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观察用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浆活性醛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患者。为两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抗心衰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加用卡维地洛进行治疗,在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浆活性醛水平的变化。结果:在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显著(Z=-1.962, 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较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较低,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血浆丙二醛(MAD)和4-羟基壬烯醛(4-HNE)水平与治疗前相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浆中醛类物质的水平降低得更明显,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用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可获得显著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此药可降低患者血浆中活性醛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心功能-内分泌-细胞因子这一潜在系统在慢性心衰(CHF)发病中的作用,以及苯那普利对该系统的作用。方法50例伴有心率〉90bpm的CHF患者分为B组与M组,分别使用苯那普利(5~10mg/d)及美托洛尔(12.5~50mg/d)治疗,根据血压及心率调整剂量,疗程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衰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①心功能: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B组的SBP下降明显,M组的HR下降明显,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YHA分级呈不同程度下降,以B组明显(Z=-2.078,P=0.038)。治疗后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有所减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舒张早/晚期心室充盈速度峰值比(E/A)有所升高,均以B组明显(P〈0.05);②心脏内分泌指标:治疗后血浆心钠肽(ABP)及脑钠肽(BNP)均有所下降,仍以B组明显;③细胞因子:治疗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白介素1β(IL-1β)的变化情况与内分泌指标相同,以B组明显(P〈0.05);④相关性分析显示ANP、BNP、TGF-β1与IL-1β四者两两呈正相关性(相关系数C〉0.850,P〈0.01);LVEF%与以上四者均呈负相关性(均│C│〉0.80,均P〈0.05)。结论心功能-内分泌-细胞因子这一系统可能在CHF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苯那普利治疗伴有心率加快CHF的临床疗效优于美托洛尔,前者可能是通过上述机制起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卡维地洛对动脉硬化大鼠主动脉内皮组织Cx37表达的调节作用,探讨卡维地洛治疗动脉硬化疾病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RT-PCR)技术测定正常组、动脉硬化组、卡维地洛干预组大鼠主动脉内皮缝隙连接蛋白Cx37 mRNA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实验组大鼠主动脉内皮组织Cx37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动脉硬化组大鼠主动脉内皮Cx37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维地洛干预后,随着剂量的增加,大鼠主动脉内皮组织Cx37表达上调,20mg/kg剂量组和30mg/kg剂量组与动脉硬化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卡维地洛治疗动脉硬化疾病可能与Cx37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4.
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疗效。方法 应用莫沙必利治疗 46例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 ,并与多潘立酮进行对照。以观察药物的临床疗效、对血糖的影响和不良反应。结果 莫沙必利对饱胀、早饱有效率 10 0 % ,恶心和 (或 )呕吐、腹胀、餐后不适为 81.8%、89.2 %、87.5 % ,尤其是对缓解饱胀、早饱、腹胀和餐后不适等糖尿病胃轻瘫症状明显优于多潘立酮对照组 (P <0 .0 5 ) ,并有助于血糖的控制 ,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莫沙必利是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安全有效的药物 ,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苯那普利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内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心功能-内分泌-细胞因子这一潜在系统在慢性心衰(CHF)发病中的作用,以及苯那普利对该系统的作用。方法50例伴有心率〉90bpm的CHF患者分为B组与M组,分别使用苯那普利(5~10mg/d)及美托洛尔(12.5~50mg/d)治疗,根据血压及心率调整剂量,疗程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衰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①心功能: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B组的SBP下降明显,M组的HR下降明显,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YHA分级呈不同程度下降,以B组明显(Z=-2.078,P=0.038)。治疗后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有所减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舒张早/晚期心室充盈速度峰值比(E/A)有所升高,均以B组明显(P〈0.05);②心脏内分泌指标:治疗后血浆心钠肽(ABP)及脑钠肽(BNP)均有所下降,仍以B组明显;③细胞因子:治疗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白介素1β(IL-1β)的变化情况与内分泌指标相同,以B组明显(P〈0.05);④相关性分析显示ANP、BNP、TGF-β1与IL-1β四者两两呈正相关性(相关系数C〉0.850,P〈0.01);LVEF%与以上四者均呈负相关性(均│C│〉0.80,均P〈0.05)。结论心功能-内分泌-细胞因子这一系统可能在CHF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苯那普利治疗伴有心率加快CHF的临床疗效优于美托洛尔,前者可能是通过上述机制起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再发梗死风险评估与防治措施。方法收集坚持随访的NSTEMI患者126例,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63例。干预组给予全面健康指导并每月随访;对照组给予普通出院宣教且每3个月随访1次。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观察患者是否再度发生心肌梗死,并分析与再梗死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随访期内,干预组仅4例再发梗死,而对照组有11例再发梗死,两组再梗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经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发现,“合并高脂血症、合并糖尿病、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随访次数〈1次/2月、活动过少”是NSTEMI再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0,且模型分类判对率超过87%)。结论对NSTEMI患者进行周全的宣教并密切随访,注意控制血脂、血糖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在身体条件许可的条件下适量运动,是预防NSTEMI患者再梗死的一个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7.
谢绍洽  谭志雄  郑创建 《中国热带医学》2009,9(7):1260-1260,1299
目的 观察洛美沙星与环丙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9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8例,应用洛美沙星注射液0.4g,ivdrip,qd,疗程7-10d;对照组50例,应用环丙沙星注射液0.4g,ivdrip,qd,疗程7-10d。结果实验组的痊愈率、有效率为81.25%、97.96%,对照组为76.0%、92.0%;实验组的细菌清除率为85.0%,对照组为84.21%;实验组的不良事件反应率为4.44%,对照组为4.0%,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洛美沙星注射液在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广东省阳江市流动人口肺结核的现状。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阳江市2007~2008年流动人口新登记肺结核病例。结果244例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完成治疗和调查,其中39.8%为涂阳病例,涂阳治愈率为95.9%。15~2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多,占45.9%;劳动工人占职业构成的57.0%;发现方式中,通过因症就诊的占89.8%;年收入低于10000元占总调查人数57.8%。结论流动人口中的青壮年工人是结核病防控的重点,应提高病人的发现率与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关系。方法:选取112例冠心病AR患者为观察组(AR组),冠心病阿司匹林敏感(AS)患者(AS组)及健康对照组各112例为对照组,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Treg及其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百分含量;使用花生四烯酸(AA)及二磷酸腺苷(ADP)作为诱导剂测定血小板聚集率(PAR)。将冠心病AR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及复方丹参滴丸两组分别进行干预,比较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AR组及AS组Treg、TGF-β1及IL-10均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AR组明显低于AS组(P0.05)。AR及AS组AA-PAR及FDP-PAR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氯吡格雷组Treg、TGF-β1及IL-10均显著高于复方丹参滴丸组(P0.05),且AA-PAR及FDP-PAR显著低于复方丹参滴丸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Treg、TGF-β1及IL-10均与AA-PAR及FDP-PAR呈显著负相关性。结论:冠心病AR患者Treg、TGF-β1及IL-10均明显降低,其与PAR呈负相关性,提示Treg可能是AR患者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氯吡格雷抵抗(CR)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22例,采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根据测得结果分为氯吡格雷抵抗(CR)组54例及氯吡格雷敏感(CS)组68例,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糖代谢、脂代谢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情况。并通过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确定分析此类患者C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高血压、吸烟史及高脂血症等指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空腹血糖(FBG)显著比CS组高,而高密度脂蛋白则显著低于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均是CR发生的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CR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是CR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