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9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摘要】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对闭孔疝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证实的闭孔疝患者的MSCT表现。结果 7例患者均可见在闭孔外肌和耻骨肌之间出现疝囊,并伴有程度不等的肠梗阻,表现为小肠肠管扩张、积液,其中4例患者出现肠壁的缺血坏死,表现为肠壁增厚、水肿,增强扫描肠壁强化减弱,腹腔可见积液,2例患者出现小肠穿孔。结论 MSCT可准确诊断闭孔疝及其缺血坏死、穿孔等并发症,对术前评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糖皮质激素治疗与胸片所见的关系。【方法】收集广州市458例SARS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每次胸片资料。所有患者都临床确诊并经免疫学检查证实,临床资料及胸片资料同时较齐全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应用激素与否将其分为两组。【结果】应用激素组257例,未用激素组201例。两组在首次见到肺内病变时间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17,P=0.157);激素用于临床表现较严重的病例,胸片上肺内病变达高峰时间较未用激素组长(t=3.242,P=0.001),所累及的肺小区个数较多(t=3.982,P〈0.001),住院时间较长(F=2.731,P〈0.001)。始用激素于病程10d之内及10d之后比较,后者肺内病变达高峰时所累及的肺小区个数较多。最大日剂量较大者,其病变存留较久、住院时间较多(F=3.040,7.044;P〈0.001,〈0.001)。【结论】激素用于症状较重的SARS患者的情况下,病死率不高,提示激素在SARS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淋巴细胞性及髓细胞白血病脊椎骨髓的MRI表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L)及髓细胞白血病(ML)脊椎骨髓MRI表现的异同。【方法】对初诊的20例LL,10例ML进行脊椎骨髓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全部白血病的诊断均经骨髓细胞学检查证实。MRI检查使用0.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自旋回波(SE)序列T_1加权像(T_1WI)及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T_2加权像(T_2WI)。在T_1WI上将骨髓浸润分为局灶型、弥漫型、斑驳型3种类型。观察LL及ML脊椎骨髓MRI的信号强度、骨髓浸润方式、椎体形态及周围组织改变。【结果】T_1WI上,85%的LL及80%的ML椎体骨髓表现为低信号;T_2WI上,80%的LL及70%的ML为高信号。LL与ML在T_1WI及T_2WI上的信号表现无统计学差异(P>0.05)。75%的LL及80%的ML椎体骨髓为弥漫型浸润。【结论】LL与ML脊椎骨髓MRI表现极其相似,但伴有的椎体形态学特征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105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X线临床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报道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X线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105例SARS的X线胸片表现。所有病人均为本院2003年1月30日至3月31日诊治的患者,均符合我国卫生部的临床诊断标准,有完整的胸部X线照片资料。按病变早期表现及进展情况将其分为两个类型。①渗出型:由肺内局限或多发病灶发展至弥漫分布。②间质型:以肺部间质性炎症为早期主要表现,其后或可出现肺实质渗出性病变。[结果]75例SARS表现为肺内渗出性病灶,25例早期呈间质性炎症,随后出现明显肺内实变。5例主要表现为肺间质性炎症。首次发现肺内病变至病变完全吸收时间,为7~46d,平均19d。[结论]SARS的X线影像学表现以肺实质渗出性病变和间质性炎症为主,首诊后7~10d达高峰。大部分病人肺内病变可完全吸收,目前尚未见有后遗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大肠埃希菌引起阑尾炎所致腹壁坏死性筋膜炎案例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总结1例由盲肠癌侵犯阑尾,由大肠埃希菌感染引起腹壁坏死性筋膜炎的影像学、组织细胞学、及病理学综合分析。结果该病例CT平扫表现为全腹壁弥漫性水肿,皮下广泛性积气,腰大肌脓肿,增强后呈环形强化,盲肠管壁不规则增厚,阑尾包绕其中,阑尾远端增粗、短缩,增强后明显强化,阑尾周围炎性渗出,取腹壁脓液细菌培养为大肠埃希菌,经肠镜及病理检查,证实盲肠腺癌,阑尾开口闭塞,经临床有效治疗后复查,腹壁脓肿、皮下积气明显减少。结论对于大肠埃希菌继发引起阑尾炎所致腹壁坏死性筋膜炎,应根据腹壁坏死性筋膜炎症状、体征及特点早期做出诊断,采取正确的检查方法,了解病变的范围及病因,为临床治疗提供及时、准备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I平扫及动态增强在肝脏炎性假瘤(IPL)诊断与鉴别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行Gd-DTPA动态增强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PL12例13个病灶,重点观察病灶在动态增强扫描中的强化方式及特点。结果12例患者共发现13个病灶,在T1WI上,4个病灶呈等信号,其余呈低信号。在T2WI上,6个病灶呈高信号,4个呈等信号,3个呈低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后,病灶强化方式及特点如下:(1)全部病灶呈延迟强化;(2)动脉期4个病灶可见强化,其余无明显强化;(3)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可见周边部环形强化(9/13,69.23%)、分隔样强化(6/13,46.15%)、中心或偏心性小结节状强化(2/13,15.38%)、全瘤不均质强化(1/13,7.69%);(4)延迟期病灶内存在无强化区(7/13,53.85%);(5)延迟期病灶缩小感(4/13,30.77%)。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可反映IPL的血供特点及病理特征,对定性诊断与鉴别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特点。方法收集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于胃17例,小肠7例,结肠2例;CT平扫肿块呈软组织密度,密度均匀者8例,瘤内有低密度坏死者18例,肿块内有钙化者5例,边缘清晰者19例。增强扫描时肿瘤实质区明显强化,CT增值在20~60HU,内部坏死囊变区无强化;其中良性5例,恶性21例。免疫组化26例均显示CD34阳性。依据肿瘤的肉眼病理结构差别,将其CT表现形式概分为实体型、小灶坏死型、大灶坏死囊变型。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预测良恶性和估计预后有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磁敏感成像(SWI)与多层螺旋CT(MSCT)在脑微出血灶(CMB)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脑微出血灶患者SWI及MSCT图像。分别计数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皮层、皮层下白质区、基底节、丘脑区、脑干、小脑等部位CMB灶总数量,比较两种方法检出CMB灶数目的差异,并分析该两种方法在不同脑部位检出CMB病灶数目的差异。结果:SWI序列与MSCT两种方法检出CMB灶总个数及在不同脑部位检出CMB病灶个数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SWI序列对CMB病灶的检出数量高于MSCT。结论:相比于MSCT,SWI序列对CMB病灶的检出更敏感,检出率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检查对脊柱压缩性缩性、爆裂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2月-2008年11月间136例胸腰椎压缩性、爆裂性骨折病例,观察分析X线平片及CT上的脊柱骨性结构、椎管损伤情况。结果X线平片上136例患者127例显示胸腰椎压缩性、爆裂骨折,其中14例椎管内见明确小骨片(10%);9例未见明确骨折征象。CT上全部病例可见椎体粉碎骨折。40例前柱骨折;22例椎体中柱骨折;25例后柱骨折;脊柱前、中两柱同时骨折23例:前、中、后三柱同时骨折26例。结论CT检查更能显示脊柱压缩性、爆裂性骨折中骨折碎片、脊椎前,中,后柱损伤的详情,临床上要重视X线平片及cT检查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对结肠癌合并肠壁穿孔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证实的结肠癌合并穿孔的临床及MSCT资料。结果:本组21例中,X线腹平片发现腹部游离气体15例,CT见腹部游离气体18例;21例均发现结肠管壁不同程度的增厚,伴有肠梗阻8例。CT术前正确诊断肠穿孔18例(85.7%);术前正确诊断肠癌合并穿孔16例(76.1%)。结论 :MSCT对结肠癌合并肠穿孔具有较高的术前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