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常规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疗效、副作用和治疗后的美容效果。方法106例患者中,62例常规放疗(CR),46例三维适形放疗(3DCRT)。放疗范围根据肿块大小、部位、腋淋巴结是否受累而定。应用直线加速器6 MV X线照射,处方剂量50 Gy5周,瘤床追加6~9 MeV电子线10~15 Gy1.0~1.5周。结果CR组复发3例,远处转移5例,死亡2例;3DCRT组复发1例,远处转移4例,死亡2例。两组放疗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与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R组中11例发生了放射性肺炎,3DCRT组无放射性肺炎发生(P<0.01)。放疗后0.5、1.0年美容效果达优良者CR组分别占90%、93%,3DCRT分别占92%、94%(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3DCRT在近期疗效和美容效果等方面与CR相似,但前者可明显降低放疗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考察不同布局的后装机房各监测点(电缆孔、控制台、防护门、候诊位)的周有效剂量,为改善职业人员辐射防护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依据射线强度衰减所遵从的平方反比定律及指数规律,推导出各监测点的周有效剂量计算公式,依次计算放射源处于不同位置时各监测点的周有效剂量;用MEDCOM射线检测仪测量后装机放射源活度最大时,放射源处于不同位置各监测点的空气比释动能率,计算周工作负荷,即可得各监测点的周有效剂量。 结果:考虑距离因素后,各监测点(电缆孔、控制台、防护门、候诊位)的周有效剂量理论值分别由13.00、30.90、0.012 10、1.200 μSv降至2.08、2.29、0.004 75、0.564 μSv;实验值则分别由4.32、25.60、2.01、1.96 μSv降至2.16、2.96、1.55、1.41 μSv。 结论:考虑距离因素的后装机房布局能显著降低职业人员的周有效剂量。  相似文献   
3.
基因组不稳定是肿瘤的重要标志,细胞分裂过程中调节遗传稳定性的相关蛋白质与信号通路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极光激酶(Aurora kinase)是一类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其包括极光激酶 A(Aurora-A)、极光激酶 B(Aurora-B)和极光激酶 C(Aurora-C)3 个亚型,在细胞周期中呈动态分布。通过调控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体的成熟和分离、双极纺锤体的组装和稳定、染色体的精确分离等过程,以确保细胞周期的正常完成。爪蟾驱动蛋白样蛋白 2 靶蛋白(TPX2)是 Aurora-A 的关键调节剂之一,在有丝分裂纺锤体的组装和维持纺锤体极的完整性方面至关重要。最近有学者发现了 Aurora-A/TPX2 复合体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新作用。因此,本文就 Aurora-A 和 TPX2 的生物学特性、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 Aurora-A/TPX2 复合体作为一个新的功能单位在肿瘤形成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术中放射治疗(intraoperative radiation therapy, IORT)是在手术过程中进行的对局部予以高剂量照射的治疗方法,同时可排除部分或全部附近的剂量限制敏感器官,随着有效辐射剂量增加,使局部肿瘤控制得到改善,以提高胰腺癌患者的生存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接受IORT,可对局部肿瘤控制有所改善,同时也可缓解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疼痛症状,患者生存率也有所改善。本研究对IORT技术在胰腺癌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摘要] 放射性直肠炎(RP)是指盆腹腔、腹膜后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后引起的直肠损伤,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急性RP具有自限性,停止放疗后症状多可缓解,病情迁延严重的患者只占很小一部分。临床治疗多以对症治疗为主,该文主要就RP的内科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血清p53抗体与临床病理特征和常规分割放疗疗效间关系,以及放疗前后p53抗体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选择未行手术及化疗的食管癌患者46例为实验对象,并选30例健康人做对照。采集放疗前1d、放疗20、40、60Gy时患者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p53抗体。结果食管癌患者血清p53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人(39%:0;P=0.000),放疗前、放疗20、40Gy的相似(39%、39%、35%,P=1.000、0.666)),放疗前、放疗60Gy的有差别(39%、15%,P=0.010),放疗40、60Gy的有差别(35%、15%,P=0.030)。食管癌患者血清p53抗体检测的敏感性为39%,特异性为100%,符合率为63%,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52%(kappa=0.34)。食管癌患者血清053抗体阳性率与肿瘤病理分化程度、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02、0.014、0.015),与患者性别、年龄、原发肿瘤长短、部位无关(P=0.918、0.870、0.102、0.953)。放疗有效患者的血清p53抗体阳性率显著低于放疗无效者(61%、100%,P=0.000)。结论检测血清p53抗体水平有助于食管癌的诊断;放疗前后动态测定食管癌患者血清p53抗体的变化规律,有助于判断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碳离子(^12C^6+)辐射对恶性肿瘤的治疗作用,初步确定治疗安全剂量,观察其急性副反应及近期疗效。方法12例表浅肿瘤患者(受试者)分为2个组,A组5.10~8.79GyE/次,1次/d,连续9d总剂量50.94~70.41GyE;B组5.04~8.58GyE/次,1次/d,连续7d总剂量35.88~60.06GyE。采用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判断急性损伤并通过局部肿物缩小程度评价近期疗效。结果治疗结束随访2个月后,A、B组受试者皮肤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4、3/8,两组无明显血液毒性和严重皮肤反应。A、B组局部肿物缩小程度≥50%分别占3/4、5/8。结论 ^12C^6+束治疗表浅肿瘤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联合奈达铂单药用于局部晚期子宫颈癌同步化疗与PF方案同步化疗的近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62例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均采用盆腔外照射调强放疗和腔内后装治疗的放疗方案,放疗期间随机分为两组同步化疗:单药奈达铂方案组(N组)32例,5-氟尿嘧啶加顺铂方案组(PF组)30例,比较2种方案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62例患者全部完成同步放化疗.N组CR率为93.8%,PF组为93.3% (P >0.05).N组和PF组有效率均为100.0% (P >0.05).两组主要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肾毒性反应.其中N组和PF组Ⅲ度以上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6.3%和20.0%,Ⅲ度以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3.1%和10.0%,Ⅲ度以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3%和2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调强放疗联合单药奈达铂同步放化疗与PF方案同步放化疗,均能提高子宫颈癌患者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均可以耐受;2种化疗方案疗效相近;单药奈达铂同步放化疗不良反应较轻,患者更易耐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人参皂苷Rg3(GRg3)治疗大鼠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效果。方法 将100只大鼠21.5Gy照后第7天分别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20只)、GRg3治疗组(GRg3 20、40、80mg/kg灌胃,每亚组20只)及混合液治疗组(思密达混合液灌肠20只)。2周后将5个组大鼠3ml/kg水合氯醛麻醉后腹主动脉采取血标本约5ml后处死。取直肠组织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做组织溶浆测Bax、NF-κB含量,另一部分做HE染色观察直肠组织病理改变。血标本离心后取上清液用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IL-2、IL-6、TNF-α及MPO水平。结果 GRg3治疗组显示GRg3浓度升高血清炎性因子、血清MPO浓度及大鼠肠组织Bax及NF-κB浓度呈降低趋势,且高剂量GRg3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 P<0.05,混合液治疗组与高剂量GRg3组相比 P>0.05。表明GRg3对大鼠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结论 GRg3能降低血清炎性因子及放射性直肠炎大鼠肠组织中Bax及NF-κB浓度,且较正常对照组疗效好,GRg3可用于治疗大鼠急性放射性直肠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全面评价术后放疗与术后化疗辅助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提供决策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 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检索截止时间为2015年8月31日。全面收集术后放疗与术后化疗辅助治疗子宫内膜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两名评价者独立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并交叉核对提取资料,采用 RevMan 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篇 RCT(112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与术后化疗辅助治疗相比,术后放疗并不能提高子宫内膜癌5年生存率(RR =0.94,95%CI 为0.80~1.10,Z =0.77,P =0.440)、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RR =0.98,95%CI 为0.90~1.07,Z =0.52,P =0.610)和降低复发率(RR =1.06,95%CI 为0.91~1.24,Z =0.75,P =0.450),但可降低3~4级血小板减少症(RR =0.13,95%CI 为0.07~0.27, Z =5.62,P <0.00001)和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RR =0.01,95%CI 为0.00~0.03,Z =8.27,P <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Ⅲ~Ⅳ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而言,与术后放疗相比,术后化疗辅助治疗可以提高晚期子宫内膜癌的5年生存率(RR =0.79,95%CI 为0.68~0.91,Z =3.15,P =0.002)和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RR =0.82,95%CI 为0.69~0.97,Z =2.31,P =0.02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证据表明,与术后放疗相比,术后化疗可能会提高晚期患者的生存率,其远期疗效尚待大样本高质量的 RCT 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