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8篇
基础医学   24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84篇
外科学   75篇
综合类   13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人正常肱骨头形态学与假体设计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测量国人肱骨头相关解剖数据,为设计适合中国人的肱骨头假体提供参考值.方法100根成对防腐肱骨(男28对,女22对),用CT软件测量头心-干轴距、头干角、头-结节高度差、头半径、关节面张角等共13项参数.结果所得数据行统计学处理,得出各参数分布规律及其间的相关性,性别间比较有显著差异,而左右间差异不显著,除头干角比西方人稍大外,其余参数均较西方人小,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有必要设计符合国人肱骨解剖特点的假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抑癌基因 (p5 3)和细胞凋亡抑制基因 (Bcl 2 )基因在酒精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家兔 6 0只 ,随机分为 2组。灌胃法建模 ,实验组给予含乙醇 5 0 %的烈性白酒 8ml/ (kg·d) ,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 ,1~ 6个月分批处死。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法 )检测骨细胞凋亡 ,免疫组化检测 p5 3和Bcl 2基因表达。结果 第 2 ,3,6个月 ,实验组出现大量骨细胞凋亡 ,以软骨下区最为明显 ,骨细胞凋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两组间骨细胞Bcl 2基因阳性细胞数、p5 3基因阳性细胞数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实验组骨细胞Bcl 2基因阳性细胞数与细胞凋亡数成明显负相关性 (r=- 0 75 ,P <0 0 1) ,实验组骨细胞 p5 3基因阳性细胞数与细胞凋亡指数呈明显正相关性 (r=0 6 8,P <0 0 1)。结论 酒精性ANFH中骨细胞存在明显凋亡现象 ,且受 p5 3基因上调与Bcl 2基因下调影响 ,p5 3与Bcl 2共同调节骨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Ⅰ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8年2月~2004年8月我院收治19例腰椎间盘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7例原发性腰椎间盘炎Ⅰ期行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2例腰椎间盘术后椎间盘炎行后路病灶清除、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脊柱融合术,观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术后剧烈腰痛即感明显缓解,不再需用止痛剂,能自行翻身,切口无感染,抗生素治疗6~8周。随访5~53个月,病变间隙术后3~6个月达到骨性融合,无腰痛后遗症。结论Ⅰ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炎能迅速缓解症状,缩短病程和住院时间,利于脊柱融合,减少惠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是治疗腰椎间盘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分析应用单节段截骨治疗椎体形成不良型脊柱侧后凸畸形(congenital kyphoscoliosis,CK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2年5月应用后路单节段截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19例椎体形成不良型CKS患者,平均19.2岁,其中9例行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10例行全椎体截除术(vertebra cloumn resection,VCR)。对比观察手术情况、影像学分析、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和并发症。结果:手术时间(302.1±43.2) min,术中出血(589.5±151.5) ml,平均融合节段6.0±1.5;术后侧凸角矫正率(79.7±9.2)%,局部后凸角矫正率(81.1±21.9)%,颈7垂线-骶骨中线距离(vertical line between the 7th vertebra and central sacra,C7-CSL)矫正率(82.7±12.5)%。上述指标在PSO组和VC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术前局部后凸角VCR组62.2°±21.0°明显大于PSO组22.7°±22.0°,t=4.009,P=0.001。经过平均4.2年随访,所有患者脊柱侧凸角、局部后凸角及冠状面偏移未见明显进展,VAS改善(85.9±15.9)%,ASIA分级3例D均恢复至E。所有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1.1%,1例硬脊膜损伤,2例单侧下肢麻木,1例慢性腰痛,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植骨融合良好,无伤口感染、螺钉松动移位、内植入断裂发生。结论:一期后路单节段截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椎体形成不良型CKS安全可行,可获得良好的矫正效果,其中VCR术应用于脊柱矢状面矫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用前路椎管减压、自行研制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合并截瘫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2月—2006年1月收治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合并截瘫40例,年龄17~62岁。受伤部位:T_(12)5例、L_1 16例、L_2 13例、L_3 6例。神经损害按Frankel分级:A级7例、B级19例、C级8例、D级6例。所有病例均行前路椎管减压、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支撑植骨、钛钉板或钉棒系统内固定。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均获得6~25个月(平均13个月)的随访。神经功能:除5例Franel A级和2例D级无变化外,其余均有1~2级的改善。其中由A级到B级2例;B级到C级7例,B级到D级12例;C级到D级5例,C级到E级3例;D级到E级4例。36例伤椎接近解剖复位,6例复位良好。术前伤椎前缘高度平均为椎体的42.8%,术后平均为90.5%,重建的椎体高度无丢失。矢状面Cobb角术前平均为28.4°,术后平均为14.6°。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于术后3~6个月骨性融合。无感染、无椎体移位和断钉等并发症。结论:前路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支撑植骨能有效恢复和维持伤椎的结构和高度,可避免取自体髂骨植骨,是一种有效的脊柱前路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8.
脊柱手术通常需要在切口内留置引流管,以利于排出手术后创面的渗血、渗液[1-2],从而避免术区感染以及因为血肿形成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加重等并发症的发生[3-4]。然而,也有文献报道脊柱手术安放引流并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5],并且还有可能增加出血、感染的风险以及再次手术拔除引流管[6-7]。目前,脊柱手术是否使用引流存在一定的争议,不同的研究结果有不同的主张;有支持安放引流的,有不支持安放引流的,也有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安放引流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gout)和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是由于关节液内尿酸盐浓度的变化,形成微晶体诱发的免疫反应。在这一过程中血管细胞黏附因子(VACM)-1的过表达,单核细胞的黏附和渗出,基质金属蛋白酶(M MPs)的活化对疾病的发生和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这几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为痛风性关节炎的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分析52例颈椎病行前路减压、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融合器植骨、钛钉板系统内固定颈椎前路重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自行研制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融合器在颈椎病前路减压固定融合手术中的初步临床疗效。所有术后均获得6~25个月(平均13个月)的随访。患者术前症状均得到改善,JOA评分术前平均为10.4分,术后为15.7分。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融合器于术后3~6个月骨性融合。颈椎生理曲度、椎间高度、颈椎稳定性均维持良好。无融合器下沉、塌陷、移位发生,无感染、内固定物松动、脱落、断裂等并发症。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融合器能有效重建和维持颈椎体的结构和高度,可能是一种理想的颈椎植骨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