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颈段颈内动脉走行变异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2年12月因脑血管病或体检而行头颈部CTA检查的1812例临床及影像资料,评价所有患者的颈段颈内动脉的走行有无变异并进行测量。结果 1)检出颈段颈内动脉走行变异17例,发生率为0.938%(17/1812)。其中颈内动脉迂曲走行至口咽粘膜下4例(右侧1例,左侧1例,两侧2例),变异段平均长度(10±1.22)mm;颈内动脉迂曲走行至鼻咽粘膜下10例(右侧5例,左侧4例,两侧1例),变异段平均长度(5.36±2.69)mm;颈内动脉在口咽水平单纯迂曲(远离口鼻咽腔)3例,变异段平均长度12mm;2)17例颈内动脉走行变异者1例(1/17)有咽部异物感(口咽段变异者),其余无明显临床症状。结论CTA可准确显示并评价颈段颈内动脉走行变异,提高其检出率,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16排螺旋CT与320排容积CT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的差异。方法选取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8例,男性22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56±8)岁。经16排螺旋CTA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进一步行320排容积CTA扫描,并与16排螺旋CTA的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 16排螺旋CT与320排容积CT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基层医院,建议使用16排螺旋CT检出颈动脉斑块,以利于临床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3.
贾云生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10):1599-1599,1603
患者 男性,33岁.主因腹泻10天入院.人院前10天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自发病以来无发热,偶有脐周隐痛.既往体健.体格检查:未见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急诊生化正常.腹盆部CT:空、回肠壁弥漫性增厚(以肌层为主),最厚处约27mm,粘膜层、粘膜下层及肌层依稀可辨,浆膜面光滑.增强扫描:病变区小肠粘膜明显均匀强化,肌层中度强化,肠系膜血管未见确切异常,肠系膜区可见多发肿大淋巴结(图1).初步诊断:小肠弥漫性病变,嗜酸性胃肠炎?淋巴瘤?行超声引导下穿刺,病理回报:镜下可见肠壁梭形细胞性肿瘤浸润,细胞低度密度,局部细胞密度增强,核分裂罕见.免疫组化:S100强阳性,CD117散在阳性,CD34阴性,SMA阴性,LCA淋巴细胞阳性.考虑神经分化间质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