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7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不同治疗方案对大鼠创面组织内CK10表达水平的影响,进一步揭示皮肤再生医疗技术(moist exposed burn therapy/moist exposed burn ointment, MEBT/MEBO)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8只)、急创组(18只)、慢创组(18只)、rb-bFGF组(18只)及MEBO组(18只),其中空白组大鼠仅做备皮处理,急创组大鼠建立急性创面模型,慢创组、 rb-bFGF组及MEBO组大鼠建立慢性难愈合创面模型,且空白组大鼠局部皮肤予以生理盐水纱布湿敷,急创组及慢创组大鼠创面予以生理盐水治疗, rb-bFGF组大鼠创面予以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bovin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b-bFGF)凝胶治疗, MEBO组大鼠创面予以湿润烧伤膏(moist exposed burn ointment, MEBO)治疗,分别于治疗第3、 7、 14天对比观察5组大鼠皮肤或创面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及CK10的表达水平。结果 (1)治疗第3天,空白组大鼠皮肤组织形态与正常皮肤组织形态无明显差异,其他各组大鼠创面组织水肿明显,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及少量成纤维细胞与新生毛细血管分布;治疗第14天,空白组大鼠皮肤组织形态与正常皮肤组织形态无明显差异,慢创组大鼠创面组织内仍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且有大量排列不规则的成纤维细胞分布,而急创组、 rb-bFGF组及MEBO组大鼠创面组织内可见排列整齐的新生毛细血管及完整的毛囊和皮脂腺等皮肤附属器,组织结构接近于正常皮肤组织。(2)治疗第3、 7、 14天,空白组大鼠皮肤组织内CK10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急创组、慢创组、 rb-bFGF组及MEBO组大鼠创面组织内CK10表达水平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第7、 14天,急创组、rb-bFGF组和MEBO组大鼠创面组织内CK10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慢创组,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第3、 7、 14天, rb-bFGF组和MEBO组大鼠创面组织内CK10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均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EBT/MEBO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的疗效不亚于rb-bFGF凝胶,且改变表皮干细胞的外界生存环境,促进表皮干细胞向正常表皮细胞增殖、分化,可能是其促进慢性难愈合创面修复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皮肤再生医疗技术(moist exposed burn therapy/moist exposed burn ointment,MEBT/MEBO)对大鼠慢性难愈合创面组织中CK14及CK19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90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急创组、慢创组、rb-bFGF组及MEBO组,每组18只,空白组大鼠仅做背部备皮处理,急创组大鼠建立急性创面模型,慢创组、rb-bFGF组及MEBO组大鼠建立慢性创面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组大鼠备皮处皮肤以及急创组与慢创组大鼠创面予以生理盐水纱布湿敷,rb-bFGF组大鼠创面予以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bovin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b-bFGF)凝胶治疗,MEBO组大鼠创面予以湿润烧伤膏(moist exposed burn ointment,MEBO)治疗。分别于局部处理第3、7、14天取各组大鼠皮肤或创面组织行Masson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差异,并进行Western blotting及RT-PCR检测,对比CK14、CK19蛋白表达及其mRNA转录水平。结果 (1) Masson染色结果显示,急创组、rb-bFGF组及MEBO组大鼠创面组织形态学差异不明显,均可见炎性细胞逐渐减少,新生血管及皮肤附属器逐渐形成,创面组织形态逐渐接近正常,而慢创组大鼠创面组织中炎性细胞消散及新生血管生长较慢,逐渐形成瘢痕组织形态。(2)局部处理第3、7、14天,急创组、慢创组、rb-bFGF组及MEBO组大鼠创面组织中CK14蛋白表达及其mRNA转录水平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P均0.05),至局部处理第14天,急创组、rb-bFGF组及MEBO组均升高至空白组水平(P均0.05),而慢创组仍低于其它各组(P均0.05)。(3)局部处理第3、7、14天,急创组、慢创组、rb-bFGF组及MEBO组大鼠创面组织中CK19蛋白表达及其mRNA转录水平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均0.05),至局部处理第14天,急创组、rb-bFGF组及MEBO组均降低至空白组水平(P均0.05),而慢创组仍高于其它各组(P均0.05)。结论MEBT/MEBO能够促进慢性难愈合创面愈合,调控创面组织中CK14及CK19的表达水平可能是其部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胃癌患者中约89%的非贲门部胃癌由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所致然而,尽管目前已有大量相关研究证实,Hp对人体消化道造成损害的主要原因是其毒性基因生成相应毒素而致,但其在胃癌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为此,笔者通过查阅中外文献,汇总分析了Hp在胃癌发病机制中的最新研究成果,总结了Hp与胃癌相关性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Hp感染与胃癌发病机制关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与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大黄灵仙胶囊调控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子B亚族成员11(ABCB11)和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体C亚组2 (ABCC2)表达水平干预胆结石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雄性C57BL/6小鼠分为正常组(N组)、模型组(M组)、熊去氧胆酸对照组(U组)和大黄灵仙胶囊治疗组(D组),每组10只.N组予普通饲料喂养,M组、U组和D组予致石饲料喂养8周,同时U组和D组分别予药物干预,1次/d,连续灌胃给药8周.造模成功后,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B-CB11、ABCC2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M组小鼠ABCB11和ABCC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其余3组明显降低(P<0.00);而D组小鼠ABCB11和ABCC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N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黄灵仙胶囊可通过调控ABCB11和ABCC2 mRNA和蛋白的表达预防胆结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皮肤再生医疗技术(moist exposed burn therapy/moist exposed burn ointment,MEBT/MEBO)对Wagner2级糖尿病足患者密歇根神经病变筛选表(MNSI)评分及患肢神经肌肉电生理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0月—2016年6月于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被初次诊断和治疗的52例2型糖尿病合并Wagner2级糖尿病足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采用单双号数字表法随机分为MEBO组(26例)与贝复新组(26例),其中MEBO组患者采用湿润烧伤膏(moist exposed burn ointment,MEBO)治疗局部创面,贝复新组患者采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贝复新)治疗局部创面。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14、28 d时的MNSI评分、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及感觉传导速度(SCV)、腓肠肌运动单位电位(MUP)时限。结果治疗过程中,MEBO组与贝复新组患者MNSI评分及腓肠肌MUP时限均逐渐降低、腓总神经MCV与SCV均逐渐升高,其中各时间点MNSI评分、腓肠肌MUP时限及腓总神经MCV与SCV组内两两对比,P均0. 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4、28 d时MEBO组与贝复新组患者MNSI评分、腓总神经MCV与SCV、腓肠肌MUP时限对比,P均 0. 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EBT/MEBO可促进Wagner2级糖尿病足创面的神经修复,改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疗效与具有神经再生作用的贝复新相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探讨皮肤再生医疗技术(moist exposed burn therapy/moist exposed burn ointment,MEBT/MEBO)对大鼠慢性难愈合创面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2只)、对照组(12只)、模型组(12只)、贝复新组(12只)及MEBO组(12只),其中,空白组大鼠做背部备皮处理后采用生理盐水纱布湿敷;对照组大鼠做深达筋膜层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后采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治疗;模型组大鼠做慢性难愈合创面模型后采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治疗;贝复新组大鼠做慢性难愈合创面模型后采用贝复新治疗;MEBO组大鼠做慢性难愈合创面模型后采用MEBO治疗。分别于治疗第3、7、14天取各组大鼠相同部位皮肤或创面组织进行HE染色,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组织中EGFR的含量,对比观察各组大鼠皮肤或创面组织中EGFR的表达水平及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局部处理后第3、7天,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创面组织HE染色病理切片均显示炎症细胞增多,有新生血管生成;局部处理后第14天,对照组、贝复新组、MEBO组大鼠创面组织中炎症细胞消失,创面再上皮化。局部处理后第3、7、14天,空白组大鼠背部皮肤组织中EGFR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F=0.66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模型组、贝复新组及MEBO组大鼠创面组织中EGFR表达水平变化均较明显,F值分别为79.546、89.600、63.036、56.628,P均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对照组、贝复新组及MEBO组大鼠创面组织中EGFR表达水平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模型组则呈递增趋势;局部处理后第3、7、14天,各组大鼠皮肤或创面组织中EGFR表达水平组间两两对比,除贝复新组与MEBO组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组间两两对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局部处理后第3、7、14天,各组大鼠皮肤或创面组织中EGFR表达水平多个样本均数对比,F值分别为57.036、134.368、92.829,P均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EBT/MEBO可通过上调大鼠慢性难愈合创面组织中EGFR的表达水平,促进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愈合,能够为MEBT/MEBO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皮肤再生医疗技术(moist exposed burn therapy/moist exposed burn ointment, MEBT/MEBO)对Wagner 4级糖尿病足截肢术后创面的修复作用。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3月—2018年3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9例Wagner 4级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与对照组(25例),其中治疗组患者于截肢术后采用MEBT/MEBO治疗术后创面,对照组患者于截肢术后采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治疗术后创面,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患肢的静息痛、麻木、感觉迟钝、足背动脉搏动、足背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以及踝肱指数(ABI)的改善程度。结果 (1)治疗70 d,所有患者患肢的静息痛、麻木、感觉迟钝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均明显改善,其中治疗组患者患肢静息痛、麻木及感觉迟钝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足背动脉搏动改善程度无明显差异,P0. 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治疗70 d后,两组患者患肢足背动脉Vm及ABI均明显改善,其中两组患者患肢足背动脉Vm及ABI与治疗前对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患肢足背动脉Vm组间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患肢ABI组间对比,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EBT/MEBO能够有效促进Wagner 4级糖尿病足截肢术后创面神经及血管的再生修复,提高血流速度,增加血流量,改善缺血缺氧导致的静息痛、麻木、感觉迟钝等症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免疫反应在创面修复中具有双重作用,既可促进创面的再生修复,又会延迟创面的愈合。如创面修复的炎症反应期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等聚集于创面,参与并启动机体局部和全身的免疫防御,诱导产生大量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创面的再生愈合;创面持续的免疫反应又可诱发局部组织损伤,导致创面延迟愈合。遂本文对免疫反应在创面修复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创面修复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思路与线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