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告了60例新兵急速进入高原(海拔5170m)时的视网膜变化。观察分析了其与急性高原病的关系,对急性高原性视网膜病变的原因、特征、治疗和预防进行了讨论。提出:大部队高原行动时,眼底检查可能是一种简便易行的监护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螺内酯治疗轻、中度充血性心功能不全的中短期疗效。方法:将68例充血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分为螺内酯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心衰纠正时间、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无严重心血管事件生存时间。结果:两组近期纠正心衰时间无统计学差异,但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几率,螺内酯组低于对照组(P〈0.05),螺内酯组无严重心血管事件的生存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螺内酯在轻、中度心衰治疗中,对近期症状缓解没有特殊作用,但具有中短期心脏保护作用,可以减少严重心血管。  相似文献   
3.
由于我国人群以乙肝病毒感染占主导地位,为此,我们对成都地区体检人群进行了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以探讨酒精性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作者于1988年参加高原医疗科研队赴边防哨卡(海拔5170m)对60例初进高原的新兵进行了全面检查。现将视网膜改变及其与急性高原病的关系报告如下。一般资料60例均为当年平原地区入伍新兵,年龄17~21岁,既往无眼底疾患。在平原(海拔1400m)平静状态下及吸10%低氧10分钟后,两次眼底检查,均无异常发现。急速进入高原后第1~5天,再次检查眼底。5天内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99锝-亚甲基二磷酸盐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99锝-亚甲基二磷酸盐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法骨化醇治疗,疗程均1个月,检测及评价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水平及骨密度变化。结果临床症状改善:治疗组有效率89.29%(50/56),对照组有效率67.31%(35/56),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血清BALP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骨密度增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99锝-亚甲基二磷酸盐可抑制骨吸收、促进骨生成,增加骨密度,改善骨质疏松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冷加压血液动力学观察在急性高原病预测中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冷加压试验观察了30例平原健康人(海拔1400m)血液动力学变化,并与同一人群急速进入高原(海拔5170m)健康人22例未作冷加压试验血液动力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平原地区冷加压试验血液动力学变化呈高排低阻,与急速进入高原后健康人血液动力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②经跟踪观察本组无一例发生急性高原病。因此,我们认为在平原地区可用冷加压试验检测入高原前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心脏储备良好,血液循环呈高排低阻者是高原适应人群。此法可能成为急性高原病的预测手段。  相似文献   
7.
第三代催眠药--唑吡坦(思诺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三代催眠药唑吡坦(思诺思)是第一个非苯二氮卓类安眠药,它是一种咪唑吡啶类药物,具有较强的镇静、催眠和轻微的抗焦虑、肌肉松弛、抗惊厥作用,其作用与特异性的中枢GABA受体激活有关。目前,该药在欧洲、美国等世界许多国家被广泛使用,有逐步取代苯二氮革类药物的趋势。唑吡坦口服后0.5~2h后血浆浓度就达峰值。  相似文献   
8.
盆血是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最常见的表现,见于97%—100%的病例。高原地区有关资料报告较少。本文将我院近年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贫血病例做一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人体血清蛋白质的测定对临床判定健康状况和疾病的诊断均有重要的意义。90%以上的血清总蛋白(total protein,TP)和全部的白蛋白(albumin,ALB)由肝细胞合成,因此,血清TP和ALB浓度是反映肝脏功能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标,对了解人体的营养状况以及对肝脏疾病的诊断、治疗、甚至对非肝脏疾病患者预后有着重要意义。为了解成都地区健康人群的TP、ALB及A/G比值的正常参考范围,  相似文献   
10.
江红接  李健  邱中民  钟山 《肝脏》2003,8(3):32-34
目前 ,国内外对酒精性肝病分型诊断及诊断标准缺乏共识性意见。本研究旨在提出一种较为实用的酒精性肝病的临床分型诊断方案及其筛选标准 ,并以此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分型诊断 ,同时对比分析两者分型诊断结果。材料与方法一、纳入标准(一 )既往无肝炎、血吸虫及其他重要器官疾病史 ,酒精组患者无长期服药史。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阴性。(二 )B超检查均有肝区回声不同增强 ,肝后回声不同程度衰减 ,肝内血管纹理欠清晰或显示不清 ,肝脏不同程度增大或饮酒组患者肝脏缩小。(三 )既往无长期饮酒或每周饮酒精量 <40g为非酒精组 ,长期饮用白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