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9篇
预防医学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根据不同场所真菌浓度检测,结合坑道调查情况,提出坑道空气真菌浓度参考标准(平时)的建议。为坑道及人防工事等特殊环境的空气质量评定及卫生保障提供参考。方法:对11个不同场所,用撞击法和沉降法检测空气细菌总数和真菌数,同时检测微小气候。结果:11个不同场所空气细菌总数撞击法平均2 062 cfu/m^3,沉降法平均21.7 cfu/皿。真菌数撞击法平均479 cfu/m^3,沉降法平均5.0 cfu/皿。两种监测方法细菌与真菌平均比值为4.3:1。结论:建议坑道空气真菌浓度参考标准(平时)撞击法为≤1 000 cfu/m^3,沉降法为≤10 cfu/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紫外线和二氧化氯(ClO2)消毒剂对坑道空气的消毒效果,为坑道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 紫外线消毒采用紫外线灯照射法,ClO2消毒采用气溶胶喷雾法;用撞击法监测两种方法消毒前后细菌总数及真菌数,计算消亡率. 结果 紫外线消毒细菌总数消亡率为76.6%,真菌数消亡率为74.9%;ClO2消毒细菌总数消亡率为94.3%,真菌数消亡率为92.8%;两种方法消毒细菌总数和真菌数消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坑道空气两种消毒方法中,ClO2消毒效果优于紫外线消毒,消毒方法简便、快速、安全,消毒效果好,适合坑道条件下的空气消毒.  相似文献   
3.
应用二氧化氯对坑道及人防工事空气消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二氧化氯(ClO2)对坑道及人防工事空气消毒效果及ClO2降解情况,为进驻人员健康及内部储存物资安全提供保障依据。方法:采用电动气溶胶喷雾器进行ClO2喷雾消毒;用撞击法和沉降法同时检测消毒前后细菌总数及真菌数;用ClO2空气监测仪监测消毒后ClO2降解情况。结果:①10mg/m^3ClO2对坑道及人防工事房间消毒30min,撞击法及沉降法检测细菌总数消亡率分别为94.6%和93.5%;真菌消亡率分别为92.1%和89.6%。②坑道及人防工事、地面普通平房、地面密闭房间空气中ClO2从10mg/m^3至完全降解(0mg/m^3),降解时间分别为120min,160min和693min。结论:以10mg/m^3ClO2对坑道及人防工事房间空气消毒,杀菌效果满意。消毒后120min ClO2降解完全,人员进入消毒现场,无不良反应及刺激性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了解地下医院内环境微小气候及微生物状况,为地下医院的科学管理及卫生保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撞击法测定空气中细菌总数和真菌数,沉降法测定空气中厌氧菌数,采用棉拭子法测定物体表面真菌数。结果:空气中细菌总数平均为3195cfu/m^3;真菌平均数为18046cfu/m^3;厌氧菌数平均为6.6cfu/皿;木床架及床垫表面真菌数平均分别为27840cfu/cm^2及104960cfu/cm^2。结论:地下医院内环境空气污染严重,特别是真菌污染尤为突出;厌氧菌增多对进驻伤病员有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了解坑道内不同通风状况的通道和房间通风与空气质量的关系,为坑道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风速温湿度计测定微小气候,用气体监测仪测定空气化学指标,用沉降法测定空气微生物指标。结果:房间组细菌总数、真菌数非常显著高于通道组及对照组(P〈0.01),房间组厌氧菌数也显著高于通道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应提高坑道房间的通风换气,强化空气消毒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了解地下空间空气中真菌污染状况,分析其对进驻人员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撞击法和沉降法测定空气中真菌、链球菌及厌氧菌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黄曲霉毒素B1。结果:真菌以半密闭型最高,通道、房间分别为5950cfu/m3和9500cfu/m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对2845株真菌鉴定,青霉菌属为41.5%,曲霉菌属为19.1%。检测73株黄曲霉菌有9株产生黄曲霉毒素B1,为12.3%。通道厌氧菌分别是半密闭型、通风型通道的4.25倍和3.78倍。结论:地下空间空气中大量飘浮的真菌及产生的真菌毒素对进驻人员健康有一定危害。空气中厌氧菌数增多,厌氧菌易通过损伤的皮肤屏障引起感染,对伤员具有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公共场所及家庭居室等环境空气微生物调查,提出坑道空气真菌平时限值指标,为启用坑道时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撞击法和沉降法对不同场所空气中细菌总数及真菌进行监测。撞击法用JWL-ⅡB新型微生物固体撞击式空气微生物监测仪,高度1m,采样1min。沉降法暴皿5min。监测面积≤30m。取3个点,≥30m。取5个点。用N962风速温湿度计监测微小气候。结果11个不同场所空气中细菌总数撞击法平均2062 CFU/m^3,沉降法平均21.7 CFU/Ⅲ;真菌数撞击法平均479 CFU/m^3,沉降法平均5.0 CFU/Ⅲ。细菌与真菌比值,撞击法4.3:1(2.8~6.8:1),沉降法4.3:1(2.2~8.4:1)。结论根据不同场所空气中真菌监测结果、细菌与真菌比值关系及综合分析,建议坑道内平时空气真菌限值撞击法为≤1000 CFU/m^3,沉降法为≤10 CFU/Ⅲ。  相似文献   
8.
人员入驻坑道后空气污染及其消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人员入驻坑道后空气微生物污染状况,采取有效消毒措施,保障入驻人员健康.[方法][1]人员入驻坑道d 1~5每日观察坑道空气细菌总数及真菌数.入驻d 5人员离开房间,用二氧化氯(ClO2)进行空气消毒,观察消毒效果.ClO2完全降解后人员返回房间,停留24h后调查在消毒后房间有无刺激症状及不良反应.[2]分别对5条坑道及1个人防工事,用同样方法进行ClO2空气消毒,待降解完全后人员进入消毒后房间,停留2~3h后观察有无刺激症状及不良反应.[结果][1]人员入驻坑道后,空气细菌总数及真菌数逐日增高,空气微生物污染加重.[2] ClO2,空气消毒细菌总数及真菌数消亡率,撞击法为93.78%及92.61%,沉降法为94.38%及91.88%.[3] ClO[,2]降解完全后,停留不同时间,经调查除少部分人有极轻微异味感觉外,其他均无刺激症状及不良反应.[结论]人员入驻坑道后空气微生物污染明显增加,ClO2适合坑道空气消毒,消毒效果满意,对健康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51条不同类型坑道空气微生物监测,为坑道安全保障提供依据。方法用撞击法和沉降法监测空气细菌总数、真菌数、链球菌及厌氧菌数。结果1.空气细菌总数及链球菌数基本正常。2.半密闭型坑道空气真菌数最高,通道及房间中位数分别为5950cfu/m^3及9500cfu/m^3。3.密闭型坑道通道空气厌氧菌数分别是半密闭型及通风型通道的4.2倍及3.8倍。结论坑道空气中含有大量真菌及厌氧菌,对进驻人员健康有一定威胁。  相似文献   
10.
军事坑道内空气微生物污染调查及其消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51条军事坑道内空气微生物污染调查及其消毒,为坑道环境提供安全保障.方法:用撞击法和沉降法监测空气细菌总数、真菌数、链球菌数及厌氧菌数.用二氧化氯以10 mg/m3量对空气进行消毒.结果:①空气细菌总数及链球菌基本正常.②半密闭型坑道通道及房间空气真菌数最高,中位数分别为5 950 cfu/m3及9 500 cfu/m3.③密闭型坑道空气厌氧菌分别是半密闭型及通风型通道的4.2倍及3.8倍.④空气细菌总数及真菌数消亡率均在90%以上.结论:军事坑道内空气中含有大量真菌及厌氧菌,对进驻人员健康有一定危害.二氧化氯消毒剂对坑道空气消毒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