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1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34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北京MSM人群HIV序列特征,预测北京该人群中HIV流行趋势。方法 汇总本实验室获得的北京MSM人群HIV序列,下载Los Alamos HIV Database中我国MSM人群及其他人群中流行的HIV序列,利用PhyML 3.0、BEAST等软件重建北京MSM人群系统发育树、估算突变速率、推断tMRCA、重建群体流行动态参数、计算再生指数R0值,分析北京MSM人群与其他人群HIV流行的相关关系,推断进化和流行特征。结果 北京MSM人群中流行的HIV-1亚型包括B、CRF01_AE和CRF07_BC。在全国HIV毒株ML进化树中,北京MSM簇(北京MSM人群所占比例≥40%)共有3簇,即B-1簇、CRF01_AE-1簇、CRF01_AE-2簇。B1簇毒株是由至少3次传入事件进入北京MSM人群的,传入时间分别为1991年3月(1984年7月至1997年2月)、1994年1月(1989年1月至1998年1月)、1991年4月(1984年8月至1996年8月)。CRF01_AE毒株由2次传入事件进入北京MSM人群,传入时间分别为2000年12月(1998年3月至2003年1月)和2001年12月(2000年1月至2003年7月)。流行特征重塑分析显示,CRF01_AE-1簇近年来增长速度较快、突变速率较高。结论 北京MSM人群中存在多种HIV亚型毒株流行,其中B亚型毒株传入时间最早,但增长趋势趋于平稳;CRF01_AE毒株传入时间较晚、但增长迅速,对HIV在北京地区的流行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因此对CRF01_AE毒株的防控有助于减少该地区HIV的流行。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ERK-TRPV4途径参与大鼠背根神经节持续受压(CCD)后痛觉敏感的脊髓中枢敏化的机制。 方法:选取SPF级雄性Wistar大鼠共4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6只,CCD手术组36只(包括术后2d、4d、7d、10d和14d,每组6只,以及免疫荧光组6只)。利用免疫共沉淀检测正常大鼠脊髓背角中ERK与TRPV4的相互联系。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ERK与TRPV4的分布情况。制备CCD模型,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空白对照组及术后2d,4d,7d,10d及14d,手术侧及对侧脊髓背角ERK和TRPV4蛋白表达的变化。利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术后4d脊髓背角中ERK和TRPV4阳性细胞数目、神经元的形态及阳性神经元比率的变化。 结果:CCD术后第2天至第10天,手术侧脊髓背角中ERK及TRPV4表达明显升高(P<0.01)。同时,手术侧脊髓背角中ERK和TRPV4阳性细胞数目、共同阳性表达细胞数及阳性神经元细胞比率均高于非手术侧(P<0.01)。脊髓背角阳性神经元分布于灰质第Ⅰ至Ⅳ层,手术侧的神经元树突棘生成增加,胞体增大。 结论:ERK-TRPV4通路参与了CCD后痛觉敏感的脊髓中枢敏化机制。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了解嘉兴市第一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RE)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医院防治CRE感染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该院临床分离株,进行菌株培养、鉴定与药敏试验。结果 2016年—2020年CRE检出率为6.10%,呈逐年下降趋势(χ2=123.26,P <0.001)。CRE感染主要为≥60岁的老年男性患者,夏季检出数占比最高。CRE中数量分离前4位的肠杆菌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和阴沟肠杆菌。标本来源以痰液为主,其次为尿液和血液。科室来源主要是重症医学科。CRE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耐药率高达90%以上,对多数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头孢菌素类和奎诺酮类耐药率高于60%,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加环素、多黏菌素则较为敏感,耐药率在27%以下。结论 临床应重视CRE的耐药性监测,采取有效的感染防控措施,控制CRE的院内流行和播散。  相似文献   
5.
韩云  贾磊 《山东医药》2001,41(18):75-75
1998~ 2 0 0 0年我院应用纤维胆道镜行胆总管探查术 182例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182例中 ,男 78例 ,女 10 4例 ;年龄 2 2~79岁 ;初次手术 12 7例 ,二次手术 5 5例。术前诊断 :胆总管结石 72例 ,肝内胆管结石 5 8例 ,胆总管囊肿 2 9例 ,胆管及相邻组织的恶性肿瘤 2 3例。护理体会 :1物品准备 :应用配有监视系统的Olym pu CHP2 0型纤维胆道镜。术前应将胆道镜、取石网、活检钳、碎石钳等置于密闭薰箱内 ,用福尔马林薰蒸 4 h消毒备用 ,另备胆道镜冷光源、电视目镜接头、术中冲洗用的输液器、生理盐水、吸引器及各种型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脊液中游离DNA的动态变化与组织损伤的关系。方法54例脑出血患者按照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评分分为轻度17例,中度21例和重度16例,分别采集发病后1、3、7、15 d 脑脊液2 mL,提取游离 DNA,采用荧光定量 PCR 技术检测游离 DNA 水平。结果脑出血组中游离 DNA 水平重度组显著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颅内压异常组高于正常组;颅内感染组高于非感染组。结论脑脊液游离 DNA 水平对于诊断脑出血颅脑损伤有一定诊断价值,而且有助于监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开放性骨折伴感染是临床当中经常碰到的一类疾病,单纯西医治疗住院时间长,花费高。我院自1999—2005年共收治创伤骨折创面感染62例,经中药内服外敷,明显减短了住院时间,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护士职业紧张与职业倦怠相关因素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型行为、应对方式、社会支持、护士一般资料对幸福感、职业紧张、职业倦怠的影响情况和预测作用,为改善护士职业紧张与职业倦怠状况,增强其工作积极主动性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OSI-R职业紧张量表、MBI工作倦怠量表、A型行为类型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总体幸福感量表对36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逐步回归进行分析讨论. 结果:有五个维度能联合预测总体幸福感18.07%的变异,有六个维度能联合预测职业任务20.17%的变异,有六个维度能联合预测个体紧张反应24.05%的变异有两个维度能联合预测个体应变能力10.78%的变异,有五个维度能联合预测情感耗竭21.58%的变异,有五个维度能联合预测工作冷漠15.72%的变异,有三个维度能联合预测个人无成就13.37%的变异. 结论:对总体幸福感影响较大的因素是支持利用度;对职业紧张影响较大的因素是人事关系、支持利用度和积极应对.对职业倦怠影响较大的因素是消极应时和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9.
我科自2001年10月~2004年10月采用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63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我国HIV-1毒株CRF01_AE亚型在省内和省际的传播规律和风险因素,为实施精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我国19个省份1996-2014年已有的2 094条CRF01_AE pol区基因序列,利用PhyML 3.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传播簇,利用Cytoscape 3.6.0软件构建传播网络,结合背景信息分析传播风险。结果 发现82个传播簇,包含255条序列(12.18%,255/2 094),省内传播簇数量和包含序列数(61个,173条)明显多于跨省传播簇(21个,82条)。传播簇中男男性传播人群的成簇比例随时间上升趋势明显,由1996-2008年的2.41%(2/83)上升为2013-2014年的23.61%(72/305)(χ2=27.800,df=1,P=0.000)。跨省传播簇的男男性传播人群比例明显高于省内传播簇,由1996-2008年的0.67%(2/297)上升为2013-2014年的6.36%(30/472),具有随时间的上升趋势(χ2=20.276,df=1,P=0.000)。跨省传播簇中男男性传播的比例(86.59%,71/82)明显高于省内传播簇(56.65%,98/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92,P=0.000)。含2种及以上传播途径的跨省传播簇的比例(33.33%,7/21)明显高于省内传播簇(13.11%,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3,P=0.039)。传播网络分析发现,跨省传播簇内高传播风险人群比例(51.22%,42/82)明显高于省内传播簇(26.59%,46/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32,P=0.000)。跨省传播簇以男男性传播人群为主。结论 我国HIV-1毒株CRF01_AE亚型存在复杂的传播网络,跨省传播簇快速增长,其中高风险传播者对HIV-1亚型的大范围传播起到重要作用,应深入进行传播网络研究以指导精准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