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颅面外伤整形学科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92例中,男65例,女27例,年龄15~57岁。伴脑内血肿45例,单纯颅骨骨折21例,单纯眶骨骨折19例,单纯鼻骨骨折11例,颜面复合骨折39例。1.2仪器与方法1.2.1计算机断层扫描采用美国Marconi公司生产的Mx8000型多层螺旋CT机,进行全颅的轴向断层横断扫描,连续不重叠。依照标准方法,扫描基准线平行于眶,耳平面,螺距为1·0~1·5mm,层厚1·0~2·0mm,扫描参数为120kV,230mas,扫描矩阵512×512。骨重建的阈值为150~180HU。1.2.2三维成像所得断层资…  相似文献   
2.
医学影像学多媒体教学在中医院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数字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医学影像学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了进一步研究中医院校学生学习医学影像学的特点,我们制作了一部针对本科学生的多媒体课件,对学生实施了教学,并进行了效果分析。1材料与方法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影像学》第五版教材为蓝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闭塞性动脉硬化症(ASO)血瘀型与湿热下注型在MSCTA上的特征及其区别。方法:随机收集我院确诊为ASO患者98例,其中血瘀型70例,湿热下注型28例。分别行下肢动脉MSCTA检查,扫描范围从腹主动脉下段至胫动脉中段,扫描层厚2 mm,螺距2.062 5(4层),图像重建层厚2 mm,间隔1 mm,经VRT、MPR、MIP及轴位图像处理。采用适于多重因素相关性分析的logistic回归法,对2组证型的下肢动脉MSCTA征象进行统计比较。结果:与血瘀型强烈相关的MSCTA征象为:①右侧髂总、髂外动脉混合斑块;②左侧股动脉管壁硬化增厚;③血管闭塞相对较少,单侧常见。与湿热下注型强烈相关的MSCTA征象为:①腹主动脉管壁局限性软化增厚;②右侧髂总动脉管腔中度狭窄,髂外动脉管壁环状软化,股动脉侧支形成,胭动脉管壁局限软化;③左侧股动脉轻度狭窄、闭塞,胭动脉侧支形成;④血管闭塞相对较多,双侧常见。结论:ASO血瘀型与湿热下注型在MSCTA表现上存在一定差别,下肢动脉MSCTA检查可以为ASO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VHL综合征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VHL综合征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临床确诊为VHL综合征的CT及MRI资料,并参考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影像表现。结果:7例均出现中枢神经系统(CNS)血管母细胞瘤,6例伴双肾多发囊肿,4例伴双肾多发肾癌,6例伴胰腺多发囊肿,3例伴嗜铬细胞瘤,3例伴胰腺占位性病变,其中1例确诊为实性假乳头状瘤。结论:影像学检查是VHL综合征诊断与随访的主要手段,MRI在CNS病变诊断及随诊中具有显著优势,CT在腹部病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5.
1953年,Jaffe[1]描述一组含有显著巨细胞的上、下颌骨反应性骨内病灶,称之为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Giant cell reparative granuloma,GCRG),并强调它的临床及组织学不同于巨细胞瘤,这些病灶代表骨内出血的反应.我们收治1例发生在掌骨干的病例,初诊为内生软骨瘤,经病理证实为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  相似文献   
6.
肺动脉栓塞并发肺梗塞的螺旋CT征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PE)并发肺梗死(PI)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肺栓塞患者CT增强扫描表现.结果:36例增强扫描显示段以上肺动脉栓塞268条,局限性肺纹理稀少17例,肺动脉增粗18例,支气管动脉扩张21例,实变尖端见迂曲增粗血管影21例,胸腔积液25例.肺内实变分三型:胸膜下型、楔形实变型、大片实变型.下叶肺动脉栓塞较上叶更易形成肺内实变.并发肺梗塞20例,呈宽基底楔形实变,中心不强化,其间夹杂含气正常肺组织为特征.结论:CT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及鉴别肺出血和肺梗塞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挑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挑灸疗法治疗颈性眩晕患者70例,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并采用三维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3D-MSCTA)评价该治法对椎-基底动脉各段形态的改善情况。结果:临床治愈36例,好转25例,总有效率87.1%。3D-MSCTA显示治疗后椎动脉V1段、V4段及基底动脉痉挛情况得到明显改善,V2段和V3段走行迂曲恢复效果较好。大多数颈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与周围骨性结构相对位置关系没有改变,椎动脉上亦未发现明显的骨质增生卡压痕迹。结论:挑灸疗法可以明显改善颈性眩晕患者的症状,对部分迂曲、痉挛的椎-基底动脉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闭塞性动脉硬化症中医证型与MSCTA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瘀型ASO与湿热下注型ASO在MSCTA上的特征及其区别。方法:我院近两年收治ASO病人血瘀型24例、湿热下注型9例,分别行MSCTA检查,扫描范围从腹主动脉下段至胫动脉中段,层厚3 mm,螺距5.5,图像经VRT、MPR、CPR、MIP及轴位图像处理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本组两型ASO血管钙化情况均与年龄呈正相关,管腔扩张未见明显区别,但在血管段闭塞数目上存在差异,湿热下注型明显多于血瘀型,湿热下注型较血瘀型于腘动脉更显狭窄,管壁于髂外动脉段更显增厚,而血瘀型于股深动脉管壁易增厚,统计结果均为P<0.05。结论:ASO血瘀型与湿热下注型在MSC-TA表现上存在一定差别,可以通过MSCTA对其进行初步的区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