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比较荷载达沙替尼(DAS)的透明质酸(HA)-姜黄素(CUR)自组装胶束(THCD-NPs)与混合给药(DAS+CUR)在细胞及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将乳腺癌4T1细胞分别与DAS+CUR、THCD-NPs共孵育4,12,24 h后用蛋白定量法测定4T1细胞的药物摄取率;将DAS+CUR混合物和THCD-NPs通过尾静脉注射进SD大鼠体内,于不同时间点采血,测定大鼠体内DAS和CUR的血药浓度,绘制药时曲线,用WinNolin 8.2药代动力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建立了同步检测血浆中DAS和CUR的HPLC法;相同时间点下THCD-NPs组细胞DAS和CUR的摄取率均大于CUR+DAS组。大鼠体内药动学结果显示:THCD-NPs组DAS和CUR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药物平均滞留时间(MRT)、半衰期t1/2等参数均大于DAS+CUR组。结论 THCD-NPs能显著提高DAS和CUR的细胞摄取率,有效增加两种药物在大鼠体内的滞留量,延长体内循环时间,有望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bronchiolitis,DPB)[1-2]是弥漫存在于两肺以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为主要区域的特殊气道炎性疾病,目前发病机制不明确,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呼吸急促等,临床上容易误诊、漏诊,严重者可导致呼吸功能障碍.随着对本病认识的深入,我国近些年来已有陆续报道,说明我国DPB并非少见病例.现对本院经病理或临床诊断的3例DPB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提高对DPB的CT表现和临床特点的认识及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例确诊为DPB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均以慢性咳嗽、咳痰伴活动后气促为主诉,肺部听诊均闻及湿啰音,HLA-B54均阳性,但冷凝集试验均阴性,肺功能均以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1例经病理确诊,胸部影像见典型弥漫小叶中心性结节影,但无慢性鼻窦炎病史,口服阿奇霉素0.25g,隔日1次,治疗12个月后肺部病灶明显吸收;1例经临床确诊,胸部影像见典型弥漫结节影伴支气管扩张和间质性肺纤维化,既往有慢性鼻窦炎病史,口服阿奇霉素0.25 g,隔日1次,治疗7个月后肺部病灶明显吸收;2例患者初期均长期误诊.结论 2例患者具有DPB典型临床表现,但某些特征有别于一般日本DPB患者,2例病例均显示长期口服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DPB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红霉素(EM)对鼻病毒(RV14)介导的细胞因子产生和气道黏液高分泌的抑制作用.方法 EM预处理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549)3 h后,用RV14刺激细胞,然后采用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L-6和IL-1β的浓度,并用western.印迹检测磷酸化p44/42MAPK信号分子变化情况.结果 EM明显抑制RV14介导的IL-6和IL-1β的产生和分泌(P<0.01),并且对RVi4介导的p44/42MAPK的激活也有抑制作用(P<0.01).结论 EM可有效抑制RV14介导的细胞因子的产生和分泌,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阻断p44/42MAPK信号分子的激活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