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82篇
内科学   2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79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选择性腰骶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型脑瘫40例,术前均有严重的下肢肌肉痉挛和肌张力增高、Ashhworth分级平均为4组。全部拌有跟膝键反射亢进,踝陈挛和不同程度的骨关节畸形。术前25例不能独立行走,扶持行走时步态混乱或呈剪刀步态。平均随访8.5个月,肌痉挛解除均完善、肌张和平均降至1.3级,病理反射全部消失,31例骨关节畸形矫正良好、9例仍遗留部全残余畸形,系静力性因素所致。25例术前不能行  相似文献   
2.
齐秋长  贺文 《人民军医》1997,40(9):514-515
我院自1995年开始,采用选择性腰骶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脑性瘫痪30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4~16岁,平均75岁。30例均为痉挛型,其中偏瘫2例,三肢瘫4例,截瘫16例,累及全身8例。伴下肢动力性畸形12例,混合性畸形18例。术前25例不能独立行走,扶持行走时步态混乱,多呈剪刀步态。5例可独立行走,但均有明显步态不稳及跤行。30例均有膝或踝反射亢进及病理反射,全部有不同程度的肌张力增高,Ashworth分级3~5级,平均为4级。1.2手术方法俯卧位,后正中切口入路。常规显露L2~S…  相似文献   
3.
跟骨骨折在治疗方法上一直存在争议,主要在于手术与非手术以及采取何种固定两个方面。但恢复跟骨解剖形态、距下关节面平整以及矫正BOhler角应是共识。2000年始作者采用开放撬拔复位钛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21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1临床资料患儿,女,11岁,因右肘及前臂畸形就诊。查体发现:右前臂不稳定,肘腕伸屈、各指活动功能良好。X线检查发现:尺骨远端大部份缺如,桡骨弯曲,桡骨头脱位,桡腕关节半脱位,肱骨滑车形成不全(图1)。诊断为先天性尺骨缺如(OgdenⅡ型)。拟施尺桡骨融合术稳定前臂,因经济困难未遵嘱住院,追寻未果。2讨论Frantz和Rabiny于1961年将先天性长骨缺如分为两类:末端缺如和间介缺如。二者进一步分为横向缺如和纵向缺如。腕部以远手的缺如,即为末端横向缺如。桡骨或尺骨缺如而手是完整的则为间介纵向缺如…  相似文献   
5.
螺旋CT尿路造影对输尿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评价螺旋CT尿路造影(CTU)对输尿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0例输尿管疾病患者的CTU三维图像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CTU图像质量很好、好、差分别占58.3%、38.3%、3.3%.单纯轴位像与轴位像结合CTU对各种输尿管疾病的定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6.7%和95%(χ2=10.38,P<0.01).结论应用CTU作为辅助诊断手段,可得到比单纯轴位像更多的诊断信息,并对输尿管病变作出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数字体层图像两种后处理方法(位移叠加法与滤波反投影法)对肺结节检测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采集经CT证实的50例肺部结节患者的数字体层图像,采用滤波反投影法和位移叠加法进行后处理。由3名不同年资的放射诊断医师阅片并记录评分结果。102个CT证实的结节按直径分为3组:<5 mm、5~10 mm、>10 mm组;按密度分为实性密度组及毛玻璃密度组。对两种处理方法检出的肺结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位移叠加法检出肺结节52个,滤波反投影法检出8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于直径<5 mm和5~10 mm组,滤波反投影法检出的肺结节数均多于位移叠加法(P=0.001、0.005)。结节直径>10 mm时两种方法的检出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7)。在不同密度组中,滤波反投影法检出的结节亦较多,与位移叠加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滤波反投影法对检出直径≤10 mm的肺结节、实性结节和毛玻璃结节均优于位移叠加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部位注射造影剂对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图像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15例拟行冠脉造影的患者,依造影剂注射部位,随机分为:左肘正中静脉组(20例)、右肘正中静脉组(49例)、右前臂贵要静脉组(23例)和右前臂头静脉桡侧组(23例)。观察各组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结果经右侧肘正中静脉团注成功后冠状动脉显影效果高于左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右侧肘正中静脉和右侧前臂贵要静脉团注成功后冠状动脉显影效果好,其次是右侧前臂头静脉桡侧。三组注射部位之间图像质量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为提高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在进行增强CT检查时右侧肘正中静脉为首选注射部位。其次是右侧前臂贵要静脉,再次可以考虑右侧前臂头静脉桡侧。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急诊发热伴胸部病变患者的的临床特点及胸部CT表现类型,以总结诊断经验来提高对此类患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因急诊发热、症状重、胸部CT示肺部明显异常、常规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而收治入院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急诊发热伴胸部病变患者老年人多,伴有慢性基础疾病的多,重症肺炎患者比率大,预后较差;发热原因以感染性疾病为主,其胸部CT异常以磨玻璃及实变、胸水等肺部感染征象为主;非感染性疾病胸部CT以胸腔积液较常见。结论急诊发热伴胸部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表现复杂,胸部CT可以明确显示胸部病变类型,为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期动态CT增强扫描平台型强化方案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80例肺内SPN病例作为实验组,行CT平扫及平台型强化方案多期动态CT增强扫描,绘制时间-密度曲线(TDC),观察曲线形态及对比剂到达峰值时间(TTP)。随机选取同期SPN病例80例作为对照组,行常规增强扫描。对两组的CT影像诊断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中肺癌52例,炎性结节12例,肺结核16例,三者间平扫、增强后各时间点CT值及最大净增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两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肺癌52例、炎性结节10例及1例肺结核TDC曲线呈台阶型,2例炎性结节呈双峰型,15例肺结核为平坦型,三者TDC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026,P0.001)。以增强扫描CT最大净增值20HU且60 HU为恶性SPN诊断阈值,实验组CT诊断敏感度为94.23%(49/52),特异度为89.29%(25/28),符合率为92.50%(74/80)。实验组64s的CT诊断符合率为92.50%(74/80),分别与对照组30s(70/80,87.50%)、120s(71/80,88.7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多期动态CT增强扫描平台型强化方案对SPN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肢全长拼接摄影测量肢体力线的准确度在实际应用中是可靠的。方法:对50例患者行全下肢摄影,应用全数字化大平板透视-摄影系统的拼接摄影功能得到全下肢全长,根据得到的影像测量髋-膝-踝角[180°-(测量的髋-膝-踝角)]得到畸形角度,再据测得的畸形角度做相关性分析。结果:畸形角度与术中截骨存在高相关性(相关指数=0.696,P<0.01)将畸形角度与术中截骨进行回归分析,畸形角度与术中截骨长度的线性关系存在。所获50例患者采用下肢全长拼接摄影肢体力线测量数据对术中截骨提供了可靠依据。结论:下肢全长拼接摄影可对肢体力线进行准确测量,为骨科手术截骨提供有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