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3篇
  201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慢性硬膜下血肿在颅脑损伤中,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多以脑血管疾病面就诊、CT能够快捷准确提供出血部位,出血量面时确诊断,尽快清除血肿,解除脑受压,提高诊断及治疗效果,故临医生除掌握本病的发病规律及治疗措施,亦需熟练了解CT影像改变,本文就收治30例硬膜下血肿病人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肝豆状核变性的病例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具有家族遗传性,并且有典型临床症状和征象的却很少见,现报告如下。患者,男,14岁。因肝区不适,疼痛、腹胀,食欲不振二个月入院。临床检查:腹部胀满,脾大,腹水。B超检查:被膜下凸凹不平,肝脏变小,肝实质光点增粗,门静脉增宽;脾脏增大。结论:①肝硬化。②门脉高压。③脾大。其它检查无异常改变。最后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脾脏外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0例脾脏外伤CT平扫的表现,对脾脏损伤进行CT分类;结果:腹腔积血和脾周血块是脾外伤主要表现;结论:CT平扫诊断脾脏损伤是一种敏感、可靠的方法,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CT平扫诊断外伤性脾损伤的诊断正确率为96%。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陕县疟疾流行概况与防治历程,总结评估陕县消除疟疾工作,为内陆其他疟疾低流行地区实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及开展评估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对陕县1952-2015年疟疾防治疫情数据、报表、文件、工作计划、防治策略与措施等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总结,根据国家卫生部《疟疾控制和消除标准》(GB26345-2010)和河南省卫生厅《消除疟疾考核评估实施细则(2014版)》,从保障措施、技术措施、防控效果3个方面对消除疟疾工作进行评估.结果 疟疾曾是危害陕县人民健康较为严重的地方性传染病,1953年发病率为491.11/10万,1971年最为严重,发病率为822.23/10万.防治工作经历控制流行、基本消灭、消除疟疾3个阶段.消除疟疾阶段,陕县建立多部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措施保障到位,按照《河南省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要求开展消除和巩固工作,乡镇卫生院及县级综合医疗机构均设置疟原虫镜检站,开展发热病人血检,2010-2015年共血检23 277人次.年度血检数均达到总人口1%以上,血片复核率10%,年报告发病率均控制在0.6/10万以下,发生的6例输入疫情均及时有效控制.结论 陕县经过多年疟疾防治,连续保持8年无本地疟疾病例,达到消除疟疾标准.巩固工作重点是加强输入性病例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脾脏外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0例脾脏外伤CT平扫的表现,对脾脏损伤进行CT分类;结果:腹腔积血和脾周血块是脾外伤主要表现;结论:CT平扫诊断脾脏损伤是一种敏感、可靠的方法,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CT平扫诊断外伤性脾损伤的诊断正确率为96%。  相似文献   
6.
一、目的加深对幕上不同含CSF病变CT、MRI表现特征的认识,提高其定性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脊柱转移瘤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旨在探讨MRI表现特点,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对30例临床证实的脊柱转移瘸患者的MRI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1)基本信号改变:病变在T2WI上均表现为低信号或稍低信号,在T2WI上信号可表现为高、等、低不同信号;(2)瘤灶的分布及椎体形态改变:呈多椎体分布、跳跃式改变,椎体呈楔形、元宝形或板形;(3)瘸灶的形态改变:椎体的局部或全部呈结节状、斑片状及大片状骨质破坏;(4)其它MRI改变:椎体附件破坏,椎旁软组织肿块,椎管受侵、狭窄,椎间盘的形态及信号大致正常。结论:MRI具有高敏感性、高特异性、大范围矢状面成像等优势,是脊柱转移瘸首选、最佳的检查手段。椎体后部、椎体附件的骨质破坏是诊断脊柱转移瘤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