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循环动脉瘤的诊断方法、手术时机和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前循环动脉瘤的检查方法、影像学特征、诊治过程及手术效果。结果:12例患者均行头颅CT检查,均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9例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11例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12例患者均采用翼点入路、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动脉瘤瘤颈夹闭术,术中瘤体破裂出血7例。出院时按GOS评分:恢复良好者9例;2例中度病残,但生活能自理;1例重度病残者生活不能自理。随访3~12个月,全组均无再出血发生、无死亡。结论:动脉瘤的确诊主要依靠DSA检查,但其阴性者应结合CTA综合判断,一经确诊尽早手术。目前,显微镜下选择翼点入路手术夹闭瘤颈仍是前循环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脑损伤大鼠的改善作用机制,本实验通过建立脑损伤大鼠模型,观察BMSCs移植对脑动脉栓塞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165、Notch1表达的影响。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动脉栓塞(MCAO)组、BMSCs移植组。检测脑组织栓塞区微血管数量,及各组大鼠VEGF165、Notch1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发现MACO组、BMSCs移植组大鼠的脑组织中微血管数量明显多于假手术对照组;MACO组和BMSCs移植组的VEGF165与Notch1的蛋白表达、VEGF165与Notch1的mRNA表达均高于假手术对照组;BMSCs移植组较MACO组更高。根据结果推测BMSCs移植可能通过激活Notch信号通路促进VEGF165的表达,而促进脑动脉栓塞区的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3.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附4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临床表现、影像特征和治疗措施.方法 报道4例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病例,结合文献分析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结果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是一种少见的血管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确诊有赖于影像检查,目前尚无针对性治疗措施.结论 应根据不同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率对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评价小骨窗开颅术血肿清除率对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的预后影响。方法241例施行小骨窗开颅术的HICH病例,根据血肿清除率分为A组(血肿清除率≤60%~<75%,70例)、B组(血肿清除率≥75%~<90%,117例)、C组(血肿清除率>90%,54例),对三组的术后再出血率、颅内感染率、血肿完全吸收时间及术后28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随着血肿清除率的增加,病人术后清醒时间及血肿完全吸收时间明显缩短(P<0.01),神经功能明显改善(P<0.05),治疗有效率显著提高,C组最有效(P<0.01)。死亡率C组较A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血肿清除率是影响小骨窗开颅术治疗HICH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动态观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sICAM-1和IL-1β含量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按入院先后随机选取25例被CT证实的颅脑损伤患者,按照入院时、24.48.96小时四个时间段分别采集血标本,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sICAM-1和IL-1β的含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颅脑损伤患者早期sICAM-1含量较对照组无变化,在48小时明显升高,并持续升高至96小时(P〈0.05)。sICAM-1含量与损伤程度无关,而与预后相关。皿清中IL-1β含量于入院时就有明显升高(P〈0.05),IL-1β升高不仅与损伤程度有关,而且与预后也密切相关。血清中IL-1β含量与sICAM-1含量相关。结论 血清中sICAM-1和IL-1β参与了颅脑后继发性脑损伤,sICAM-1和IL-1β升高反映了颅内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MRI在轻型颅脑损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I在轻型颅脑损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近 2年 9例诊断为轻型颅脑损伤患者 ,伤后不同时期颅脑CT扫描及MRI检查的资料。结果  9例患者伤后多次颅脑CT检查均为正常 ,而MRI检查表现为出血性改变 4例 ,T1W像为高信号 ,T2W像为高信号 ;表现为非出血性改变 5例 ,T1W像为等信号 ,略低信号 ,T2W像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fluid -attenuatedinversionrecovery ,FLAIR)为高信号。 结论 在轻型颅脑损伤诊断中MRI检查能提高出血性病灶及非出血性损伤的检出率 ,并可以避免一些漏诊。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19岁.因“右侧下肢麻木3个月、乏力2个月”于2011年6月入院.查体:右侧下腹部腹壁反射消失,右侧腹股沟平面以下痛温觉及深感觉减退.左侧下肢浅、深感觉无异常.双侧下肢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双侧踝阵挛(+),右侧髌阵挛(+),双侧Babinski征(+).右下肢肌力Ⅲ级,左下肢肌力Ⅳ级.MRI示:T11~12段偏右侧团块状等T1稍高T2信号影,病灶信号欠均匀,内见环状及片状钙化,边界清晰,约13 mm×17 mm ×30 mm大小,相应段胸髓明显受压、左移,内见水肿信号影.  相似文献   
8.
桥小脑角位置深在,涉及众多颅神经、血管和脑干等重要结构,研究表明起源于内听道前的道前型脑膜瘤患者术后面听神经功能保留较道后型及其它类型困难,术后发生面瘫、听力丧失的机会也明显增加。因此对桥小脑角脑膜瘤患者术前正确的判断与分型,以及面听神经功能的评定,为指导手术治疗和提高面听神经功能保留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开颅夹闭术与介入性栓塞术对颅内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脑血管痉挛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安徽省池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监护室接受治疗的137例颅内动脉瘤致SA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手段的不同将入选者分成观察组(栓塞术,105例)和对照组(夹闭术,32例)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脑血管痉挛相关因素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监护时间、住院时间、症状性痉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动脉瘤明显大于对照组,且血管痉挛程度、动脉瘤部位也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周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患者降低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9%)低于对照组(6.3%)(χ~2=1.634,P=0.20)。结论介入性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SAH患者的临床疗效突出,可大大减少此类患者发生脑血管痉挛事件的风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