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着症(PAP)的X线及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2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PAP的X线及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寻求具有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的CT及HRCT征象。结果 PAP胸部影像表现呈多样化,X线平片呈非特异性弥漫分布的肺泡实变影或磨玻璃阴影,CT及HRCT扫描双肺见散在磨玻璃影和实变影,且以双侧中下肺野为主,病变呈地图样分布,碎石路征、肺泡实变影内的空气支气管征及肺间质纤维化样表现等。肺部阴影重而临床症状相对较轻,可出现临床症状与影像学表现分离现象。结论 CT及HRCT可清楚显示PAP的影像特征,结合临床病史,能较准确地做出PAP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多脾综合征指多脾伴有先天性心血管和内脏发育异常的多系统联合畸形.本文回顾性分析2007-08~2011-09共6例多脾综合征患者的CT表现,探讨CT对多脾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CT、MRI征象,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CT、MRI表现,分析病灶的分布、形态、密度、信号特点及强化特征。结果 18例患者中,单发病灶12例,6例多发,均位于幕上,位于额顶叶深部10例,额顶叶及颞叶灰白质交界区4例,基底节区2例,枕叶1例,顶枕叶交界处1例,其中1例病灶跨中线生长,累及胼胝体8例,病灶多呈类椭圆形、团块状或不规则形,CT平扫多为等或稍高均匀密度肿块,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稍高、高或等信号,DWI多为稍高或高信号。增强后病变多呈中度及明显均匀性强化,内囊变、坏死及钙化少见,7例病灶可见开口包绕邻近血管的脐凹征,5例病灶边缘不规则,瘤周水肿及占位征象较轻。结论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但与其它脑内肿瘤有相似之处,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部及盆腔孤立性纤维瘤(SFT)的CT征象,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部及盆腔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结果 11患者中,6例发生于腹部,5例发生于盆腔,肿瘤大小在4.6cm×4.0cm×3.0cm~10cm×14cm×21.3cm之间,9例病变呈类椭圆形,2例呈不规则形,10例病变边缘清楚,1例病变边缘不清,其中2例盆腔肿瘤带蒂。CT平扫4例呈均匀稍低密度,7例呈等低混杂密度,其中2例病变内见点状钙化影,增强扫描3例病变呈明显均匀强化,8例呈不均匀性强化,其中3例患者在中度及明显强化肿块内见散在轻度强化斑片状及纵形索条状影,5例病变在动脉期呈轻度-明显不均匀强化,门脉期肿块实质部分进一步强化,内见线条状、斑片状及片状无强化区,肿块内及周围见增粗、迂曲血管影。结论腹部及盆腔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但最后确诊仍需结合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CT、MRI征象,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CT、MRI表现,分析病灶的分布、形态、密度、信号特点及强化特征.结果 18例患者中,单发病灶12例,6例多发,均位于幕上,位于额顶叶深部10例,额顶叶及颞叶灰白质交界区4例,基底节区2例,枕叶1例,顶枕叶交界处1例,其中1例病灶跨中线生长,累及胼胝体8例,病灶多呈类椭圆形、团块状或不规则形,CT平扫多为等或稍高均匀密度肿块,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稍高、高或等信号,DWI多为稍高或高信号.增强后病变多呈中度及明显均匀性强化,内囊变、坏死及钙化少见,7例病灶可见开口包绕邻近血管的脐凹征,5例病灶边缘不规则,瘤周水肿及占位征象较轻.结论 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但与其它脑内肿瘤有相似之处,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6.
动脉瘤样骨囊肿是一种膨胀性溶骨性病变,由充满血液的腔隙组成,血池间有包含骨小梁或纤维组织间隔,并含有破骨样巨细胞,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本病临床较少见,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动脉瘤样骨囊肿有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如吹气球样改变,液一液平面,病变实性部分、囊壁及分隔明显强化是其比较特异性征象.普通X线检查是最基本的首选检查方法,CT和MRI检查在显示动脉瘤样骨囊肿病灶内部结构和鉴别诊断上具有优势,综合影像学检查能提高本病术前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瘤(SFT)的影像学征象,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18例孤立性纤维瘤病例中,位于头部2例,胸膜腔内4例,腹部7例,盆腔5例;大小约3.0×3.2×4.0~12×14×21.3cm3;瘤体呈类圆或椭圆形13例,呈不规则形5例;16例肿瘤边缘清楚,2例边缘不清.CT平扫后,6例呈均匀等密度,10例呈等低混杂密度;增强后4例病变呈明显均匀强化,2例动脉期未见明显强化、门脉期呈轻度强化,10例呈轻度-明显不均匀强化,表现为地图样和线条样强化,其中5例病变多期增强扫描均呈“快进慢出”型强化.2例头部MRI扫描,肿块TIWI呈等、低信号,T2WI及FLAIR呈稍高、等、低信号,MR动态增强强化显著.结论: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但最后确诊仍需结合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  相似文献   
8.
蒋光仲  宾精文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5):2644-2645
颅眶沟通性脑膜瘤临床上少见,是指肿瘤同时侵犯颅内和眶内的脑膜瘤,与颅内脑膜瘤鉴别困难,是脑膜瘤的一类分型.发病率低于同期脑膜瘤的1%,约占同期颅眶沟通性肿瘤的29%[1-2].由于肿瘤位置深在,解剖关系复杂,影像学表现差异较大,诊断较为困难.笔者对2008年2月至2010年12月收集的9例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完整的颅眶沟通性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蒋光仲 《华夏医学》2011,24(3):342-344
目的:分析骨海绵状血管瘤的X线及CT诊断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应用X线及CT诊断的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临床证实的骨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特征。结果:2例为原发性骨海绵状血管瘤,1例为继发性。X线2例表现为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内见斑点状致密形及粗骨嵴影,边缘部分硬化,1例表现为不规则形小囊状斑片状骨质破坏,内见斑...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