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及疗效.方法?2011年8月—2012年8月期间,该院重症监护室共收治气管切开患者120例,其中26例并发肺部感染,分别进行基础护理、呼吸道管理、抗生素应用,以及其他综合护理干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相应治疗和护理后,25例成功拔除气管切开套管,1例死于肺部感染.结论?重症监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早期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加强呼吸道管理,能够确保有效排痰,保证气道通常,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 移植治疗小鼠炎症性肠病(IBD) 模型后其在结肠的定位情况.方法 将骨片培养法培养的雄性BALB/C 小鼠BMSCs,用羧基荧光素二乙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DA SE) 进行荧光标记后经尾静脉注射于雌性大鼠IBD 模型体内,并设立对照组.分别于移植后第2、5、9 天后取远端结肠组织,一部分制成冰冻切片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肠荧光分布情况,另一部分经PCR 检测Y 染色体的性别决定区段(SRY) 基因作为标志,以确定BMSCs 的肠道定位情况.结果 BMSCs 生长迅速、纯度高,可诱导成为脂肪细胞及骨细胞;2,4,6- 三硝基苯磺酸(TNBS) 造成的IBD模型部分肠段缩窄,溃疡形成,黏膜及黏膜下层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纤维细胞浸润;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移植BMSCs 的模型组结肠组织存在荧光;SRY 检测显示TNBS-MSCs 移植组及雄性小鼠对照组均能检测到SRY基因.结论 移植后的BMSCs 能在IBD 模型的损伤肠道组织中定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分期营养支持结合唤醒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营养学指标、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120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临床资料,2018年3月~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采取常规干预,设为对照组,2019年7月~2020年9月收治的60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采取分期营养支持结合唤醒护理,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苏醒率、苏醒时间、颅内压值、脑电双频指数、不良反应、护理满意度及干预前后昏迷程度、营养学指标(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苏醒率、颅内压高于对照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脑电双频指数值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分期营养支持结合唤醒护理有利于缩短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苏醒时间,改善昏迷状态及营养学指标,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并比较两种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方法及选取GFP-BMSCs作为移植实验示踪的种子细胞可行性。方法通过骨片培养法(A法)和全骨髓贴壁法(B法)培养扩增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参照不同的培养方法优化其换液方式;观察两种培养方法原代及传代GFP小鼠骨髓MSCs形态变化;取第3代细胞进行生长曲线测定及多向分化功能检测;观察GFP小鼠骨髓MSC经多次传代及诱导分化后绿色荧光的稳定性。结果 1)A法原代培养可见贴壁细胞增殖形成大小不等的克隆集落,并向周围进一步扩展、融合,而B法在原代培养时由于混杂较多血液系统细胞,传代至3、4代即可获得较纯的BMSCs;2)观察其生长曲线,A法细胞扩增速度快,纯度高,B法细胞由于受杂细胞的影响,扩增难度大;3)BMSCs可被诱导成脂肪细胞,油红O染色可见红色脂肪颗粒;在成骨分化过程中可见骨结节结构形成;4)GFP-BMSCs传代后生物学特性稳定,传代至5代及诱导分化后其GFP表达仍为强阳性。结论与传统全骨髓贴壁法相比,骨片培养法可在原代或1代就获得高浓度的足量干细胞,GFP-BMSCs经多次传代后荧光不减退,可作为体内细胞示踪。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急救效果、负性情绪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将由本院急诊人员出车接诊的SAP患者30例设为观察组(给予院前急救护理干预),由家属自行送至医院救治的SAP患者28例设为对照组(未接受院前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负性情绪评分(SAS,SDS)、疼痛评分(VAS)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30例安全送达医院28例,转运途中死亡2例,抢救成功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28例安全送达医院20例,途中死亡8例,抢救成功率为71.43%;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观察组患者SAS、SDS、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4.3%)显著低于对照组(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可明显提高SAP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8.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利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化合物来预防结直肠肿瘤逐步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将着重论述具有临床潜力的结直肠癌化学预防制剂.  相似文献   
9.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类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斌斌  万军 《中国肿瘤临床》2009,36(24):1394-1397
目的:通过探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复发类型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为预防结直肠根治术后复发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院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期间,行根治性手术且临床病理证实为Ⅰ至Ⅲ期的结直肠癌464例患者,对术后复发的9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复发时间,分为两组.复发时间≤30个月定为早期复发组,>30个月为晚期复发组.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早期复发78例(86%),晚期复发12例(14%).I期结直肠癌的中位复发时间为35.1个月,Ⅱ期、Ⅲ期分别为13.6个月、12.9个月,在复发时间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复发中位时间为17.4个月.其中,局部复发中位时间为16.9个月,单发转移中位时间为13.3个月,多发转移中位时间为7.7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数及肿瘤的肉眼类型是影响肿瘤复发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是影响早期复发时间的独立因素(P=0.049).结论:大部分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发生在术后30个月内,但仍有部分患者属于晚期复发.术后早期复发者以远处转移为主,晚期复发以局部复发为主.肿瘤浸润深度是影响结肠癌术后复发时间的独立因素,肿瘤浸润至浆膜层及浆膜外是结直肠癌早期复发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