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比较双轴旋转造影(RA)与传统标准造影(SA)时患者所受辐射剂量。方法 采用同一拟人模体模拟临床条件下的冠状动脉造影。根据不同造影模式,实验分为RA组和SA组,根据不同电影时间,SA组又分为2 s组(SA1)、3 s组(SA2)、5 s组(SA3)3个亚组。造影操作使用机器预设程序自动调节造影体位并控制透视及造影时间,每组均使用同一模体重复操作10次完整造影,采用TLD 3×3矩阵和造影机随机配备的射线剂量仪同时记录辐射剂量,后者可记录剂量面积乘积(DAP)和空气比释动能(AK),每组数据重复测量10次取均值进行比较。结果 完成整个造影操作,RA组累计DAP、AK均值分别为3 061.6 mGy·cm2和64.2 mGy,低于SA1组(4 213.9 mGy·cm2和85.5 mGy)、SA2组(6 436.0 mGy·cm2和112.2 mGy)、SA3组(12 810.4 mGy·cm2和243.7 mGy)。RA组累计皮肤入射剂量的均值(37.70 mGy)高于SA1组(26.56 mGy),但低于SA2组(46.86 mGy)、SA3组(77.79 mGy)。SA中3个亚组TLD剂量最大点与剂量最小点差异十分显著,而RA组剂量分布相对平均。结论 双轴旋转造影与传统标准造影相比,患者的累计辐射剂量显著降低,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皮肤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总结术后胃肠功能紊乱(postoperative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POGD)的选穴规律。方法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 Med)及Pub Med数据库为检索范围,提取近10年针刺治疗POGD的临床文献的处方,建立治疗POGD针灸处方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对高频腧穴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共纳入文献382篇,提取处方针刺392个,涉及94个腧穴,总频次为1 660次。使用频次较高的腧穴为足三里、上巨虚、内关、三阴交、天枢;腧穴归经频次较高的是胃经、脾经、任脉、心包经;腧穴大多分布在四肢部(下肢居多)、胸腹部;重视下合穴、五输穴、交会穴、募穴的使用;治疗方法以针刺、电针及联合中药为主;腧穴配伍支持度较高的是足三里-上巨虚、足三里-内关、足三里-三阴交、足三里-天枢;核心处方可能为足三里-内关-上巨虚-下巨虚。结论 针刺治疗POGD选穴以下肢部为主,重视特定穴的应用,符合临床治疗规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术中患者及术者的辐射剂量。方法 采用同一拟人体模模拟临床条件下的冠脉造影。根据不同造影入路(均为右侧入路),实验分为经股动脉行冠脉造影组(transfemoral intervention ,TFI)和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组(transradial intervention,TRI),根据不同测量位置和不同辐射防护措施,TFI组进一步分为TFI1-TFI4四个亚组,TRI组进一步分为TRI1-TRI8八个亚组。使用皮肤辐射剂量仪和造影机随机配备的射线剂量仪(DAP和AK)分别记录术者和患者的辐射剂量,使用机器预设程序自动调节造影体位并控制透视及造影时间,每组数据重复测量10次取均值进行比较。结果 TRI组总剂量均值、透视累计剂量均值、造影累计剂量均值较TFI组均明显增加。造影过程7个体位中,DAP、AK值最大的三个体位均为左前斜体位。经桡动脉操作时,使用桡动脉专用护具的各亚组,其术者的辐射剂量均明显低于未使用护具的亚组。结论 与TFI相比,TRI时术者手部、胸部辐射剂量明显高于前者,而胸部辐射剂量的差异在左前斜体位时最为显著,其他体位并不明显;无论何种入路行冠脉造影,患者辐射剂量在左前斜体位时最高。因此术者在操作过程中应该合理使用造影体位,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桡动脉专用护具配合常规防护设备共同使用可以大大减少经桡动脉操作时术者辐射剂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