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单髋关节置换术100例,双髋关节同时置换术50例,对术中失血量,突然病死率,神经血管损伤率,术后感染率,深静脉血栓率,关节脱位率及Harris评分进行比较,探讨双髋关节同时置换与单髋关节置换手术并发症及预后的关系。术中失血量,双髋组明显高于单髋组,其余指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双髋关节同时置换与单髋关节置换手术危险性无统计学差异,掌握好适应证,双髋关节同时置换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颈椎间盘纤维环及髓核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在颈椎间盘纤维环及髓核退变中组织形态的变化。方法:对正常人、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症、脊髓型颈椎病三组椎间盘纤维环及髓核进行电镜观察。结果:三组椎间盘胶原纤维无明显变化,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症与脊髓型颈椎病人的退变椎间盘细胞较正常人有明显变化,表现为严重退变或细胞坏死。结论: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盘以退变细胞为主,为退变早期阶段功能代偿期,脊髓型颈椎病椎间盘以坏死细胞为主,为退变晚期阶段,为不可逆期;颈腰椎间盘退变的组织形态学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3.
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迟发感染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迟发感染是脊柱内固定术后晚期并发症之一,随着脊柱椎弓根螺钉系统的广泛应用,其发病率逐渐增多。2000年6月~2002年12月,我院实施376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其中26例术后并发迟发感染。现将处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口服甘露醇CT小肠造影(MSCTE)对常见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口服等渗甘露醇溶液、肌注654-2后行CT小肠造影检查的受检者中经手术及小肠镜病理证实的71例小肠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常见小肠肿瘤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71例小肠肿瘤中,间质瘤(34例)、淋巴瘤(15例)、腺癌(10例)位于前三位,定位及定性准确率分别为98.6%和90.1%。结论口服甘露醇CT小肠造影对小肠原发性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小肠原发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急性脊髓损伤后内皮素-1与Ca2+含量的变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后伤段脊髓组织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含量和Ca2 含量的变化,探讨ET-1和Ca2 在继发性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80只,用改良Allen’s打击法,致伤力为50g/cm,造成C6~7段脊髓中度损伤模型后,用放射免疫法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测定SCI后2、4、8、24、72h、1周和2周脊髓组织中ET-1和Ca2 的含量。结果损伤节段脊髓组织ET-1和Ca2 含量均随病程而改变,伤后4h达最高峰,并分别持续至48h和72h,于1~2周仍维持较高水平,与正常值有显著性差异。结论SCI后早期伤段脊髓内ET-1和Ca2 含量增高,参与了脊髓继发性损伤,为临床上ET-1受体拮抗剂与Ca2 拮抗剂联合使用来减轻SCI后继发性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下胸腰椎间内肿瘤的临床表现和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37例下胸腰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18例曾分别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炎等疾病,最多者达6次,最少者1次,结论:下胸腰椎管内肿瘤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MRI定位定量准确,对病变检出率高,较X线、CT更早发现椎管内病变,是诊断椎管内肿瘤最先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颈椎间盘纤维环及髓核生化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颈椎病的发生、发展与颈椎间盘退变有关。作者通过分析正常人、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症 (Cervicaldischerniation ,CDH)患者及脊髓型颈椎病 (Cervicalspondyloticmyelopathy ,CSM )患者椎间盘纤维环及髓核的生化成分 ,了解颈椎间盘退变的变化过程。资料与方法 正常人间盘取自 4例新鲜尸体标本中的 17个颈椎间盘 ,平均年龄 31 5岁 ,生前均无颈椎疾患。 2例CDH患者年龄分别为 30及 35岁 ,均有外伤史及颈脊髓受压的症状和体征 ,影像学表现为单纯间盘突出 ,且经手术证实。CSM 8例 …  相似文献   
8.
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后纵韧带退变的病因和病理变化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合并后纵韧带退变(DPLL)的病因和病理变化过程。方法:回顾总结350例CSM手术所见,对术中切除的182例DPLL送病理切片行光镜观察。对2例正常人的颈椎后纵韧带(PLL)和5例典型的DPLL标本进行了电镜观察。结果:后纵韧带正常者168例(48%),DPLL182例(52%),其中纤维化增厚86例(24.6%),纤维化合并软骨化21例(6.0%),纤维化合并骨化75例(21.4%)。结论:CSM合并DPLL者高达到52%,其病因呈继发于颈椎间盘退变。DPLL退变过程分为3个阶段:纤维化增厚、软骨化和骨化。DPLL是OPLL成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颈椎间盘纤维环及髓核生化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在颈椎间盘纤维及髓核退变中生化成分的变化。方法:通过正常人、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症、脊髓型颈椎病3组椎间盘纤维环及髓核生成分测量,主要测定水分、胶原蛋白及蛋白多糖的含量。结果: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症与正常人椎间盘内生化成分无明显变化(P〉0.05),而在脊髓型颈椎病人的退变间盘中的生化成较正常人有明显变化(P〈0.05),主要表现为前者退变间盘中水分及蛋白多糖含量明显减少,而胶原蛋白明显增加,但Ⅰ/Ⅱ型胶原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单纯经椎间盘突出为退变的较早期阶段为可逆期,脊髓型颈椎病为退变晚期阶段,为不可逆期;颈腰间盘退变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硫酸镁用于脑损伤的治疗已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探讨硫酸镁对脊髓损伤后Na^ -K^ -ATP酶活性、丙二醛浓度与含水量的影响。方法:改良Allen’s法建立SD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损伤组和硫酸镁治疗组(脊髓损伤后30min-次性腹腔注射300mg/b硫酸镁),在伤后6,12和24h检测伤段脊髓Na^ -K^ -ATP酶活力、脊髓组织含水量及丙二醛浓度,与正常对照组(n=8)比较。结果:损伤组与对照组比较,Na^ -K^ -ATP酶活力降低,丙二醛浓度与脊髓含水量升高,差异有非常显性意义(P<0.01);治疗组与损伤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