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和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肿瘤持续或间断地释放儿茶酚胺,进而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男性略多于女性,以20~40岁好发。  相似文献   
2.
股骨颈骨折后继发股骨头缺血坏死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股骨颈骨折后继发股骨头缺血坏死的MRI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14例有股骨颈骨折手术病史、经MRI证实为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人的MRI图像,分析其MRI影像表现并进行分型.结果全部患者共14个部位.在T1WI、T2WI上,坏死区域10例表现为高T1中高T2信号;3例表现为斑片状低T1低T2信号;1例表现为大片状低T1混杂T2信号.骨折线表现为条状低T1稍高T2信号,钉道呈规则条状低T1低T2信号. STIR序列上与坏死区邻近的股骨头和股骨颈的正常骨髓内13例可见弥漫性高信号, 1例为低信号.按照与股骨头缺血坏死塌陷有关的坏死面积的大小分为三型,其中Ⅰ型9例,表现为股骨头外上象限的小面积梗死;Ⅱ型2例,为股骨头上自外上象限至圆韧带窝的窄带状梗死区域;Ⅲ型3例,呈股骨头大面积梗死.14个病例中7例出现股骨头塌陷,其中Ⅰ型有4例,Ⅱ型有2例,Ⅲ型中有1例.14例X线平片均不能诊断股骨头坏死.结论 MRI在股骨颈骨折后继发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并且对坏死股骨头预后的判定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石骨症合并肉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骨症(osteopetrosis)又名大理石骨病、广泛性脆性骨质硬化症、Albers-Schonberg病等,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骨发育障碍性疾病。而肉瘤发生在石骨症病人身上更为罕见。现报道石骨症合并肉瘤1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定量CT(QCT)骨密度仪测量激素治疗康复SARS患者腰椎的骨密度(BMD),以监测短时间大剂量静脉用激素治疗对腰椎BMD的影响。方法采用GE CT/e型CT扫描机和QCT-5000型QCT骨密度测量体模和软件,测量了128例使用激素治疗的康复SARS患者和116例对照组人群L2-4腰椎椎体BMD。进行统计学处理,检验使用激素治疗SARS患者的腰椎BMD与对照组或文献报道值之间差别的显著性。结果128例使用激素治疗的康复SARS患者,其中82例平均使用激素剂量3773mg,其余46例使用了激素但不知确切剂量。其中男性23例,平均腰椎BMD为148.2mg/cm^3,与对照组(37例)年龄相当,平均腰椎BMD为142.9mg/cm^3,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女性两组年龄不匹配,选择20—49岁范围,每10岁为一组分别与对照组和文献报道的相对应年龄段进行比较,两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治疗SARS所采用的短时间大剂量静脉用激素在用药后半年时间没有引起腰椎BMD减低。  相似文献   
5.
骨梗死的影像学改变及病理表现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 探讨骨梗死的病理演变及其影像学表现。方法6例骨梗死中5例行平片检查,4例行CT检查,3例行MR检查。结果 6例骨梗死共累及10个部位,股骨下段4个,胫骨上段4个,胫骨下段1个,股骨颈及粗隆部1个。其中2个部位经手术病理证实,平片均显示髓腔内不均匀性骨化。CT显示髓腔内呈地图样改变,周围环以硬化边。MRI显示病变的组成分为3部分,中心是完全坏死的骨髓和骨组织,外围是部分坏死的骨髓和骨组织,再外边是充血区及正常骨组织。1例于骺早闭的上方发现骨梗死,根据骨折愈合动物实验研究,认为是静脉窦栓塞所致。结论 MRI是检查诊断早期骨梗死最为有效的方法,可以发现早期病变。X线平片对于中晚期病变有帮助,CT较平片敏感,骨梗死的诊断最好采用MRI、CT以及平片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儿童髋关节骨化过程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2-14岁儿童髋关节CT正常表现。资料与方法对57例2—14岁儿童66个髋关节行CT扫描。回顾性分析其CT图像。结果 发现2~14岁儿童髋关节由于髋臼、股骨头及大小粗隆、坐骨骨骺的软骨内成骨过程中,可出现股骨头透亮环征、新月征及髋臼钙化簇征,还可见小凹征和股骨头大小粗隆及坐骨骨骺的CT表现。结论 CT可清楚显示儿童髋关节在软骨内成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改变,熟悉这些改变可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 正确评估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肩盂骨缺损的影像学研究,应用64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规范化肩盂标准正面观影像.方法 对35例(70侧)成人志愿者的肩盂进行64层螺旋CT扫描,之后在三维工作站上通过重建肩盂的三维图像(去除肱骨头影像),在三个多平面重建和一个三维容积再现重建图像上,通过调整不同平面上的彩色参考线,按标准化确定肩盂标准正面观.为验证该方法的可重复性,三位放射科医师根据上述方法在三维工作站上分别取得肩盂的标准三维正面观影像及标尺,并以二维图像的格式导出,利用AutoCAD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测量三位医师在三维工作站上所制作的肩盂正面观的图像,肩盂下部前缘最突点、后缘最突点之间的距离为[(28.1±3.3)mm,下同],肩盂上缘最突点、下缘最突点之间的距离为(38.7±3.7)mm.三位医师所取得正面观影像的测量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我们提出的方法,在三维工作站上取得肩盂标准正面观影像是简便、可行的,其可重复性较高,对临床工作中规范化肩盂标准正面观以精确评估肩盂骨缺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正常肩盂CT三维重建标准正面观影像上确定肩盂下部圆心的可行性,比较同一个体左、右肩盂的半径大小,为术前精确定量评估肩盂骨缺损比例提供影像学依据. 方法 本研究测量了35例成人双侧正常肩盂(共70个),每个肩盂均行64层螺旋CT扫描,由1位医生在三维工作站上获得肩盂的标准三维正面观影像及标尺,并将其以二维图像的格式导出.3位医生分别利用AutoCAD2006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做肩盂下部前缘最突点、下缘最突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再做后缘最突点、下缘最突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将两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定为肩盂下部的圆心,分别测量该点到肩盂前下缘、后下缘和后缘的距离.比较3位医生测量的圆心到肩盂前下缘、后下缘和后缘距离值,以及左、右肩盂相应距离的测量数据. 结果 肩盂下部圆心到肩盂后缘最突点之间的距离(即圆的半径)为(14.1±1.6)mm,到肩盂前下缘的距离为(14.0±1.7)mm,到肩盂后下缘的距离为(14.1±1. 6)mm.3位医生测量的圆心到肩盂后缘距离值之间及左、右肩盂相应测量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正常肩盂的CT三维标准正面观影像上利用肩盂下部前、后、下缘最突点确定肩盂下部圆心的方法是简便、可行的,可重复性较高.正常人左右肩盂下部的半径是一致的.以上结论可用于单侧肩盂骨缺损的精确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