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易蒙停在便失禁治疗方面的应用,并对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利用易蒙停对20例无肛术后便失禁患儿进行治疗,分析治疗前、后的临床评分和向量容积的变化。结果经过一疗程治疗之一,临床评分由治疗前的3.3±1.4分为上升到4.5±1.1,静息状态向量容积由治疗前的56.4±13.9上升到99.0±9.9。结论:易蒙停治疗小儿便失禁有明显的疗效,并可明显提高肛门内括约肌的张力。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双层螺旋CT仿真内镜成像在结肠肿瘤性疾病的术前评价中的价值。方法:30例高度怀疑结肠肿瘤性疾病的患者行双层螺旋CT扫描后,采用仿真内镜软件生成结肠仿真内镜图像,同时结合MPR、SSD、MIP和透明技术,观察结肠肿瘤的形态、位置、对肠管浸润的范围及长度、肠管周围及远处脏器的情况,并与电子结肠镜及手术病理结果对比。结果:30例中仿真结肠镜对肿块型结肠肿瘤的判断较电子结肠镜准确,两种方法的分型符合率分别为100%、89.4%;电子结肠镜对浸润型及溃疡型结肠肿瘤的判断较仿真结肠镜准确,其分型符合率分别为83.4%、100%;仿真结肠镜对病变肠管浸润的范围及长度的判定均高于电子结肠镜。结论:双层螺旋CT仿真内镜成像在结肠肿瘤术前诊断中有较大的价值,是电子结肠镜的重要补充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4.
183例胃底息肉临床特征分析及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洁  潘存伟  郭芳  苏彦 《海南医学》2012,23(10):25-27
目的分析内镜下胃底息肉形态学特征、病理类型分布,以探讨其临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桂林医学院2009-2010年胃镜下确诊胃底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内镜下资料、病理资料、幽门螺杆菌相关检查资料,以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胃底息肉发生率占胃息肉发生率的42.4%,55.7%的胃底息肉患者年龄在50~70岁之间,胃底息肉以增生性息肉及炎性息肉为主(83.4%),胃底腺息肉占10.2%,而腺瘤性息肉1例,息肉直径小于0.5cm者158例(86.3%),73.2%为山田I型。107例胃底息肉患者中H.pylori的感染率为21.5%,与胃底息肉病理类型无关,64.5%的患者合并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结论胃底息肉的好发年龄为50~70岁,在形态上以山田Ⅰ型多见,直径多小于0.5cm,增生性息肉是最多见病理类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低。腺瘤性息肉的发生率低,胃底息肉癌变率低,建议采取不同方式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ELISA法和荧光定量RT-PCR 2种方法在登革热疫情中标本检测方面的差异,为登革热急性标本选用合适的检测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佛山市南海区内发病7 d内的登革热疫情中疑似血清标本178份同时采用ELISA方法(检测登革病毒Ig M抗体)和荧光定量RT-PCR 2种方法检测。结果发病1 d~5 d病程的核酸检出率较高,占总检出量的81.5%,从第5 d开始后大幅降低。单一选用核酸检测第4 d标本单一Ig M抗体阳性的7.4%标本漏检,第5 d单一Ig M抗体阳性的23.5%标本漏检,发病6 d~7 d的标本单一选用抗体检测,单一核酸检测阳性的23.2%标本漏检。结论发病4 d~7 d标本单一选用一种方法检测容易漏检,若核酸检测为阴性时通过病毒特异抗体的快速初筛方法,以判断是否采用抗体的ELISA方法进行检测,可以减低漏检率,减少工作量。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40岁.因右上肢麻木半年,加重伴双下肢不完全瘫痪1周入院治疗.患者半年前无任何诱因出现右上肢麻木、疼痛,肢体无红肿、畸形,活动尚好.1周前上肢疼痛加重,并出现双下肢痛觉减退,之后逐渐不能行走.无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等症状.颈部无疼痛,活动好.16岁时曾行颈部肿瘤手术(具体不详).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将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染色内镜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探讨NBI在大肠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3月行结肠镜检查发现大肠息肉样病变的患者46例。分别采用常规模式、NBI模式及染色方法对病变进行黏膜表面细微腺管开口(pit)形态分型及微血管(CP)形态分型,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46例患者发现息肉样病变54个。NBI与普通内镜对病变轮廓、pit及CP图像清晰度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NBI明显优于普通内镜。NBI与染色内镜对病变轮廓与CP的显示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NBI优于染色内镜;两者在病变表面pit的观察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NBI内镜下pit分型对大肠肿瘤性病变诊断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0.7%、90.9%和90.0%,CP分型对大肠肿瘤性病变诊断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2.6%、95.3%和81.8%。结论 NBI内镜能更为清晰地显示大肠息肉样病变轮廓、腺管开口及微血管形态;能较好地区分大肠肿瘤与非肿瘤性病变;操作转换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9.
苏彦  刘芳 《国际眼科纵览》2012,36(3):182-188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病理性近视及眼外伤等多种眼病均可造成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分化群40蛋白(CD40)及其配体(CD40L)构成的共刺激系统是免疫细胞间的重要信号转导途径,活化的CD40分子刺激多种促血管生成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的分泌,导致CNV.在脉络膜新生血管疾病中已检测出高水平表达的CD40与CD40L.干预CD40信号通路有可能成为CNV治疗的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在结直肠肿瘤性及非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1年3月常规结肠镜检查发现的结直肠肿瘤性与非肿瘤性病变75个(60例).发现病变后分别采用常规模式、NBI模式及染色方法对病变轮廓、黏膜表面腺管开口(PIT)及微血管(CP)形态进行观察,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