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经皮肝穿刺肝癌射频消融术是近年来应用于肝脏肿瘤治疗的一项新技术,具有安全、创伤小、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好、适应证广且并发症少的特点,已成为临床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1]。血浆识别因子活性经皮射频消融术(PRFA)治疗靠近膈顶部肝癌,容易引起膈肌损伤,其严重程度不一。膈肌损伤可导致腹腔出血、血气胸、胸膜渗出等,严重者有膈肌穿孔导致膈疝[2-5]。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原发性肝癌患者不同治疗方式4个时间点(术后2个月以内)生命质量与癌因性疲乏状况,并分析癌因性疲乏对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选择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肝癌行手术切除的患者54例(手术组),经皮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63例(PRFA组),采用肝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及Piper疲乏修正量表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5 d、第4周、第8周4个时间点进行生命质量各指标及癌因性疲乏各指标的测量。结果:与手术组相比,PRFA组患者在认知疲乏、行为疲乏及癌因性疲乏术后第4周恢复最好,明显优于手术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8周时在癌因性疲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所有患者癌因性疲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低于治疗前。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年龄、睡眠、收入、文化、手术切除、疲乏状况总分及行为疲乏对于生命质量总分及4个维度有影响(P<0.05)。结论:PRFA组患者近期的癌因性疲乏较手术组更使患者受益,但两种治疗方式均可明显地降低癌因性疲乏。两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与生命质量在多个维度上呈显著负相关,疲乏与生命质量两者相互影响,应采取干预措施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极早期肝癌的疗效并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对收治的102例极早期肝癌病人行微波消融治疗,统计分析其完全消融率、总体存活率、无病存活率。结果 截至随访结束,全组肿瘤完全消融率96.1%,1、3、5年总体存活率和无瘤存活率分别为94.1%、84.3%、72.5%和90.2%、73.5%、59.2%。结论 经皮微波消融是治疗极早期肝癌安全、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和分析行手术切除、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及经皮射频消融(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PRFA)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2个月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择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肝癌行手术切除的患者54例、TACE治疗的患者55例、PRFA治疗的患者63例,采用肝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2.0版对三组患者术前、术后第5天以及术后第2、4、8周5个时间点进行生活质量各指标的测量。结果 PRFA组患者在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症状/不良反应等方面,于术后第4周恢复最好,显著优于手术组(P<0.05)。除社会功能外,三组患者在术后第8周时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三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术前水平。结论 3种治疗方案均可明显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术后近期生活质量,PRFA及TACE较手术治疗更使患者受益。对于同时符合手术治疗及微创治疗指征的患者,选择微创治疗可使患者近期获得更优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规范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的方法,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方法 健全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组织,完善护理制度、标准与流程,强化护理人员培训,加大考核力度.结果 进一步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结论 规范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有效地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总结深化整体护理,开展温馨服务的做法。方法通过制定目标与要求,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结果强化了护士整体护理理念,使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落实到位,护理服务质量明显提高。结论深化整体护理,开展温馨服务,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了护理队伍素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肝癌患者在术后由于肝脏受损常应用保肝药物,而术后因免疫功能低下及手术的创伤易并发伤口感染,常需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临床上常联合使用这两类药物.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商品名为易善复,由赛诺菲安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与奥硝唑注射液(商品名为普司立,由山西普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之间存在配伍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病因类型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三甲基胺N-氧化物(TMAO)和人连蛋白(Zonulin)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东阳市人民医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8例(脑卒中组),脑卒中组根据两种不同病因类型又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LAA)组85例和心源性栓塞(CE)组23例。另选择我院健康体检者59例(对照组)。比较3组Zonulin、TMAO、白细胞计数和血脂水平及其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AA组白细胞计数和载脂蛋白(apo)B水平明显升高,apoA-Ⅰ、apoA-Ⅰ/apoB、HDL-C水平明显降低,CE组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LAA组和CE组TMAO、Zonulin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年龄均衡后脑卒中组TMA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763.0±408.7)μg/L vs(1642.0±144.1)μg/L,P<0.01]。LAA组TMAO水平与颈动脉斑块面积呈正相关(r=0.333,P=0.009)。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外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肝癌经皮射频消融治疗(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PRFA)术后并发胆汁瘤的临床特点和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2年1月行经皮RFA术后并发胆汁瘤的9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发胆汁瘤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结果肝癌RFA术后并发胆汁瘤与基础疾病及机构损伤等有关。9例患者中,7例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atheter drainage,PTCD)后治愈;1例患者行PTCD减轻黄疸后,在B超引导下行胆汁瘤穿刺引流结合引流管内抗生素冲洗后治愈;1例患者多次行PTCD后肝功能无明显改善,感染无法控制,最终死于肝功能衰竭、肝肾综合征。结论 PTCD和抗生素冲洗是相对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积极控制感染、加强生命体征及血糖监测、做好营养支持与心理护理等是防治RFA术后并发胆汁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