg· d)中剂量60 mg/kg· d)高剂量80 mg/kg· d)给药组。辐射模型组和给药组大鼠给予200 mW/cm2微波辐照6 min,辐射给药组按各剂量给予山楂黄酮,连续7 d。7 d后处死大鼠,光镜下观察肾脏细胞的形态变化,检测大鼠肾脏组织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 T-SOD )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辐射模型组比较,辐射给药组大鼠肾脏组织损伤情况有一定好转,肾小管及其上皮细胞排列比较规则,细胞边界较清晰,胞核肿胀淡染情况明显减轻,充血现象明显减轻。各剂量组MDA含量明显下降 P<0.01),T-SOD含量显著上升 P<0.05)。结论200 W/cm2的微波辐照可引起大鼠肾脏组织损伤,且山楂黄酮对微波辐射引起的肾脏组织损伤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山楂黄酮对微波辐射所致大鼠睾丸细胞凋亡的防护作用。方法将4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辐射模型组、低剂量防护组[40 mg/(kg·d)]、中剂量防护组[(60 mg·(kg·d)]和高剂量防护组[(80 mg/(kg·d)]。辐射模型组和各剂量防护组大鼠均给予200 m W/cm2微波辐射6 min;各防护组按上述剂量再给予山楂黄酮灌胃,每日1次,连续7 d。7 d后处死大鼠,观察睾丸细胞形态学变化,检测细胞存活率、凋亡率及caspase-3活力。结果微波辐射后,辐射模型组大鼠曲精小管退化坏死,胞浆结构疏松,内有水肿空泡,细胞器稀少,胞体核固缩,染色质边集;细胞存活率低于空白对照组,细胞凋亡率和细胞中caspase-3活力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山楂黄酮灌胃后,低剂量和中剂量防护组大鼠的睾丸组织形态学变化与辐射模型组相似,而高剂量防护组细胞损伤较轻;各剂量防护组细胞存活率高于辐射模型组,细胞凋亡率和细胞中caspase-3活力低于辐射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00 W/cm2微波辐射可使大鼠睾丸细胞凋亡,山楂黄酮对微波辐射引起的睾丸细胞凋亡有一定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34岁,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胸部疼痛伴气短,活动后加重,未接受特殊治疗;于当地医院经胸部CT检查提示左侧胸腔占位,为进一步确诊来我院。查体:呼吸活动度正常,左侧语颤减弱,左肺下野叩诊呈实音,左侧呼吸音增强,双肺下界移动度正常。CT平扫示T5-T7椎体左旁团块状异常密度影,边界欠清晰,其内可见骨性分隔,病灶最大层面大小约5.3 cm×5.4 cm×7.4 cm,CT值约20~80 HU,其内可见多发囊状低密度区,相应水平T6、T7椎体左侧椎间孔轻度扩大,左侧第6后肋可见骨质破坏(图1A、1B)。MR平扫示T5-T7椎体左旁团块状混杂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其内可见多发囊变区,并可见液-液平面(图1C)。影像学综合诊断: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不除外肋骨来源软骨肉瘤。于全身麻醉下行后纵隔肿物切除术,完整切除肿物及部分第6后肋。病理检查:镜下见间叶组织来源、含有巨细胞肿瘤,伴出血、囊性变,细胞丰富,可见核分裂象(图1D);诊断为左侧第6后肋侵袭性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ABC)。免疫组织化学:SMA(+),Ki-67(20%+),CD30(血管+)。  相似文献   
8.
<正>在充分尊重患者隐私,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情况下做如下报道。1病例资料患者女,61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疼痛,行走时加剧,沉重感加重2天入院。入院查体:双下肢皮肤青紫,局部肿胀,压痛明显,右下肢浅静脉曲张。影像表现:超声示双下肢股静脉内血栓形成。全腹三期增强  相似文献   
9.
腮腺肿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磁共振成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舌部病灶与病灶周围正常腺体表观弥散系数(ADC)的比值对于舌癌的诊断、病理分级、分期的应用价值及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3月—2019年3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0例舌部病变患者的资料,术前行常规MRI及DWI序列扫描,测量瘤体及瘤体周围正常腺体的ADC值并计算出ADC比值,将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①舌癌40例,舌良性病灶20例,舌癌对应的ADC比值为-0.13±0.17,舌良性病灶对应的ADC比值为0.09±0.10,二者比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29,P<0.05)。②高分化组的ADC比值为0.02±0.07,中分化组的ADC比值为-0.14±0.17,低分化组的ADC比值为-0.26±0.09,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93,P=0.047)。③晚期舌癌组(T3+T4)的ADC比值(-0.20±0.13)低于早期舌癌组(Tis+T1+T2)的ADC比值(0.00±0.17)(t=3.314,P=0.03<0.05),T4与T1及T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两两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ADC比值能够为舌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以及舌癌的病理分级、分期提供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