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5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及观察护理要点.方法 对2003年1月~2010年9月72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2例中,手术清除血肿52例,合并内外减压术27例,非手术治疗20例,恢复良好59例(81.9%),重残5例(6.9%),死亡8例(11.1%).结论 进行性意识障碍、头痛、呕吐或生命体征不稳定、癫痫等是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基本临床特点,伤后72小时,特别24小时密切观察以上症状与体征,对减少颅内血肿病人的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积水为神经外科常见急症。笔者总结241例急性脑积水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及临床特点,并总结治疗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唐兵  邓发斌  陈淳  周宇  郭川  史阳  孙杰  张晓东 《四川医学》2012,33(7):1226-1228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脑-心综合征影响因素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07年6月~2011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脑出血并发脑-心综合征患者,共纳入脑出血并发脑-心综合征患者87例,以同期就诊的脑出血未并发脑-心综合征患者为对照,对照组141例。比较两组患者之间临床指标的差异;并分析脑出血并发脑-心综合征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结果与脑出血未并发脑-心综合征患者相比,脑出血并发脑-心综合征病患者年龄较大(P<0.05),GCS评分较低(P<0.01),意识障碍较常见(P<0.01),破入脑室(P<0.01),血压(P<0.05)及高血糖(P<0.01)的发生概率更高,并有着较高的死亡率(P<0.05)。结论脑-心综合征与GCS分数、血压、脑出血量、是否破入脑室及高血糖密切相关,是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李元斌  邓发斌  陈淳  周宇  郭川 《安徽医药》2013,17(3):495-497
目的研究微泵输注丙泊酚和硝普钠在脑出血急性期的控制性强化降压、镇静干预对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为丙泊酚复合硝普钠组,采取微泵输入控制性降压;对照组为非降压组。比较血肿变化、神经功能评分及病死率、脑梗死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血肿大小、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有显著性;1个月后的病死率、脑梗死的发生率无差异。结论在动脉硬化性脑出血患者出血急性期使用丙泊酚复合硝普钠控制性降压,将有利于降低血压升高引起的并发症、减少血肿增大几率,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细节对预后影响.方法 分析56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手术细节及术后恢复情况:生存者日常生活能力及死亡数.结果 术中严格细节操作后,术后存活者生活能力恢复情况良好,术后死亡率12.5%.结论 注意高血压脑出血术中细节操作,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发斌  游潮  李浩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8):3822-3825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频数匹配对照的临床实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收住院高血压脑出血病例328例,其中170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患者的资料,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89例,直切口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43例,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38例。观察3组患者手术疗效与保守治疗疗效,并比较与入院时GCS评分、出血量、脑疝的关系。[结果]患者入院时GCS评分6~12分,幕上血肿30~80ml,幕下血肿﹥10ml,手术组疗效优于内科保守组疗效。单侧瞳孔散大,手术组优于保守组。[结论]GCS为6~12分的中、幕上血肿30~80ml,幕下血肿10~15ml,特别在单侧瞳孔散大情况下则应首选手术治疗。至于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应遵循"个体化"原则。  相似文献   
7.
近年,我院采用改良小骨窗手术及常规小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共计136例,其中采用改良小骨窗手术5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李元斌  陈淳  邓发斌  周宇  郭川 《安徽医学》2012,33(10):1311-1313
目的探讨部分脑外科患者手术后病变邻近脑组织发生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征(NPPB)的可能发病机制、防止其发生的手术技巧以及对降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2001至2011年脑部手术治疗后出现的7例脑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了CT、MRI或DSA的检查。7例病例均显微镜下切除病灶,3例清除血肿同时切除病灶,2例行术前造影,然后手术切除病灶。出院时疗效优良共2例(28.5%),病残3例(42.80%),死亡2例(28.5%)。病灶周围的脑组织内病理解剖可见病理性血管,血管周围的星形细胞足突明显减少或破坏。结论当血液灌注压力突然加大时,病变周围的病理性血管就可能发生破裂或液体外渗而发生正常灌注压突破并发症。正确地掌握显微外科手术技巧,对预防及减轻NPPB,降低病死率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9.
张杰  陈淳  邓发斌  刘跃辉  周宇  孙杰 《西南军医》2009,11(1):119-120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V-P)分流术后颅内感染的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方法7例中4例经腰穿抽取脑脊液细菌培养,3例从分流阀抽取脑脊液细菌培养。7例均拔除原分流管同时行脑室外引流或腰池穿刺置管外引流。并脑室内或鞘内应用万古霉素或庆大霉素,全组病例均静脉应用敏感的抗生素,其中5例颅内感染治愈后再行下一次V-P分流术;其中2例经MRI发现隐匿病变。去除病变待颅内感染治愈后再行下一次V-P分流术。结果5例为表皮葡萄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1例阴沟肠杆菌感染,1例屎肠球茵感染。7例均治愈。结论拔除原分流管,脑脊液外引流,敏感抗生素的使用,去除颅内隐匿病灶及感染治愈后再次分流是治疗V-P分流术后颅内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回顾分析204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探讨有效救治手段。结果显示,受伤原因中交通事故伤140例(68.6%),坠落伤28例(13.7%),打击伤及其他占36例(17.7%),格拉斯哥计分(GCS)越低,死亡率越高,脑中线移位程度与死亡率高低呈正相关。适当手术时机的选择及术后综合治疗,复合伤的及时治疗,能明显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